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亚战役

"

  马来亚战役,是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31日同盟国与日本帝国在马来半岛的战事,战事包括英联邦军队与日军之间的陆战,英军、英属印度军、澳大利亚军及马来属邦军防守此殖民地,日军企图歼灭驻马来半岛英军,为今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建立前进基地。驻马来亚(包括新加坡)英军共3个师4个旅,约9万人,由远东英军总司令阿瑟·珀西瓦尔中将指挥。

马来亚战役

马来亚战役——7万日军击败14万英军

航母时代终结战列舰时代:日军攻占新加坡战斗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出,并在日本进入印度南部之后停止对其出口石油。日本知道在没有美国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战争机器只能挣两年,之后所有的军舰、坦克便成废铁,那时日本将不战而降。如果从听众美国从中国撤兵,则会因国民失望而发生叛乱。因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军部和内阁决定在因石油短缺而日渐衰弱之前对美开战。制定策略的是山本五十六大将,他认为如果要打就应尽早打,日本的舰队在海上可横行1年半,随后就难说了,因此要争取在1年半内逼迫美国签定合约。于是日本在1941年12月8日袭击了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与此同时日本开始了南线攻势,其终极目的是夺取印尼,将石油、橡胶、锡等战争物资输送到日本,因此沿途及周边的所有国家均要攻占才行。首先进军的是中将山下奉文指挥的25军。进入泰国几乎没有抵抗。新加坡是英国在远东建立的最大要塞,其前沿就是马来半岛。日军在马来登陆时英国从新加坡派出了当时被称为“不沉的战舰”的威尔士亲王号,该舰就是把一堆炮台全装在了一艘战舰上,一分钟可以发射6万发炮弹。

  日本海军与英国最自豪的舰队厮杀,日轰炸机轰完再用鱼类机攻,最终将威尔士亲王号送入了海底。应该说当时的日本战机和飞行员在世界上是出色的。邱吉尔在得知威尔士亲王号被击沉后极其恐惧,称英美在亚洲已经形同全裸。

  打掉英国舰队的威胁后日本陆军放胆向南冲击,但马来亚的道路非常窄,进攻道路只有10米宽,而路两边英军修筑了10公里的纵线阵地,沿途全是碉堡,路上全是障碍物。后被称为“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是激进的指挥官,日本兵在他的严令下以坦克和工兵开吃一路肉搏前进,英军顶不住这样的进攻开始后退。日军在饥饿中追击,山下完全不考虑士兵的身体和一般常识强行作战,终于用了30个小时攻破了英军以为可以守3个月的日得拉防线。

  攻下马来西亚,开始攻打亚洲最大要塞新加坡。山下奉文在离英军阵地2公里远的地方指挥日军炮火,非常有效地摧毁了英军阵地。在连续的炮火和冲锋下日军冲进了新加坡,英军举白旗了。

  英军之所以投降是因大大高估了日军的人数,而日军也大大低估了英军的人数,但日军在英军之前意识到了这一点。英军司令帕尔西尔要求谈合谈条件,而山下奉文怒吼没有合谈,要么投降,要么回去接着打,他知道不能让英国人发现自己的人远远少于英军,因此必须压制英国。帕尔西尔惊着了,当时决定无条件投降。

  马来攻击战以日军胜利降下帷幕。山下因怕士兵进城报复而再次发生南京那样的事件,命令除宪兵外不得进城,但却下令对当地华人进行了屠杀。

  山下奉文刚占领新加坡,东条英机因生怕他的显赫战功威胁自己的地位,连晋见天皇的机会都没给便把山下赶到了“满洲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来亚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日本于1941—1942年制定侵略东南亚计划时,认为夺取太平洋防线战略要点、物产丰富的英属马来亚具有重大意义。日军统帅部的企图是:派重兵登陆,夺取制空权,歼灭英国舰队,陆军沿海岸快速发展进攻,攻占马来半岛和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海军基地——新加坡,为日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建立前进基地。为实现这一企图,日军动用第25军团、第3航空队和马来亚战役联合编队,日本陆军7万人(司令官为山下奉文中将),巡洋舰9艘,驱逐舰16艘,潜艇16艘,水上飞机母舰3艘,运输、辅助船只多艘和作战飞机约600架。

image.png

  两次大战其间,大英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策略,因不被重视及缺乏资金支持而日渐败坏。英国政府原定的计划是在新加坡海军基地,停泊强大舰队。万一任何战争爆发时,可保卫英国的远东领土以及通往澳洲的航线。但事实上,当新加坡及马来亚受到威胁时,原定可以及时出现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却一直没有出现。直至1939年战争在欧洲爆发,仍然没有迹象舰队会前来部署。日军当面之敌为珀西瓦尔中将指挥的英军3个师和一些独立部队(10万人),并由东方舰队(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9艘)和海岸航空兵飞机约250架担任支援。此外,英军统帅部在战役进程中又向新加坡增派援军4.5万人和飞机141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中东及苏联地区更受英国重视,在人力和物资上都获优先分配。马来人所希望得到,拥有300至500架战机实力的空军部队,从来没有实现。而当驻马来亚英军,面对配备超过200台坦克的入侵日军时,却发现守军连一台也没有。

image.png

  英军曾制定计划,先发制人地入侵泰国南部,抢先破坏日军的着陆点,并命名为斗牛士行动。但最终行动并没有被执行。马来亚战役开始于日本第25军于1941年12月8日入侵马来亚,日军在马来亚北部海岸的哥打巴鲁实施两栖登陆及开始向马来亚东部海岸进攻,这与日军在泰国的北大年府及宋卡港所实施的登陆行动相配合,他们将越过马来西亚-泰国边境进攻马来亚西部地区。经过当日早上与泰国军队交火8小时后,日本人已强迫泰国政府借用泰国的军事基地支援进攻马来亚。早上4时正,17架日本帝国海军轰炸机空袭新加坡,杀死61人及有超过700人受伤,这是首次针对新加坡的空袭行动,虽然空袭警报已经向起,但街上仍然灯火通明,而云层亦阻碍盟军高射炮寻找日军轰炸机,没有任何一架日军飞机被击落,它们全部安全返回在西贡的空军基地。

  1941年2月8日,停泊在新加坡的皇家空军第62中队的布伦海姆式轰炸机,它们正准备起飞往吉打亚罗士打的空军基地驻防,中队长佰翠·汉南从1941年6月驻防亚罗士打,后因向日本透露英军的情报于12月被处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来亚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1941年12月4日,山下奉文上将指挥的日军第25集团军(辖第5、第18师和近卫师,共11万人)从中国海南岛三亚港出发,在南遣舰队(舰艇46艘)、陆军第3飞行集团(飞机450架)掩护下驶向马来半岛。8日,其先遣部队在泰国的宋卡、北大年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登陆,迅速占领当地机场和克拉地峡,随后分兵三路南下。英军首战失利,节节败退,企图凭借隘路、河流迟滞日军进攻,以争取时间加强南部防御。日海军第22航空战队和陆军第3飞行集团轰炸新加坡及关丹等英军基地和机场,重创英空军力量。

  日军首先遭到印度第3军及数个英军旅的抵抗,日军很快就清除了印度军在海岸线的抵抗之后更集中力量包围及迫使印度军投降。日军在马来亚北部地面占有很大优势,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加上在装甲部队、互相合作、战术及经验均比盟军优胜,尤其是日军在中日战争中获得很多经验,盟军方面没有坦克,而日军则使用脚踏车及轻型坦克,这令他们能轻易穿越马来亚的热带雨林。

  作为斗牛士行动的代替,Krohcol行动于12月8日展开,但印度军很快便被已在泰国北大年府登陆的日军第五师团击败。皇家海军Z舰队包括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及却敌号和4艘驱逐舰,由海军上将托马斯·菲利普指挥在战争爆发前已到达该区。英国远东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北上迎战日本海军,因缺少空中掩护于12月10日在关丹东南海域被击沉(马来海战)。日军由此夺得制海、制空权,保障了海上输送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令马来亚东海岸门户大开及容许日军继续进行登陆行动。

  盟军在马来亚的空军战斗机中队所配备的水牛战斗机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体型过大及装备不佳;零件供应不足;支援人员不足;飞机场面对空中攻击防守困难;缺乏清楚及协调一致的指挥结构;皇家空军及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中队及人员间的敌对主义;没有经验的飞行员缺乏适当训练,他们在战事爆发的头一个星期付出惨重代价,导致一些飞行中队需要合并及撤退到荷属东印度。剩下的攻击战机都是过时的布伦海姆式、洛克希德赫德逊式轻型轰炸机及威格士式鱼雷轰炸机,这些飞机大部份在地面及空中很快已被日军战斗机击落,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相反,一名布伦海姆式飞行员,中队长阿瑟·史夫卡因12月9日的攻击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而且,调查显示出日本军事情报部门聘请了一名英国军官佰翠·汉南上校,这名与印度军接触的空军联络官为间谍,当他开始提供情报后,日军能在3天内摧毁所有在马来亚北部的盟国空军基地,汉南于12月10日被拘留及被带到新加坡,但是日本人已获得空中优势。

image.png

  12月11日,日军在坦克支援下从泰国南下,在日得拉打败了英国及印度军队及快速从东北部的哥打巴鲁滩头向内陆推进,以瓦解北部的防守,由于没有真正的海军力量存在,英军不能阻止日本海军在马来亚海岸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对入侵部队帮助不大,由于没有剩下任何盟军飞机,日本人主宰了天空,不断从空中攻击地面上的英联邦军队及平民。

  马来亚岛屿槟榔屿从12月8日起每天都遭到日军轰炸,被迫在12月17日弃守,武器、船只、物资及一个仍可运作的电台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很多欧洲人从槟榔屿撤退,而本地居民则落入日本人的魔掌,做成英国人的难堪及离间了英国人与本地居民的关系。

  12月23日,由大卫·梅菲-里昂指挥的印度第11步兵师被命令阻击日军,但效用不大,到1月的第1个星期结束时,整个马来亚北部已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同时,泰国又与日本帝国签订友好条约,以建立松散的军事同盟,泰国被容许恢复对在马来亚北部一些伊斯兰教君主的领地的统治权,因此统一其占领的区域。日军主力沿马来半岛由北向南迅速推进,在海军配合下于12月31日占领关丹,次年1月11日无抵抗攻占吉隆坡。不足200英里外的新加坡岛即将面对日军的入侵。在仕林河战役的灾难后,印度第11步兵师奉命在吉隆坡阻击日军数天,在仕林河战役中,2个印度步兵旅实际上被消灭,而另一个印度步兵旅亦在麻坡被消灭。

  1月14日,日军已经到达马来亚南部省份柔佛州,他们在这里遇到由亨利·哥顿·本尼特指挥的澳大利亚第8师,日军在这里遇到在战术上的首次挫折,因为澳大利亚军在金马士市一带建立了坚强防御,战役围绕金马士桥进行,日军在此地付出了死伤600人的代价,但大桥却在战斗中被毁,日军需花了6个小时的时间收复桥梁。

  当日军在金马士西面攻击澳大利亚军的侧翼时,一场在这次战事中最血腥的战役于1月15日在半岛西海岸的麻坡河一带爆发,本尼特派出已被削弱的印度第45旅(只有不半兵员已受训练)去防卫麻坡河南岸,但被从海上登陆的日军攻击其侧翼,整个旅被澈底击溃,其旅长及属下3个团的团长全部阵亡。

  在澳大利亚中将查理士·安达臣的领导下,撤退的印度军队在澳大利亚军的支援下组成麻坡军,孤注一掷的进行了4天的战斗,令其它英联邦的残馀部队可以从马来亚北部撤退以避免被包围,当麻坡军到达了在巴里梳龙的桥梁及发现桥梁已被日军占领时,安达臣在死伤数字不断上升下,命令所有人冲过去,一些人逃入附近的丛林、沼泽地及橡胶林地以寻找其步兵团在永平的司令部,135名受伤的士兵则落入日军的魔掌,其中两名士兵被拷打及永平大屠杀中被杀死,而安达臣则获颁授维多利亚奖章。

image.png

  1月20日,虽然面对皇家空军威格士式轰炸机的轰炸,日军在兴楼再作进一步登陆成功,大英国协军队的在柔佛最后防线的峇株巴辖-居銮-丰盛一带全线面对日军的进攻,不幸地,帕西瓦尔拒绝在新加坡北面的柔佛建立固定防御。

  1月27日,阿瑟·珀西瓦尔接到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联合司令部司令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的批准,命令部队越过柔佛海峡撤退到新加坡。

  日军进入柔佛州开阔地后,加快进攻速度。英军迅速溃败,1月31日撤至新加坡,企图凭借柔佛海峡抵御日军进攻。

  战争结果

  1月31日,最后一批盟军军队离开马来亚,盟军工兵在连接柔佛及新加坡之间的新柔长堤炸开一个阔70尺(20米)的大洞(少数落伍的士兵在之后数天仍通过此长堤),日军的突击队后来化身成新加坡居民利用小艇横渡柔佛海峡,进攻新加坡。在少于两个月的时间来,马来亚战役以英联邦军队被彻底打败及彻出马来半岛作结束。接近50,000名英联邦士兵被俘虏或被杀。1月下旬,佰翠·汉南已被认为勇敢的战士及被以为已经阵亡。

  2月13日,新加坡战役开始5天后,汉南被宪兵带入市中心,再被带到海边及被处决,其尸体被抛入海中。14日日军占领新加坡沿岸海军基地。在日军重重包围下,8万余守军斗志低落。

  2月15日,珀西瓦尔率部投降。此役,日军以伤亡约万人的代价占领马来半岛,打通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战略通道,给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防御作战造成不利态势。山下奉文以伤亡9824人的代价,自北向南席卷马来半岛650英里,直至占领新加坡。英军伤亡略少于日军,但是投降的军人却是13万之多。这一胜利,是日军有史以来最大的陆战胜利。日军以大约8个星期的时间成功占领了马来半岛跟新加坡,负责指挥日军的陆军中将山下奉文还因此出色战绩被昵称为“马来之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来亚战役:7万日军击败14万英军

  二战初期的马来亚战役,英军和英联邦其他部队总数多大14万人,却被7万日军迅速击溃。虽然当时英军是在两线作战,但他们在武器、训练和战争经验上,并不能说都不如日军。双方居然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马来亚战役中,英军一直在表面上占据兵力优势。可在实际上,英联邦军队不仅分散部署,而且很多部队在战役开始时还没有抵达战区。无论从装备、战前布局和指挥人员配置来看,英军都没有做好在当地进行一场现代化战争的准备。

  早在30年代后期,英国人自己的评估就断定,他们无法同时应付欧洲和亚洲同时开战的威胁。因此,在世界大战日益临近的关头,各种军事物资和人员都是优先调配给欧洲战场的。在法兰西战役失败和被迫撤出挪威后,英联邦大量的战争资源又去往了北非和地中海,保护大英帝国的生命线。马来亚对于英国而言,只是印度次大陆的外围防区。但因为还有一个新加坡的存在,所以英国无法像是在缅甸那样轻易放弃。

  英军的指挥官帕西瓦尔,也是一个不适合打现代战争的人。到不是说他的部署真有什么问题,而是这个人更适合做参谋成员。他的成名战其实是30年代在爱尔兰镇压当地人,也就是说是一个标准的治安战领袖和殖民地长官。只是同日本的大规模交战,远远不是细水长流的殖民地战斗所能比拟的?

image.png

  在当时,优秀而有能力的人都被派往本土或北非。即便是被隆美尔打的撤职的维维安这类败军之将,都有比较强的指挥攻势作战能力。帕西瓦尔显然被认为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被安排到了比较安逸的东南亚任职。很多被隆美尔打的撤职的人被调去印度,也是这个道理。但那些被隆美尔击败的人,好歹是可以指挥和策划大规模现代战争的。他们在遇到隆美尔之前,已经用非常有限的兵力在非洲挫败了意大利人的全面进攻。帕西瓦尔显然达不到这个层次。

  在大部分殖民地的军官们看来,马来亚半岛的地形比较崎岖,山林众多。参谋们想当然的得出了结论,当地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结果在马来亚战役中,装甲兵部队远远不如的英国的日军,反而在坦克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在非北经常和轴心国军队飚坦克的英国人,却在当地没有一辆装甲车辆。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空军。很多战前修建的机场,都是空军单方面选址建造的。没有得到通气的陆军,在自己的防御计划中,并没有好好考虑这些机场的存在。结果,后来的日军快速南下,就以一个个机场为主要目标。在快速占领机场后,夺取来不及撤走的大量物资,继续对下一个目标发起快速攻击。陆军的防御体系完全不适应这种脱节情况,非常被动。

  由于二战的爆发,很多好的装备都轮不到东南亚的部队使用。马来亚和缅甸地区的空军在1941年年底到42年年初,才装备了一批美国买来的水牛战斗机。这种战斗机的性能一直毁誉参半,原本被皇家海军购买,用于航母作战的。但进行了性能评估后,他们认为这种飞机不实用,便丢给了东南亚驻军。结果,马来亚当地的空军力量,就依靠这种性能平庸的飞机,分散部署在各个机场。在日本陆军的一系列空地协同打击下,迅速瓦解。

image.png

  最后,还有海军的问题。由于39年-41年之间,英国在大西洋和地中海频繁作战,基本上已经抽调不出什么兵力来支援远东。马来亚的防御本身却非常依靠海军支援。现在丧失了制海权,就只能拼接日军轻易的从他们希望登陆的地方前进了。本土舰队原本拼凑了Z舰队来进行协防。但胜利号航母却被留在苏格兰防御挪威的德国战列舰出动。结果就是没有空中掩护的Z舰队,被从西贡起飞的日本陆军轰炸机炸沉。

  这一系列的战略与人事失误,最终导致了英联邦军队在马来亚半岛的迅速溃败。很多部队在开战时,还在北非待命。他们在抵达东南亚的战场后,没有经过必要的适应和训练,就一小股一小股的被投入战场。

  马来亚本土士兵的战斗力差、战斗意志薄弱,印度人则只适合打一些防御性质的战斗。英军本土部队和调来的澳大利亚人,分散部署在道路节点上。日军则利用空军和海上优势,占据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专门训练的快速机动部队,经常在英军不够严密的防线之间穿插,形成了很大的恐吓效果。

  很多时候,英军或澳大利亚人建立的坚固阵地,日军是没法正面突破的。哪怕使用对手没有的坦克,也经不起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炮兵轰击。但日军的快速突破和进军速度,都超过了形同乌合之众的英联邦军队想象。他们经常在英军还没有完成整个防线的建设时,就已经发起了攻击和包抄。甚至有恃无恐的从海上绕过对面的防线。

  最后,作为政治家的丘吉尔,实际上并不关心马来亚的安全,只要求守住新加坡。因此他一方面不准后撤,一方面又不断从北非调派新的部队去增援。结果,这些部队反而加速了英军的补给困难,让英军的系统更加混乱。等到莫名其妙就发现自己溃败的士兵,大量逃到新加坡岛上。任何行动都为时已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山下奉文以伤亡9824人的代价,自北向南席卷马来半岛650英里,直至占领新加坡。英军伤亡略少于日军,但是投降的军人却是13万之多。这一胜利,是日军有史以来最大的陆战胜利。日军以大约8个星期的时间成功占领了马来半岛跟新加坡,负责指挥日军的陆军中将山下奉文还因此出色战绩被昵称为“马来之虎”。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