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桓公称霸

"

  齐桓公称霸讲的是齐桓公在位期间,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称霸——桓公成为中原霸主

齐桓公称霸: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五霸中的首霸?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谁?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他在位期间(公元前685年一前643年),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称霸讲的是齐桓公在位期间,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称霸天下的用人之道

  齐桓公用人不疑

  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广求天下贤士辅佐。卫国人宁戚听到这个消息也想投奔桓公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他家里贫困,苦于没人举荐自己。最后他心生一计,于是就替卫国商人赶着货车来到齐国。他们赶到齐国国都时,已经是傍晚,只好露宿在城门的外面。

  这一天,齐桓公正好在郊外迎接宾客,夜里打开城门,让装载货物的车子让开。迎宾队伍中的随从很多,火把也很明亮。这时,宁戚正在车下喂牛,远远地望见了齐桓公,悲从中来,于是就敲着牛角大声地唱起歌来。

  齐桓公听到了歌声,细细品味歌词,说:“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个唱歌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说罢便下令把宁戚带回去。

  齐桓公回到宫中后,侍从们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齐桓公赐给他衣服帽子,随即召见了他。宁戚见到桓公后便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劝说他,桓公非常满意。

  第二天,齐桓公再次召见了宁戚。这一次,宁戚又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听了以后更加高兴,准备任用他担任要职。

  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劝谏道:“宁戚是卫国人,我们对他的底细还不是很了解。大王还是先核实一下,如果他确实是个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

  齐桓公笑着摇了摇头,说:“不必了。用人而疑之,这正是君主失去天下杰出人才的原因。”

  最后,齐桓公没有听从大臣的意见,对宁戚委以了重任。

  大谋略:当政者需要的是有利于他治理国家的主张,而并不是个人的背景所在。何况人本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拘泥于小节,这是成功的领导者选用人才的恰当做法。

...查看更多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春秋五霸的时代正式开启

  周王室东迁之后,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到了周平王孙子周桓王继位的时候,郑国的郑庄公不服,不去朝觐,于是周桓王带领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结果郑国部队力挫联军,周桓王战败,最惨的是他还被郑国大将一箭射中肩膀。小弟造反不能惩治,反而被修理了一顿,老大的威自然一落千丈。从此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各诸侯不再把他当回事了。稍后,各路诸侯纷纷崛起,为了夺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

  第一个起来称霸的是齐桓公。公元七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又名夷吾,这个家伙从小品德不太好,打仗的时候人家都是往前冲,只有他往后跑,他总是以家有老母自己又是独生子为借口,对自己的逃兵行为进行解释。就连跟朋友一起做买卖,他也老算计人家。这个人是一个特别务实的人,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没有什么思想包袱可以限制他。

  管仲尤其反感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他在相齐的时候,有一句特别精彩的论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段话对于今天的中国很有现实意义。用我们的话讲,你得先抓物质文明,然后再抓精神文明。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必然是相辅相成的。相反物质越富裕的地方,精神文明程度也就越高。齐国秉承着管仲的务实精神,加上地理位置良好,背靠大海,尽享渔盐之利,齐国很快就做大,成为诸侯各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齐桓公甚至建立起一支多达30000人的常备军,按照以前的规定,诸侯国的军队规模不能超过7500人,而周天子自己的部队规模也不过才有35000人。所以可想而知,其他国家哪里是齐国的对手,但是齐国要想对外扩张,也不能师出无名,所以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尊王攘夷”。

  当时中原各国处在混战状况,觊觎中原已久的少数民族政权蛮、夷、狄、戎勾结起来,对华夏文明构成严重威胁。史书记载当时是“蛮夷与戎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华夏文明,命悬一线!当时的华夏文明应该说是比较先进的,汉族的定居方式已经确立下来,农耕文明达到一定水平,同时我们还有自己的文字语言,这些都是蛮、夷、狄、戎所不具备的,如果这个时候华夏文明遭到灭绝,那么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这个时候谁能够站出来保卫华夏文明,谁就是保卫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保卫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卫了当时中原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民族的发型

  管仲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使得齐国一下子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齐桓公出动大军先是打退了山戎对邢、卫两国的侵扰,救邢存卫,在诸侯中威望大增。其后,面对楚国南蛮的北向扩张,齐国再度出兵会合中原国家的军队共同伐楚,解除了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周天子都派人来参加这个会盟,承认他的地位,使他成为春秋时期诸侯各国公认的第一个霸主,齐国也正式成为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后来的孔子孔圣人,充满深情地讲:“管子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我们老百姓到今天都受到管仲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的话,我们就要被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同化了。披发左衽是少数民族的服饰发式特点,披发就是披着头发,重环垂耳;左衽就是他们穿的衣服是左边压右边。中原汉族人穿衣服是右边压左边,其实哪边压哪边都无所谓,但在中国古代,这个服装发型要一变,就意味礼制的崩坏,意味着国家要灭亡,道统要灭绝。这就是头可断,发型不能乱的原因。

  比如明末满人入关之后,发了一道剃发令,让汉族人改学满族人发型,一律削发留辫子,很多人不愿意,于是就遭到清兵的强迫镇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虾和熊掌不能兼得。即使这样,江阴城为了抵制剃发令,为了留发,抵抗了八十多天,全城被清军杀得尸横遍野。有对联为证:“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声赴死,存大明三百里江山。”今天看来这件事有点过于荒诞,六万人同声赴死,就为了这个发型。

  以前的中国人一向把这个事看得特别重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轻易不能乱动。年纪小的时候还可以剃头,冠礼成年之后头发就不能剃了,要蓄发蓄须,直到临终。所以崇祯皇帝在煤山殉国的时候,无颜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以发覆面,头发散开才能拖到腰部那么长。

  如果没有管仲尊王攘夷,力保中原的话,当时的中原就被少数民族给同化了,发型一换,就轮不到后面这些事了。

  周昭王喂鱼

  继齐桓公称霸之后,晋文公楚庄王陆续崛起。齐桓、晋文称公,因为齐国和晋国都是侯爵国,这个公不是它的封爵,而是尊称。楚庄称王是因为楚国乃子爵国,是南蛮少数民族政权,西周中期才被天子册封的。楚国国君嫌地位低,所以干脆自称为王,跟天子平起平坐。当时的天子周昭王不高兴了,亲自去楚国讨个说法。楚国人听说天子要来,准备了一艘船迎接他,周昭王特别高兴,以为楚国人害怕了,知道自己做错了。谁想到是因为楚国蛮人嫌周人扰民,设计用胶水粘的船身,昭王一上船才开了没多久就散架了,周天子一众人全部落水葬身鱼腹。可见这个楚国的南蛮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民族。

  周天子的南征失败导致整个东周的神话破灭,王朝由盛转衰。到了春秋晚期的时候,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竞相称霸。吴越两国在长江流域,吴国的都城,就是今天的苏州,越国的都城就在今天的绍兴。那个时候,江南就已经开始得到了初步的开发。

  陆续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在历史上被统称为春秋五霸,个个牛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齐桓公现象是什么

  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白。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在齐襄公死于宫廷内乱之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两人争夺王位。在其兄齐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称之为“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最终成就了春秋霸业。

  

齐桓公.jpg

“尊王攘夷”、“管仲改革”、“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形容齐桓公的春秋霸业的,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到,齐桓公称霸,其实不仅仅只是时机的问题,他能够成功还得益于大批贤才和成功的改革。 ...查看更多

齐桓公称霸故事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

  齐桓公称霸故事

  齐桓公称霸说的是齐桓公在在位的时候,任管仲为宰相,推行改革,最终让齐国逐渐强大,而齐桓公也成了中国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那么,关于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齐桓公雕像


  齐桓公雕像

  齐桓公是齐国的第十五位国君,在齐襄公的时候,齐国的国政是很混乱的,在历经了一场磨难后,齐桓公成为了国军,是为桓公。

  即位之后,为了改变齐国的状况,齐桓公任用了管仲进行改革,这场改革主要方向是政治、军事刑法和经济。在政治上,建立宫廷官制,逐渐削弱世卿的权力,增强君主的权利,所以那时中央政权机构是比较完整的。在军事刑法上,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土乡的居民每户人家必须出一个人为士卒,在农闲的时候训练,如果有了战事就去出征,所以士兵的战斗力大大的提高了。在经济上,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所以齐国的人口越来越多,穷人因为“准平”的政策,没有被富人抢走粮食,所以生活十分美好。

  就这样,经过三个方面的改革,齐国的实力越来越雄厚,齐桓公也开始走向了称霸的道路。在改革之后,齐桓公积极地开展对外活动,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得到了周天子的赏赐,不仅如此,他让管仲实行改革,直到自己称霸的故事也被记录在了史册,供后人敬仰和歌颂。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葵丘会盟,这是齐桓公召开的诸多诸侯会盟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经过这次诸侯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同时齐桓公也成为了中原的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画像


  齐桓公画像

  那时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王子带为太子,而王子带只是他的爱妃生的儿子。

  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想了诸侯要见太子这个借口,所以在公元前655年的5月,联合八国诸侯召开了大会,太子郑在这次大会上和诸侯见了面,一起生活了几个月。

  周惠王觉得太子郑不听使唤,可是他又不敢和齐桓公对抗,所以他偷偷地叫郑国不要参加结盟,所以共辅太子的诸侯国变成了七个,在之后齐国攻打郑国之后,郑国重新结盟。不久,周惠王去世了,太子郑即位,成了周襄王。周襄王知道自己可以即位,离不开齐桓公的帮助,所以他派人给他送了祭肉、珍贵的弓箭和车子。

  齐桓公利用这个机会,在公元前651年会合诸侯,招待周王的使者,这次会合的地点在葵丘,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除此之外周襄王也来了。史书上记载在齐桓公九合诸侯中,以葵丘会盟最盛。在这次大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

  通过葵丘会盟,齐桓公的地位被确立,他成了中原的第一个霸主,而葵丘会盟也成为了齐桓公称霸的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齐桓公的儿子夺位大战揭秘 齐桓公称霸时间是什么时候

  齐桓公虽然大半生英明神武,带着齐国走到了中原的巅峰,但是到了晚年,晚景比较凄凉,不只是被手下人囚禁,他的那些个儿子也没有一个靠得住的,没有一个去看看他们可怜的老父亲,任齐桓公饿死在了宫廷中,那么齐桓公的儿子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齐孝公的影视形象


  齐桓公一生总共有过好几个夫人,但是这几个夫人都没有儿子,所以说齐桓公并没有嫡子,根据当时“立嫡不立庶,立贤不立长”的习惯,最后齐桓公选择了公子昭为继承人,但是晚年的时候齐桓公宠信小人,而且对于公子无亏的母亲也非常宠爱,所以让那些小人蠢蠢欲动。齐桓公病重被一干小人囚禁的时候,各个公子都忙着争权夺利,所以没有顾着齐桓公,任由齐桓公死在了一个角落里。

  在齐桓公死后,易牙等奸臣扶持公子无亏,对抗公子昭,公子昭不得不远走宋国,但是公子无亏毕竟不是太子,没有继承的权利,于是在公子商人的带领下,其他的诸位公子一起讨伐公子无亏,诸人大战,其中公子雍势单力孤就逃到了秦国,受到了秦王的重用,融入了秦国生活。在齐国内部争斗不休的时候,公子昭得到了宋国的帮助,联合了诸国军队一起讨伐公子无亏,在众多诸侯联军的帮助下,公子昭成功的击败了公子无亏,成为了齐孝公,但是之后宋国撤军,公子商人联合了公子潘、公子元等人再次攻打齐孝公,齐孝公不得不再次逃到宋国请求宋国的帮助。后来齐孝公在位不过10年就去世了,之后公子商人杀害了其他人登基为齐懿公,但是没几年就因为暴虐无道被杀了,于是齐国再次招来了当时远走卫国的公子元,是为齐惠公,等到齐惠公死后,齐桓公的儿子们的夺位过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盐”:齐桓公称霸与食盐官运有关?

  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上,东部出海盐、中部出井盐、西部出湖盐,因盐而兴的城镇贯穿东西南北。江苏盐城、四川自贡、山西运城分别是海盐、井盐、湖盐的代表。尤小巷制图

  有人说,中国持续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终被废止。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首先,这是我国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次,虽然食盐专营制度确实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齐国管仲,但不能说它持续了2600多年,因为历朝历代政策不一,有施行专营的时期,也有允许民间开采经销的时期……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盐”事纷繁复杂。

  齐桓公称霸与食盐官运有关?

  商周两代实行等级分封制,纳“贡”代税。所谓“青州厥贡盐”,就是以“盐”作为贡品,向上级交纳,以代赋税。当时,食盐的产运销由百姓们自己经营,官府仅在产地设官,督促民众按时采煮。

  名列春秋时期“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三名的猗顿,原本只是一个贫下中农,后来在陶朱公发下,把家搬到河东盐池附近,专心搞起盐业和畜牧生意,仅十年就成为富可敌国的“企业家”。

齐桓公

网络配图

  盐业经营的巨大商机和利润,被齐国国相管仲看在眼里,于是,他亲自担任“商务部长”,一心为国家搞创收,将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收归国有,推行食盐国营制度。齐国临海,拥有丰富的海盐资源。尽管在食盐生产方面,管仲部分放权给百姓,但官府仍然严格控制生产者的生产时间和食盐资源的管理。

  至于食盐运输,无论是本地生产还是从境外“进口”的食盐,均归官府统一运输。除了为政府赚钱外,食盐官府专运还能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对于那些不生产食盐的诸侯国,不听话就不给盐吃。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早利用经济制裁达到政治目的的案例之一了。

  当时,东方诸国除齐国外,多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任由食盐民产商销,官府只管收税。但西方的秦国,也有一个和管仲一样,认识到食盐产业具有“百倍之利”的人物——商鞅,在他推动下的变法中,山川河泽国有化是一项重要内容,食盐国营当然也不在话下。管仲富国,使齐国成为霸主,商鞅富国强兵,秦发展成为超级大国,并一举实现统一大业。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后,继续推行食盐国营的政策。 ...查看更多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齐桓公寻蚁求水怎么做到的

  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他在兄长齐襄公死后与弟弟公子纠争夺君主之位胜利,成为了齐国的君主。在他治理下的齐国不像齐襄公那个时候的混乱,齐国的实力逐渐增强成为了称霸春秋的强主。那么齐桓公是如何称霸的呢?他有哪些有效的治国方略使得齐国成为威震四方的霸主呢?齐桓公伐孤竹寻蚁求水的故事  

1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齐国是春秋时期几个国家中实力最强的,他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死后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主之位,公子纠有个得力的心腹管仲,管仲刺杀齐桓公未果,公子纠败落,齐桓公顺利登位,本着用人唯贤的理念,齐桓公不计前嫌把管仲接来任命他为齐国宰相。 ...查看更多

结语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展开对外活动,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