"

骆驼之战

"

  骆驼之战(拉丁文 Ma‘rakah al—Jamal )又称骆驼战役,是伊斯兰历史上第一次穆斯林大规模内战。公元656年6月,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刺身亡后,阿里在麦地那被其追随者拥立为第四任哈里发,其行为引发伍麦叶家族和一些阿里旧敌的反对。麦加穆斯林领袖泰勒哈和祖拜尔以“为奥斯曼复仇”为借口,纠集反对派力量与阿里兵戎相见,结果引发大规模内战,战役以反对派败北宣告结束,史称骆驼之战。

骆驼之战

骆驼之战——穆斯林第一次大规模内战

隋芬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公元657年伊斯兰第四任哈里发塔利卜·本·阿里与叙利亚总督兼北线方面军司令穆阿维叶之间进行的一场穆斯林内战。因发生在隋芬这个地方,故名。公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本·阿凡被叛军杀害后,阿里继任穆斯林社群组织第四任哈里发,并将首都从麦地那迁往库法开始实行新政。阿里撤换了奥斯曼时期委任的大部分省总督,要求各地军政首脑向他宣誓效忠。叙利亚总督兼北线方面军司令穆阿维叶拒绝向阿里交出权力,并否认阿里哈里发地位的合法性。穆阿维叶提出为其堂兄奥斯曼复仇的口号,在大马士革公开展示奥斯曼被害时的血衣,要求阿里惩办凶手,否则阿里应负纵容罪犯的责任,结果引发内战。

image.png

  穆阿维叶向阿里发出公开挑战后,公元657年春天阿里亲自前往叙利亚边境幼发拉底河畔的隋芬镇与穆阿维叶谈判。穆阿维叶要求阿里交出、惩办杀害奥斯曼的凶手,并提出成立一个由各方代表参加的选举会议来推定新的哈里发。谈判进行了3个月后破裂,公元657年7月双方军队集结隋芬平原展开激战。阿里军队在其将领马立克·阿什塔尔指挥下,英勇善战,大获全胜。穆阿维叶在陷于失败的关头,采纳了忠于他的前埃及总督兼西线方面军司令阿慕尔·本·阿斯的计谋,命令叙利亚士兵用枪挑起《古兰经》,高呼“让安拉裁决”,要求停止战斗,举行和谈,以挽回败局。阿里营垒中的人迅速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

image.png

  主战派占少数,大部分将领和军士对穆斯林间的仇杀感到厌倦,他们提出“不能砍杀高举《古兰经》的人”,遂中止战斗,同意和谈。阿里在主和派胁迫下接受了和谈要求。与此同时,阿里营垒中的主战派台米姆族人则反对阿里的妥协退让,约有12000人从阿里队伍中分离出走组成哈瓦利吉派。公元658年1月,战役双方派出庞大代表团会晤于艾兹哈鲁实行仲裁。阿里派出的代表是艾布·穆萨·艾什尔里;穆阿维叶派出的代表是阿慕尔·本·阿斯。仲裁结果,免除阿里和穆阿维叶所担任的职务,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从此更多的不满者投入哈瓦利吉派,进一步削弱了阿里的力量,穆斯林社群组织的权力最终落入了以穆阿维叶为首的伍麦叶家族手中。

image.png

  隋芬战役后,主战的瓦哈吉利派于公元658年7月与阿里的主和派在拿赫鲁宛(今巴格达附近)发生激烈冲突,双方死伤惨重。自此穆斯林阵营的主战派公开分离,在离库法不远的哈鲁拉推举阿布杜拉·拉西比为哈里发,与阿里领导的主流派公开分庭抗礼。之后,阿里率军向叙利亚进军。途中改变路线向拿赫鲁宛进发,于公元658年7月17日在拿赫鲁宛向分离派叛军发起攻击,结果拉西比阵亡,固守营地的哈瓦利吉派1800余名官兵全部被歼。拿赫鲁宛之战后,哈瓦利吉派残余势力在各地仍有活动。而穆阿维叶则借机于公元659年击败阿里在埃及的军队,任命阿穆尔为新的埃及总督,阿里从此走上了失败的不归之路。穆斯林社群组织也自此开始了长达千年的内部分裂和流血冲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骆驼之战的起因是什么?骆驼之战最后结果怎么样

  公元632年6月8日,穆圣在麦地那溘然辞世。他“封印先知”的独特地位,无人可以继任。

  当时可以参考的先例,就是以推选部落首领的方式产生穆斯林领袖。艾卜·伯克尔得到拥立,唯一条件是:维护和巩固麦地那政权的统治,继续执行穆圣的使命。

  从艾卜·伯克尔开始,伊斯兰教进入正统哈里发(继承者)时期,第一任艾卜·伯克尔、第二任欧麦尔、第三任奥斯曼、第四任阿里,这一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正统哈里发时期,正经历麦地那社团向阿拉伯帝国的过渡,随着伊斯兰教第一次内战(“骆驼之战”)的结束而结束,在血泊中建立的倭马亚王朝标志着世界帝国的开始。

image.png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叛乱的穆斯林刺杀在麦地那住所,公元656年6月24日阿里被拥立为第四任哈里发。奥斯曼的死,让穆斯林内部分裂为三个政治派别:

  1、圣门贵族派:他们由麦加的中小氏族成员领导,包括创建穆斯林社团的迁士和辅士;组成的圣门弟子团,享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军事贵族派:麦加古莱氏部落的贵族倭马亚人,曾激烈反对伊斯兰教,麦加光复后入教;他们在对外征服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很多资源和财富。

  3、部落战士派:主要是部队里的贝都因人,他们是对外扩张的刀剑,但享有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很少,势力主要集中在各行省的军营里。

image.png

  阿里从小生长在穆圣的家中,是穆圣女儿法蒂玛的丈夫,也是穆圣仅有的2个小外孙的父亲。尽管身份如此显赫,然而他力图恢复麦地那政体的原则,招致新敌人。

  祖拜尔和泰勒哈首先举兵反对阿里,他们是贵族中的超级富豪,在希贾兹和伊拉克有大批追随者。叛军从麦加出发,占领巴士拉后,继续招兵买马。

  叛军还争取到穆圣的遗孀——圣妻阿伊莎的支持。阿伊莎是第一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的幼女,经父亲做主许配给穆圣,深受穆罕默德宠爱,出征时常常相伴而行。

  阿里带着军队离开麦地那,在库法争取到阿拉伯战士支持,于656年12月9日在巴士拉城外击败叛军。战役围绕阿伊莎的驼轿进行,叛军首领祖拜尔和泰勒哈阵亡,许多圣门弟子战死,阿伊莎被俘。

image.png

  鉴于阿伊莎的“圣妻”身份,阿里没有处理阿伊莎,反而以最高礼遇将其送回麦地那,给予优渥待遇让其安度余生。

  取得“骆驼之战”胜利的阿里,兵威正盛而想有大动作,不幸在库法被刺杀。随后,穆阿维叶在大马士革宣布建立倭马亚王朝,中国史称“白衣大食”。

  穆阿维叶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他是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真正奠基者,他开创的哈里发世袭制原则从此确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骆驼之战:四大哈里发的恩怨情仇

  穆罕默德去世后,接班人依次为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

  这四个继承人,在历史上被称为四大正统哈里发。他们统治阿拉伯的时期也称为四大哈里发时期。

  伯克尔是穆罕默德初期传教时就皈依的人物,成为穆罕默德最为得力的助手,因此他作为第一任哈里发也是众望所归。他同时也是穆罕默德的岳父,他的女儿阿以莎在9岁时被许配给了穆罕默德。

  欧麦尔与伯克尔类似,也是穆罕默德的得力干将。在伯克尔死后,他继任哈里发。同时,他的女儿哈芙赛也是穆罕默德之妻。

  伯克尔和欧麦尔都是古莱氏部落人氏,但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却来自倭马亚家族的。但他是穆罕默德的女婿,先后与穆罕默德的两个女儿结婚,而且也是最早追随穆罕默德的教徒之一。

image.png

  但在他任上,他最大的问题是启用了许多倭马亚家族的人,比如埃及总督是他的同乳兄弟,库法的行政长官是他的异母兄弟,他的侄儿就是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他在80岁的时候,遭到了阿里的随从者围攻,最终被伯克尔的儿子穆罕默德首先行凶而亡。

  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是被信仰基督教的波斯奴隶刺死,而奥斯曼却是死在穆斯林的内斗之中。

image.png

  奥斯曼死后,终于轮到了阿里成为继承人,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也是女婿,名正言顺,而且英勇无敌。他的剑是先知在白德尔战役中使用的脊柱剑,有一首诗流传甚广,可见阿里的风采:除脊柱剑外无宝剑,除阿里外无豪杰。

  但是阿里的即位遭到了几派的反对,一派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圣们弟子泰勒哈和祖拜尔联合上面讲到的穆罕默德之妻阿以莎,另一派是奥斯曼的侄儿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以及他的支持者阿拉伯最为著名的将领阿绥。

  据说,阿以莎反对阿里是由于阿里因为阿以莎在穆罕默德的驼队后面逗留而被阿里质疑其贞操而产生了过节,而穆阿维叶的借口则是阿里纵容了杀害他叔叔奥斯曼的凶手。

image.png

  阿里在656年的骆驼之战中,成功地击败了泰勒哈、祖拜尔和阿以莎。骆驼之战的名称来自于阿以萨乘坐的骆驼。

  但是在与穆阿维叶的隋芬之战中,功败垂成

  穆阿维叶几乎要战败的情况下,阿绥出了个主意,让士兵把好几部古兰经栓在长矛上,竟然停止了战斗,说要让“安拉裁决”。

  不可思议的是,阿里竟然同意了。而且,最后的谈判说是同时免去阿里和穆阿维叶的职务,双方同意重新选举新的哈里发。

image.png

  阿里追随者中的主战派不干了,后来脱离阿里,也最终刺杀了阿里。

  穆阿维叶最终成为哈里发,开创了倭马亚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此次战役阿里击败了叛军,反对派领袖泰勒哈和祖拜尔被杀,阿伊莎遭俘后被护送回麦地那,继续保持了其原有的地位和生活。先知的许多圣门弟子在这次战役中阵亡。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