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祖里湖战役

"

马祖里湖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1914年8月17日--9月15日,俄军西北方面军(司令官为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日林斯基将军)在东普鲁士对德军第8集团军实施的一次进攻战役。

马祖里湖战役

马祖里湖战役——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马祖里湖战役:俄德鏖战东普鲁士

  1914年8月,沙俄动员45万大军,兵分两路,匆忙杀入德国境内—— 马祖里湖战役:俄德鏖战东普鲁士

  20世纪初的欧洲列强中,德国拥有最强的陆军,但德国四周环伺强邻,它再强大也害怕两线作战。然而当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德国真的面临法俄夹击的局面:与法国结盟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不顾德皇威廉二世的威逼利诱,动员大军向德国“软腹部”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策应被德军打得招架不住的法国。结果,德俄两军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会战。

  战役背景

  依照预定计划,德军总参谋部奉行“先法后俄”战略,即集中优势兵力打垮西线的法国,然后运用自身优良的铁路网,将主力快速运到东线,将俄军围而歼之,为此德军只在东部边境部署了20万人的警戒兵力(含大量地方武装)。德国人认为,由于沙俄国内的交通网非常落后,国家动员机制也很糟糕,俄国要想动员其足够兵力参战至少需要3周,届时德军应该已经取得西线战场的胜利,凯旋班师。

  然而,自1914年8月1日对德宣战后,俄军总参谋长吉林斯基就把65万大军集结到华沙省(今波兰)。不过,这些匆忙组建的俄军缺乏食物、交通工具和武器。据记载,俄军士兵往往“三个人才有一支步枪”,甚至“除了胸膛什么也没有”。

  为了向盟友表达诚意,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向法国驻俄大使保证:“我可以不等其他后备军集合完毕就发起进攻,因为法国正在危难中!”当然,尼古拉大公的热情是有原因的:当时德军已打到巴黎附近,一旦法国崩溃,俄国将失去最大的金主和武器来源。

  最终,政治需要促使俄军迅速发起攻势。当时俄军在一线摆开30个步兵师和8个骑兵师(合计约45万人),组成第1(维尔纳)集团军和第2(华沙)集团军,分别由帕维尔·连年坎普夫和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统帅。俄军的作战意图是“南北并进”,夺取德国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由于德俄边界有一片面积巨大的马祖里湖阻隔,因此俄军只能分头行动,连年坎普夫指挥的第1集团军沿着湖北岸前进,于8月17日越过边境,而萨姆索诺夫的第2集团军在19日出动,取道马祖里湖南缘行进。

  战役进程

  俄国这么快发起进攻让驻守东普鲁士的德国第8集团军慌了手脚,其下属的第3军在前两天的战斗中被俄军第1集团军重创,不得不向二线阵地贡宾嫩(今古谢夫)撤退。俄军尾随追击,于19日傍晚抵达贡宾嫩。因为自身消耗也不小,俄军统帅连年坎普夫决定就地休整一天(即20日),然而他发给总部的电报被德军截获,德军发现俄军前线指挥官的无线电通居然是使用很容易破译的初级密码,这等于把俄军的行动全都告诉了对手。

  面对战局变化,德军迅速调整部署,总参谋长小毛奇撤换东普鲁士的指挥层,由名将冯·兴登堡和埃里希·鲁登道夫分别任东线德军总司令和参谋长。经过情报分析,鲁登道夫认为虽然俄国第1集团军进入东普鲁士的距离最远,但他们面对坚城,难有大的作为。19日投入战斗的俄国第2集团军不仅队形混乱,而且官兵缺吃少穿,该部队向拉斯登堡(东普鲁士要塞)进军途中甚至偏离预定的进攻轴线。于是,鲁登道夫决定先拿俄国第2集团军开刀,再回头收拾俄国第1集团军。

  冒险穿插奏效

  8月23日夜,俄国第2集团军所属第15军的先头部队与德国第20军接触,俄军没有进行侦察,就匆忙与敌人在开阔地展开战斗,结果整团整团的士兵被德军的机枪火力射倒。就在俄军意志消沉之际,鲁登道夫命令第8集团军主力第17军和第1预备军南进,包抄俄国第2集团军的右翼,而顶在正面的德国第20军也适时出击策应。这是典型的军事冒险,因为北面的连年坎普夫重兵集团仍威胁着德军侧翼,如果德军无法迅速解决战斗,必将陷入困境。

  鲁登道夫的计划很大胆,但德军落实起来却有很大的困难——沿途有着大片沼泽地,且骡马数量有限,许多大炮难以运输。不过,右翼包抄的德军最终还是准时抵达了预定位置。25日起,依靠截获的俄军情报,德军开始展开有针对性的穿插包围作战。在德军猛烈火力的打击下,负责掩护萨姆索诺夫主力的俄国第6军首先崩溃,向东面的奥特尔斯堡溃散。

...查看更多

陆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的生平功绩,保罗·冯·兴登堡怎么死的?

  保罗·冯·兴登堡,全名是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东·冯·贝内肯多夫和冯·兴登堡,德国陆军元帅,政治家,军事家。

  出生于德国波兹南(今波兰)军官家庭,曾参加普奥战争普法战争,1903年晋升上将。一战爆发后,在东线坦能堡会战中击败俄国军队后晋升为陆军元帅。1925年起担任德国总统。 兴登堡在军事生涯初期是一个出色的军人,但是他最为著名的成就在于一战中和鲁登道夫所形成的完美组合。晚年其黯淡的精神力量、陈旧的思想和狭隘的观察力使其后期的政治生涯受到损害。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的举动,也成为日后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之一 。1934年8月2日在任内逝世于东普鲁士。

image.png

  1916年8月,兴登堡被任命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担任军需总监。由于兴登堡的声誉过人,他的任命暂时恢复了德军的士气。这时建立最高统帅部,兴登堡以德皇的名义指挥全军,他的副手鲁登道夫在他的放纵下越来越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代表军队与政府和议会交涉,坚持1916年11月成立波兰王国,坚持1917年1月进行无限制潜艇战,鲁登道夫制定了"兴登堡计划",控制全国的经济活动,剥夺了工人在战前争取到的某些权利,加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镇压和剥削。他们还变本加厉地干预政治,由于德皇和国会放弃了权利与责任,他们俩实际上变成了德国命运至高无上的支配者。

  兴登堡视察西线后,第一次感到从军事观点看来这一战线的危险,所以,向凡尔登的进攻停止了,1917年3月,德军的战线稍稍向东撤退,从阿蜡斯通过圣康斯坦到安纳河畔的谷地重建防线,这一战线的正式名称叫"西格弗里特防线",但在历史上统称兴登堡防线。协约国由尼维尔组织的进攻未能奏效,在1917年的剩余时间内,德军一直没有受到严重挫折。因为在帕斯兴德尔的挺进中,英军的损失比德军还大。

image.png

  由于感到地位的稳固性,1917年7月,兴登堡以辞职相威胁,使得皇帝免去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的首相职务。在他看来,这位首相几乎是一个失败主义者。他想让伯恩哈德·冯·比洛侯爵或者海军司令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当首相,而皇帝则对这两人不感兴趣,提拔了原战时给养局局长、副国务秘书格奥尔格·米夏埃尔博士为帝国宰相,以试图满足最高统帅部军官们寻找"强人"的渴望。新首相很快拒绝了德国国会在7月19日通过的一项和平决议,国会要求在双方斗没有附带条件或损失赔偿的情况下议和。自此以后,最高统治部便独断专行,它拒绝发布有关恢复比利时独立的宣言,拒绝教皇本笃十五世关于和谈的建议,它一意孤行的实行他对待俄军局势的政策。

  俄国二月革命后,鲁登道夫瞒着兴登堡,设法让住在瑞士布尔什维克鼓动家列宁通过德国,列宁在4月份回到彼得格勒,立即发起了和平运动,俄军的士气迅速瓦解,虽然陆军部长克伦斯基设法恢复了士气,还能在7月份发动克伦斯基攻势,但俄军的战斗精神肯定已经崩溃,俄国十月革命后,便立即提出休战,协约国接受了这一提议,在和谈过程中,兴登堡主张在普鲁士前线建立一条保护地带,马克斯·霍夫曼(这时他已经升为东线参谋长)虽然一贯完全同意他的上级的决定,这次却反对把更多的波兰人划进德国境内。

  兴登堡向德皇控告霍夫曼越权,德皇终于决定向兴登堡靠拢,兴登堡提出苛刻的条件,并以重新开战迫使苏俄接受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从俄国获得30.1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600万人口,随后又迫使罗马尼亚签订了一项苛刻的补充条约。

image.png

  然而,还有一项最艰巨的任务有待兴登堡去完成,那就是在美军插手前击败英法,主攻方向指向英国,指向英国的联络线。

  1918年,在兴登堡的支持下,鲁登道夫先后发动了索姆河攻势(3月)、利斯河攻势(4月)、埃纳河攻势(5月)、努瓦永-蒙迪迪埃攻势(6月)、香槟-马恩河攻势(7月)。这些攻势往往都获得了初期的成功,但是由于后劲不足最后都遭到遏制。

  当年7月,协约国军开始反攻,在马恩河和亚眠之战中大败德军,9月28日,协约国突破"兴登堡防线",德国最高统帅部终于不得不要求进行停战谈判。鲁登道夫哀叹,"部队精神萎靡,被俘人数之高,说明我方战线已极单薄,后备减少了,部队都过度疲乏。这场战争已不能胜利了。并要求立即进行停战,兴登堡转而主张采取防御战争,开始苦心经营著名的齐格飞防线。10月,德军的军事形势比人民所预料的要好一些,24日,他通电谴责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和平条件,命令全军做最后的决战,这个通电引起了新任帝国宰相马克斯·冯·巴登亲王的强烈抗议,事情处理的结果出人意料,发出通电的兴登堡因为巨大威望什么事没有,早已丧失斗志的鲁登道夫却被解除了一切职务,代之以兴登堡推荐的威廉·格勒纳将军。这些努力无法挽回德国的失败,德意志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了。

image.png

  此时,德国国内的革命运动已经汹涌澎湃地发展起来。

  1918年11月3日,基尔海军爆发起义。

  到1918年11月8日,革命红旗飘扬在许多城市的上空。军队内部也有不少士兵倾向革命。德皇突然离开柏林,迁到巴斯的总司令部,首相劝德皇退位,传给他的孙子,但德皇不肯,希望亲自统帅军队镇压革命,兴登堡通过参谋长直告德皇,说部队不会服从他,威廉二世于是提出不当皇帝,但仍然当普鲁士国王,仍无人做答。民族自由党议会党团主席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说,出于面子上的考虑,保留兴登堡比挽救威廉二世更为重要。

  1918年11月9日,柏林爆发革命,宣布成立共和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被推举为总理,在这种形势下,兴登堡不得不劝说威廉二世退位,前往荷兰,并且加上一句,"陛下,要不是这种局势该多好。"威廉二世因为自己的流亡而永远怀恨兴登堡。

  兴登堡虽被协约国列为第二号战犯,却一直没离开德国,也没离开军队。他对他的部队说:"弟兄们,我能替你们和协约国把条件讲到什么地步,诚然毫无把握,但是我总要尽到我的心力,替你们弄到我所能弄到的最好条件……"。

image.png

  1918年11月10日,他的副手威廉·格勒纳与政府签订协议,对抗布尔什维克和拥护政府,兴登堡留任总参谋长,当军队从莱茵河返回之际,但见军情飘扬,部署严明,和国内造反的军队迥然不同。

  1919年6月,总理艾伯特询问抵制凡尔赛条约的可能,兴登堡顾左右而言它,不表示意见,格勒纳将军硬着头皮说抵制无效,不得不签订和约。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最高统帅部被迫解散,这位72岁的老人解甲归田,再次回到了他在汉诺威的庄园,受敬仰的程度并不因为下野而稍减。这位过去一直标榜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的职业军人,却一反常态,越来越多地在一些公共场合抛头露面,支持右派的活动。当时凡尔赛和约谴责威廉二世悍然违反国际道德和神圣的条约,要追究他的责任,兴登堡向同盟国提出,愿意代替皇帝出现在法庭上,听由他们处置,但并未得到答复。以后,他在手写的《生平片段》中,宣布德军实际上并没有战败,而是被革命出卖了,因而创造了"背后一刀"的神话 。

image.png

  1859年到1866年他进入军事学校。

  1866年他以中尉的军衔参加普奥战争。

  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他以军官身份参加。

  1903年他晋升为上将,1911年他64岁退休。

  1911年以前,历任军参谋长、师长和军长,后退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重返军队,任德军东线第8集团军司令。8~9月间,率部粉碎优势俄军对东普鲁士的进攻,取得坦嫩贝格之战的胜利。11月,晋升为元帅,任德军东线司令。

  1916年8月,任德军总参谋长,负责东西两线的战略指挥。在西线建立齐格菲防线(英国人称之为兴登堡防线)。德国在大战中失败后,兴登堡退隐故里。

  1925年4月,在右翼政党支持下,兴登堡被选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的后任,当选为魏玛共和国总统。5月12日他宣誓就职。

  1932年,再次当选总统。支持保皇组织、法西斯组织和军国主义。

  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委托希特勒组阁。

  1934年8月,死于诺伊代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俄国骑兵上将: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日林斯基

  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日林斯基Я́ков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Жили́нский(1853一1918),俄国骑兵上将。总参谋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东普鲁士战役的最高指挥官。

image.png

  生于梁赞省米哈伊洛夫市一个贵族家庭。1873年开始在俄军服役。1876年、1883年先后毕业于尼古拉骑兵学校和总参学校。1898年美西战争的时候,是西班牙在古巴的观战武官,写出了一部关于西班牙军队失败的详细报告,1899年参加了海牙国际和平会议。8月升为52龙骑兵团团长,1900年升为少将。

image.png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任俄国驻远东总督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塞耶夫海军上将的的参谋长、他的作战计划是坚守旅顺,和陆军的后退纵深反击计划完全脱节。10月远东总督府解散后任总参作战部长,1907年任第14骑兵师师长、第10步兵军军长。1910年晋升骑兵上将。1911年任俄军总参谋长。他向法国许诺,俄军只需要15天的动员便可投入战斗,这一诺言造成极大的问题,因为从俄国的计划过于乐观,从动员到投入战斗,俄军其实需要20天的周期。1914年任华沙总督兼华沙军区司令。

image.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任西北方面军总司令,指挥两个集团军向东普鲁士发动进攻,但战斗准备极不充分,而且装备极差。他也没有采取任何步骤促使自己指挥的两只部队合作与协调,第一集团军从东面接近东普鲁士,第二集团军从南面接近东普鲁士,分别在坦嫩贝格战役和马祖里湖战役遭到决定性失败,他对此负主要责任,同年9月被解除指挥职务。被派往法国担任俄国最高统帅部驻巴黎的联络官,1916年秋天被召回俄罗斯。 1917年9月19日免去养老金退役。十月革命后试图出国,但被逮捕和枪杀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马祖里湖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马祖里湖战役的结果

  马祖里湖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1914年8月17日--9月15日,俄军西北方面军(司令官为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日林斯基将军)在东普鲁士对德军第8集团军实施的一次进攻战役。

image.png

  战役背景

  1914年8月上旬,应英法军指挥部的再三请求,俄军没有完成动员和集结就开始了进攻,以粉碎德军主力对法国的进攻。战役的直接目的是歼灭德国第8集团军(14.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近1000门火炮;司令官为普里特维茨将军,自8月23日起为兴登堡将军)和攻占东普鲁士,为尔后进攻西里西亚创造条件,以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

  根据方面军指挥部的企图,伦宁坎普将军的俄国第1集团军(6.5个步兵师、5.5个骑兵师、火炮492门)应当从北面向马祖里湖区实施迂回突击,以吸引德军主力;萨姆索诺夫将军指挥的第2集团军(1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火炮720门)应当从西面对该区实施迂回突击,切断其向维斯瓦河的退路并歼灭之。当面德军企图依托坚固工事并利用铁路运输系统,实施机动防御,迟滞俄军进攻。

  战役过程

  8月17日,第1集团军的3个步兵军袭击东普鲁士,揭开了进攻的序幕。8月19日德国第1军在施塔卢珀嫩的战斗中被击退。次日,在贡宾嫩-戈乌达普一线俄国第1集团军遭德第8集团军主力反击,俄军右翼一度被击退,但中路粉碎德第17军的正面攻击,德军遭到失败,开始向西撤退。这就造成了追击和彻底歼灭德国第8集团军的有利条件,但是8月21-22日第1集团军按兵不动,坐失战机。该集团军后来的进攻又相当缓慢,而且没有与第2集团军会师,而是向柯尼斯堡方向推进,致使德军摆脱了打击,第2集团军开始孤军作战。

  德军指挥部利用了俄军两个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并从截获的俄军明码电报中得知他们的行动计划,于是在8月21日命令部队停止退却,24-26日,新任德第8集团军司令兴登堡和参谋长鲁登道夫利用发达的铁路网,重新部署部队,留下由2个旅组成的屏护队牵制俄第1集团军,调遣第8集团军的几乎全部兵力去攻打8月20日越过边界的俄国第2集团军。其具体计划是:以第20军另2个师正面牵制俄军中路第13、第15、第23军,而以主力实施两翼夹击,由第1军对乌兹达乌实施主要突击,攻歼俄军左翼第1军后,向俄军中央3个军的后方发展进攻;由第17军、第1预备军对俄军右翼第6军实施辅助突击,得手后向俄中央3个军侧后发展进攻。26-27日,德第17、第1预备军在比绍夫斯堡以南地区与俄第6军遭遇并将其击退;第1军遭俄军顽强抵抗,遂假借俄第1军军长名义命令俄军撤退;第20军诱敌深入,且战且退,撤至坦嫩贝格设防固守。第2集团军丧失了第1集团军的支援和配合,经两天激战,德军击退俄第2集团军两翼部队,而对其中路3个军形成包围态势。28-29日,俄第13、第15军和第23军第2师在坦嫩贝格以东科穆辛森林地区被围歼,被俘9.5万人,伤亡3万人,损失火炮500门,萨姆索诺夫自杀。

image.png

  此后,德第8集团军迅速北调,得到来自西线的近卫预备军、第11军和第8骑兵师的加强后,企图以第1预备军、第11、第20和第17军发动正面进攻,以第1军和近卫预备军分别从两翼实施迂回突击,围歼俄第1集团军。俄军大本营决定在第1和第2集团军之间的中间地带组建第10集团军,用于保障第1集团军左翼,并命令第1集团军坚守马祖里湖以北地区,以牵制德第8集团军,使其无力支援奥军。9月6日,德军发起进攻,遭俄军抵抗,正面进攻受挫;9~10日,右翼第1军顽强作战,突破俄军左翼防线,迫使俄第2军撤退,打开通向贡宾嫩的道路。连年坎普夫担心退路被切断,命令所部撤退,同时以2个师的兵力从正面实施反突击,掩护主力撤退。德军包围俄国第1集团军的企图未能得逞。

  战役结果

  至15日,俄军全部撤至涅曼河东岸。德军担心俄军有诈,未迅速实施追击。俄第1集团军被俘4.5万人,伤亡约10万人,损失火炮150门。

  此战,俄军西北方面军在东普鲁士的进攻战役以失败而告终。俄国人损失了近25万士兵和大量武器装备。失败的原因是日林斯基的无能指挥和伦宁坎普实际上的背叛行为。加上对敌情不明并严重泄密,两个集团军未能协同作战。德军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损失2.5万人的代价取得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尽管如此,此役仍具有重要战略成果:迫使德军指挥部将2个军和1个骑兵师从法国战场调到东普鲁士。此外,在梅斯地区的1个军也准备调离。这就削弱了在西部的德军突击集团的力量,并且成了1914年9月初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败的原因之一,战争初期俄军的积极行动粉碎了德军指挥部各个击破同盟国的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此战,俄军西北方面军在东普鲁士的进攻战役以失败而告终。俄国人损失了近25万士兵和大量武器装备。失败的原因是日林斯基的无能指挥和伦宁坎普实际上的背叛行为。加上对敌情不明并严重泄密,两个集团军未能协同作战。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