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建国

"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东汉始灭。公元221年刘备不承认魏中央政府,自称汉帝。由于出现了两个中央政府,曹丕篡汉,而刘备的蜀汉亦非名正言顺。而孙权,尽管公元200年就坐断江东,却在公元222年经过曹丕的册封成为吴王,仅仅当了个王爷。直到七年后即公元229年,才正式称帝,比曹魏晚9年,比蜀汉晚8年。同时也正式开三国鼎立的局面。有学者说过,曹操把皇袍当衬衣穿,刘备把衬衣当皇袍穿。孙权呢?自己做一件皇袍,先反着穿;条件成熟了,再反过来穿,反反得正。这种说法,有趣、有味、有理。

孙权建国

孙权建国—吴太祖大皇帝孙权

三国名将孙权怎么带兵的:用兵要狠 爱兵要深

  孙权这个人,很有手段,又很有魅力。他刚接班的时候,内部有人不服,外部有人惦记,但他一出手就把事情一一摆平,那时他才20岁不到。一个20岁的小伙子有多深的诚府、多高的手段?其实都是从各种斗争中边学习、边锻炼、边成长起来的。在如何带兵方面孙权也很有一套,他用兵时很严格,甚至有些严厉,但爱兵又很深切,很感人。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仅感动着手下的将士一生追随他,也影响和带动着一些将领,让他们学会了带兵之道。孙权手下大将甘宁是益州人,他有一个绰号叫“锦帆贼”,说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强盗,他有一股力气,又好游侠,招揽一帮“轻薄少年”群聚相随,挟弓带弩,他们衣着华丽,每个人都佩铃铛,老百姓听到铃声就知道是他们来了,所以给他们起了这样的绰号。

  后来甘宁改邪归正,辗转到了孙权麾下,由于他作战勇敢,曾经手持铁索身先士卒第一个爬上城墙,受到孙权的重用。甘宁真正出名是在濡须口之战时,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率四十万大军攻打孙权刚刚建成的江防要塞濡须口,孙权仅率七万人马迎敌,为了打击对手的士气,孙权决定在曹军立足未稳之际向其率先发起攻击,他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甘宁。甘宁接到任务后,在所部军士中挑选了一百人为敢死队,给大家饱餐一顿。

孙权.png

网络配图

  孙权赐给大家米酒,甘宁用银碗斟上酒,自己先喝了两碗,然后斟给手下的敢死队队长,让他先喝。这个队长有点胆小,跪伏在地上不敢接酒,甘宁生气了,拔出刀来放在膝上,厉声喝道:“你跟我比谁的地位更高?我尚且不怕死,你就这么怕死吗?”这个队长见状马上起来恭敬地接过酒喝了,然后敢死队员们每人都喝了一碗酒。二更时分,甘宁亲率这一百人裹甲衔枚,悄悄来到曹营之外,拔掉敌人的鹿角,突然杀进曹营,曹军毫无防备,被甘宁偷袭得手,斩杀不少敌军后返回。

  像甘宁这样既勇猛又爱兵深切的将军还有不少,但凡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其将领都懂得爱兵之道,深得将士们爱戴,关键时刻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采取了与甘宁一样的打法,当时孙权率十万大军来攻时,曹军只有七千人,面对强敌张辽率先发难,他也招募了一支敢死队,一共是八百人,行前杀牛摆宴让将士们饱餐一顿,之后张辽亲率这支敢死队趁夜出击,在敌人不备的情况下冲杀进敌营,张辽更是勇猛异常,一边冲杀,一边高呼自己的名字,连杀数十人,其中包括孙权手下的二名将官,张辽等人一直冲杀到孙权的麾旗附近。

...查看更多

三国中曾说孙权金发碧眼,难道他真的是混血儿?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对吴国的皇帝记忆很深刻,因为他的外貌与常人不一样。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许多人会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人物描写肯定有不少夸张的成分,那么,如果具有较高历史的《三国志》也这样写,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

孙权

网络配图

   《三国志》中描写孙权的外貌,方颐大口,碧眼紫髯。碧眼紫髯,绿色的眼睛,紫红色的头发胡须,这不是白种人的体貌特征吗?稍懂常识的人都知道,黑眼睛黑头发的一对汉族夫妻是肯定生不出绿眼睛紫红头发的娃娃的,而孙权的父亲孙坚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说外貌异于常人,并且是东南方的世家,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孙坚是黑眼睛黑头发的汉族,可孙权为什么是碧眼紫髯呢?唯一的突破口就在于孙权的亲生母亲。 ...查看更多

揭秘孙权为顺利称帝曾长时间向曹操阿谀奉承

  孙权为顺利称帝,磨叽了10年之久从211年-219年,建业作为东吴都城的试用期有9年,期间孙权夺回又大又甜的蛋糕——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随后迁都建业。那么,他到底在磨叽什么呢?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装了10年的“孙子”。陈寿的《三国志》中评价孙权是“有勾践之奇”。但他与勾践不同的是,勾践10多年卧薪尝胆,是因为已被吴王夫差打成“吊丝”,不装也是“孙子”。而孙权却是赚得钵满盆满、红光满面的时候,弯下了腰,屈膝向曹操称臣。219年-221年,孙权在公安呆了两年多。

  整座城市的上空,洋溢着大胜后愉悦的气氛,但很快,被从蜀方涌来的一层一层复仇乌云覆盖、压迫,让孙权呼吸困难。他一面深筑墙、广积粮,一面加大了对曹操阿谀奉承的力度。

孙权 (2).jpg

网络配图

  孙权向曹操上书,劝他做皇帝,称自己愿意俯首帖耳,做个温顺的臣子。曹操当然清楚做皇帝会成为万箭穿心的靶子,特意把孙权的上书向大臣展示,说:孙权要把我往火上烤啊。当然孙权也有实质性的内容,第一是派人进贡,送了大量财物珍宝;第二是边境开放,交易互通,这一点很危险,因为要防止强大敌人的和平演变;第三,把俘获曹操的军队客客气气地送还。

  曹操见孙权这么谄媚,心花怒放,以朝廷的名义封他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这是什么意思呢?当时东汉的武官最高级别为大将军、骠骑将军,如果把大将军比作现在元帅的话,那骠骑将军就基本类似于现在的大将。

...查看更多

孙权竟将文臣扔到江里喂鱼 武将发配蛮荒之地

  陆逊上疏要求回京,当面“论嫡庶之分”,这个表态,让孙权很为难。陆逊当时在朝廷和军中享有崇高威望。

  吴大帝孙权,让自诩英雄的曹操刘备二人无可奈何!然其晚年,把才俊之士杀的杀、贬的贬,等到尘埃落定,悔之晚矣。历史上的南鲁党争,指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孙权独宠王夫人,对王夫人所出的孙和、孙霸两儿子感情难分彼此。由于孙权的纵容,助长了孙霸觊觎太子之位野心。太子的拥护者没有坐视不管,鲁王及其党羽并非善类,双方的斗争或单挑、或群挑、或团战,煞是热闹。

2.jpg

网络配图

  先是“太子帮”陆逊上疏要求回京,当面“论嫡庶之分”,这个表态,让孙权很为难。陆逊当时在朝廷和军中享有崇高威望。他一发话,其他支持太子的大臣,纷纷上疏,要求皇帝明确太子与鲁王的嫡庶之分。显然,陆逊的谏言是正确的。然而孙权不准,使得鲁王的气焰更为嚣张。

  于是,针对陆逊等人的诋毁行动开始了,造谣污蔑,无所不用其极,历数陆逊二十条罪状!孙权不便把陆逊怎么着,那是国家柱石呀,仅派了内侍去训斥。但对其他人则毫不手软,将陆逊的外甥以及太子的近臣全部流徙蛮荒之地。陆逊闻之,忧愤难当,于次年去世,太子孙和的境遇岌岌可危。

...查看更多

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

  喜欢关羽的人,我们总会为其忠义所叹服,“千里走单骑”更成为其忠义的伟大证据。然而,在三国中,关羽的忠义似乎很特别,让人琢磨不透,说其忠吧,他可是投降过曹操的人,说其不忠吧,他又不投降孙权,可以说关羽的忠义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谜。

  那么,关羽为何宁愿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呢?对此,作为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关于关羽投降曹操似乎给出了三个原因:1、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只能暂时投降;2、关羽与曹操说好只投降汉朝政府而不投降曹操;3、关羽还与曹操约定: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就要离开曹操。

  对于《三国演义》给出的关羽投降曹操的三个原因,应该是作者为了拔高关羽而写的,丁丁认为真实的情况绝对不是这样,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当时的刘备和关羽协助曹操生擒吕布之后,刘备当然想曹操把徐州还给他,因为徐州是刘备好不容易弄来的根据地,后来被吕布和袁术联合攻击下丧失的,刘备先是投降吕布,后投降曹操,就是为了获得这块根据地,可是,刘备协助曹操攻下徐州之后,曹操并未将徐州给刘备做根据地,而是让车胄做了徐州刺史。这下,刘备不干了,就率领关羽、张飞等杀死了徐州刺史车胄,刘备当然想取而代之,但发现有麻烦,于是,叫关羽代刺史职务,自己带着张飞、老婆孩子等躲到了河南豫州的小沛,刘备的沛公称呼就来自这里,其实是要关羽当冤大头,自己躲在一旁看事态发展。

关羽

网络配图

  没有想到曹操不按刘备套路办事,率先击败了躲在豫州小沛的刘备,并且俘虏了刘备的老婆孩子,刘备带着张飞投奔袁绍去了。曹操再反过来打关羽,所以说关羽为了照顾刘备的老婆孩子那是戏说,是为了拔高关羽。而关羽投降曹操是投降汉也不真实,因为关羽的主人刘备就代表汉,而曹操在关羽的心中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说投降曹操就是投降汉也说不通,只能证明自己包括刘备是乱臣贼子,而且后来他也没有理由再去寻找刘备。

  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关羽被曹操围困走投无路到被俘虏之后,因为曹操爱才,毕竟,关羽是难得的大将,“万人敌”的称号不是假的,所以,希望关羽投降于他,助其征服天下,曹操手下的许多谋臣武将都是这样过来的。当时的曹操对关羽也应该有许诺,如高官、美女等,特别是告诉关羽,刘备已死或不知下落,这种方式其实与曹操劝降其他有才之人是一样的,而且为了拥有关羽这样的人才,虚报军情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当然,当时的关羽如果不投降,和陈宫、高顺、沮授的结局绝对是一样的,曹操对于不投降他的人才绝对不会手软。 ...查看更多

结语

三国当中,最早称帝的是曹丕,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在当年的十一月便篡汉自立。刘备也急不可耐地于次年称帝。孙权一直到公元229年,在刘备称帝八年后才黄袍加身。在称帝这件事情上,孙权有足够的耐心,的确不像他的父兄那么“果躁”。有耐心,也可以理解为没信心。孙权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自有他的苦衷。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