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王东迁

"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周平王东迁是东周开始的标志,也是东周时期的第一阶段,即春秋时代的上限时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襄公、卫武侯等诸侯武装护送下,自镐京(今陕西长安区西北沣河东)迁都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希望能借助此次迁都,得到强大的晋、郑等诸侯的扶持。周平王迁都事件,开了东周时代的第一页。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

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周平王东迁洛邑的事件

周平王东迁洛邑:一招不能再失败的错误决策

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的周幽王终于在内外勾结、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战败于骊山,并被犬戎所杀。他的死直接导致三个结果:第一,印证了他父亲生前的那个谣言;第二,他宠爱的美人褒姒也被犬戎虏走了,这个美人的结局如何,史上是不会有人再关注的,谁叫她是红颜祸水;第三,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事实上,幽王之亡国,既不是因为那个谣言,谣言本身透露出来的也许正是王室内部权力斗争的刀光剑影;也不是因为一个女人,但女人的背后其实聚焦着一个权力的焦点。可惜的是,幽王至死尚不知为何而死,也许他在临死之前也和后人一样,会感叹非吾之罪,乃天意也。他哪里知道,他身边早就有人在算计着他的位子和权力。他虽然有罪,但从史籍记载来看,好色的幽王怎么都比不过他那残虐的祖父厉王,厉王的残暴到了国人道路以目的地步,尚且不过遭到流放的下场,为什么幽王却获得了比乃祖严重十倍以至于身死国亡的下场呢?谣言也好,烽火也罢,只不过是后人为了掩饰这一切而施放的烟幕,撇开这烟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只是由于这烟幕太曲折太诱人了,几千年来人们宁愿沉迷于其间。

幽王死后,他原来的太子宜臼在申侯的拥戴下继天子位,他就是周平王。另一派势力以虢公翰为代表拥立王子余臣在携地继天子位,史称携王。应该说,幽王死后,周朝并未灭亡,犬戎畏于诸侯的实力,很快就撤兵了。可是历史上为什么要说周朝灭亡了呢?新王即位为什么要迁都洛邑呢?

读这段历史,我曾多次涌上这样一种疑问,申侯为什么不借助中原其它诸侯国之力来造反,却偏偏选择与中原诸国共同的敌人犬戎相勾结呢?要知道,在当时,不管怎么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一夷夏之大防的观念始终是坚如磐石,不可撼动的。这一举动,无论如何是不得人心的。为什么呢?我想唯一的理由就是申侯等人的举动是得不到中原诸侯国的支持的,他想要造反,只有借助于别的力量。这也许正是人们要把平王之后的周称为东周的谛奥所在,更是平王东迁之后得不到广大诸侯国的支持和拥护,王室迅速衰落的谛奥所在。

事实上,幽王死后,周朝并没有灭亡。一方面,骊山一役,虽然以幽王身死宣告结束,但周天子管辖下的各诸侯国依然存在,没有伤筋动骨,只要他们团结起来,实力依然十分强大,对付一区区犬戎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另一方面,幽王的继承人随即在公元前770年继位,周祀得以延续,甚至出现了两个周王。

太史公司马迁作《史记》时也并没有说当时有两个周朝,平王之前为西周,平王之后为东周。那么历史上西周东周之分,又是怎么来的呢?简单地说,那是后世历史学者为研究方便起见而划分的。这就造成一种误会,其实,灭亡的只是后世历史学家眼中的西周,真正的周并没有灭亡。

...查看更多

周平王为什么要东迁洛邑?平王东迁的背景原因

  周平王为什么要东迁洛邑?

  西周末年,王室内部矛盾重重。公元前781年,宣王子幽王即位。幽王十分宠幸褒姒,甚至不惜用烽火戏弄诸侯而博其一笑,各诸侯十分不满。为讨好褒姒,幽王不顾王室的反对,废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之子伯服,又废申后而立褒姒为后。褒姒是褒国姒姓的女儿,申后是申侯的女儿,申侯是姜姓,由此就引发了姒姓和姜姓间的激烈斗争,为西周灭亡埋下了祸根。

  还有就是外敌入侵频繁。宗周镐京,濒临西北游牧部落,经常遭到游牧部落的侵扰。公元前771年,申侯与犬戎联络,进攻幽王,诸侯都不来救驾。犬戎与申侯迅速攻入镐京,幽王急忙逃到骊山,被骊山之戎所杀。这时,关中已布满了戎人,宫室被洗劫一空,土地荒芜。

  “平王东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自然灾害严重。据史料记载,宣王末年,西北关中一带连年干旱,洛、泾、渭三川都干涸了,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岐山一带又发生了地震和地崩灾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周太史伯阳父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认为这是周将要灭亡的征兆。

  另外,西周初年,周公营洛,也为东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平王东迁的时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什么时候?

  平王东迁的时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在什么时候?

  公元前770年,也就是周平王即位后的第二年,周王室将国都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春秋战国乱悠悠的历史从此拉开了序幕。

  周平王为何迁都?这还要从平王的老爹周幽王说起。公元前782年,西周第十二代君王,也是西周最后一位王——周幽王——即位。这位周幽王姓姬,名宫涅(sheng),生于公元前795年。即位时年仅13岁,公元前782年至公元前771年在位,共11年,24岁时死于战乱。

  在他16岁时(公元前779年),西周王室曾经以他周天子的名义派兵征伐褒国,褒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立国之地在今汉中平川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属于今天的陕西省。

  当西周大军来到褒国,兵临城下之际,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于是西周军队罢兵。青春年少情窦初开的周幽王一见褒姒便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如胶似漆,并立褒姒为妃,宠冠周王宫。次年,她生下一子,名伯服,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然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这激起王后申氏的父亲申侯的强烈不满,为西周灭亡埋下了祸根。

  关于美女褒姒,历来有许多故事,其中不乏荒诞不经、令人难以置的。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当西周大军兵临褒国之际被褒国人奉献给周幽王以求和平,后来便是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一出剧目“烽火戏诸侯”,引发申侯勾结犬戎兵发镐京,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历史的真实本来如此简单,然而或许是历史学家为了把历史写得更精彩、更好看些,偏偏要把这段历史写得曲曲折折、云山雾罩。在男权社会中为了给君王推卸历史责任,首先将褒姒列入四大妖姬之列,名列第三,挂铜牌享受季军的荣誉。这里顺便说一下四大妖姬,第一位是夏朝妺喜,有施国公主,举国最美的女子,夏朝末代国王夏姒履癸的宠妃。据传统历史学家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排在第二位的是妲己(dájǐ),妲己是商朝帝辛王后,河内温(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苏王村)人。妲己乃是难得一见的美女,纣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对她言听计从,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使商朝灭亡。最后一位是骊姬,山西人,春秋时代骊戎(今陕西省临潼县)国君的女儿,有姿色,攻心计。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晋献公姬诡诸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好端端的一个晋国由于骊姬的阴谋变得血雨腥风、骨肉相残。

  回过头来说我们的主人公美女褒姒。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其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交配,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交配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刻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西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遗弃后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

...查看更多

平王东迁的过程简介:平王东迁结果怎么样?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雒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各地诸侯才知道,原来犬戎真的打进镐京了。于是,他们纷纷带着大队人马前来镐京救援。诸侯们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宜臼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后就回各自的封国了。

  没想到这些诸侯们前脚一走,犬戎后脚就又进来了,而且是经常进犯。当时,京师宫殿被焚毁,国库亏空,而且西边的很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边境烽火也是连年不息。于是,平王就与群臣商议迁都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公反对道:“不好!洛邑虽然居于天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敌;而镐京呢,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国、蜀国,而且沃野千里,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府之国。现在,大王如果要舍弃镐京,迁都到洛邑,臣认为不可!”平王没有听取周公的谏议,把都城迁到了洛邑。平王东迁,并没有迁徙丰、镐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国的时候,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从此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之中。诸侯们各霸一方,展开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残杀。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其中周平王执政达五十年之久。

  洛邑又称成周,它是周武王当年于牧野之战东征灭商后,回师途中选中用于建设新都的地址。洛邑位于伊水、洛水一带的夏人故地,周武王决定将殷人的残余势力集中在此,以加强地处西方以丰镐为中心的周人对其的控制。武王计划好以后,未能等到新城开始动工,就去世了。

  后来,武王的弟弟周公接手了营建新城的重任,经历了约一年时间,这座新都基本建成。周公将殷人迁移至此,并驻扎军队进行监视。在西周王朝统治期间,洛邑作为西周的东都,或者叫陪都,其地位也相当重要,但相比镐京,还是次之。直到周平王迁都至此,洛邑方成为权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国都。

  由于周平王是弑父夺位,因而为尊崇礼制的各诸侯所轻视,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一落千丈;而这一时期的周王室更加衰弱,诸侯势力却越来越强,东周从一开始就呈现出王室衰微的趋势。

  虽然已经离开了镐京,但周天子的安宁日子并没有多少。王城洛邑仍然时常受到戎狄的侵扰,在戎狄的蚕食下,周平王对京畿之地的控制范围日渐缩小,最后沦落到仅剩下今洛阳城附近的地盘。与此同时,周天子也逐渐丧失了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为了奖掖支持周王室有功的晋国、郑国等诸侯,周王室先后将周围的一些土地分赐给他们。周惠王四年(公元前673年),将虎牢关以东之地赐给郑国,将陕西东部的酒泉地区赐给虢国。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又将黄河以北的温地赐给晋国,这种行为导致周王室的领地不断缩小,其实际占有领域东至荥阳,西抵潼关,南达汝河,北临黄河。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随着秦晋二国征服陆浑,并将其族内人迁至中原伊川一带,周王室的领土被进一步压缩,仅仅据有今河南省西北一部分土地,方圆不过一二百里,其面积已远不能和稍大的诸侯国相提并论。

  辖地减少,财政匮乏,周天子原本凌驾于其他诸侯之上的政治和经济资本都烟消云散了。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本依托于西周时期旧的政治和经济局势建立起来的一套全面的礼制也“礼崩乐坏”,天子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往往遭到有实力的诸侯轻视。周襄王即位后,居然倾全国之力也找不到一辆供天子乘坐的马车,只得又派人到鲁国去要,结果被鲁桓公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诸侯不贡车服”赶了回来。周景王曾经责难晋国王室进贡日常用品,却被掌管点击的籍谈以从来没有受过周王室的恩赐为理由回绝,周景王立刻历数了周王室对晋国的封赏,把籍谈说得哑口无言。这就是成语“数典忘祖”的来历。可是,周景王的伶牙俐齿并不能缓解周王室的财政危机。

...查看更多

平王东迁的后果:平王东迁的影响有哪些?

  平王东迁的后果:平王东迁的影响有哪些?

  镐京陷落、幽王被杀后,原来被废的太子宜臼,在外祖父申侯及部分诸侯的支持下,终于登上了国王宝座。他就是周平王

  当时镐京经历战火的洗劫,宫室残破,王畿荒芜,一时不易恢复,加上犬戎仍散居镐京附近,对周室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平王只好在晋、郑、卫、秦等诸侯拥卫下,将首都迁至东都洛邑。因洛邑在镐京的东面,所以历史上把此后的周朝称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以别于从前定都镐京的西周。

  周平王东迁初期,周王室尚拥有东方以成周为中心的方六百土地。

  在关中岐山以东,秦国赶走戎人后,献给了周王室,名义上还属王室的产业,还可堪称"小康"。然而,这种境况,周平王的子孙却不能维持下去。

  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 年),晋献公借道于虞国灭掉虢国。

  这件事是周王室盛衰一大变局。虢国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地区,是通往关中的咽喉要地,古时的桃林塞、函谷关、潼关就都在这一地区。晋国占领虢地,关中的大片土地即不能为周王室所有,就只能局促在东部的数百里间,从而降为二等诸侯国。

  东部的土地,周王室也不能固守而逐渐缩小。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 年),楚文王灭申国,在申设县。申国被灭,周在南方的屏障失掉,楚国的边境就直接同周相邻,所以才有楚庄王陈兵周王国边界上"问鼎"的举动。周惠王四年将虎牢以东地赐给郑国,将酒泉地赐给虢国。虎牢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又称虎牢关、北制。虎牢以东赐郑,使周室的东境已不过虎牢关。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 年)秦国和晋国把陆浑之戎迁往伊川,伊川地域在今河南省嵩县、伊川县间,本王室领有,现又被戎人占去。周襄王十七年,晋文公因平定王室内乱,支持周襄王有功,周襄王于是把黄河以北的"阳樊、温、原、欑茅"等邑赐给晋国,"晋于是始南阳"⑤。这样,周王室所拥有的土地,东西已不足二百里,地位更加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