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宫

"

  太极宫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太极宫之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隋大兴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太极宫是都城长安第一处大的宫殿群,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加上东宫尚有殿阁宫院二十多所,整个构成都城长安一组富丽堂皇的汉族宫殿建筑。其中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太极殿、两仪殿、承庆殿、武德殿、甘露殿、凌烟阁等等。除主要政殿太极殿、两仪殿之外,甘露殿是皇帝在内宫读书之处,也是第三大殿。武德殿,在隋代即较有名,它与东宫邻接,隋文帝废太子勇为庶人即在此殿宣诏。

太极宫

太极宫——唐帝国的大朝正殿

唐朝历史上皇后、皇上、妃嫔分别住在哪个宫殿里

  导读:唐代在长安有三个宫殿区,即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这三个宫城不是同时建造的,也不是同时作为帝王生活的中心。太极宫兴建于隋代,当时称为大兴宫。唐初的两位皇帝主要居住在太极宫。大明宫原是一座避署用的宫殿,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扩建后的大明宫从此成为唐帝王的主要居处。兴庆宫的前身是唐玄宗即位以前的邸宅,唐玄宗即位后,将此地扩建,形成又一个宫殿区。兴庆宫的规模不及太极宫、大明宫,但装修极为华丽。玄宗时成为皇帝听政与生活的中心。

  安史之乱中,兴庆宫遭到严重破坏。唐代后朝皇帝一般不居住在这里。 太极宫兴建最早,被认定为正式的宫城。太极宫的正门为承天门,太极宫的前殿为太极殿。每逢元旦、冬至、大赦天下等重大节庆日及外国使臣来会,皇帝便登承天门主持盛典,其间设宴奏乐。太极殿是皇帝朝见群臣、处理政务的地方。 太极殿北门叫玄武门。玄武代表北方,按星象来说,玄武是由北方七个星宿组成的星象。在神话中,玄神是北方之神,是一种龟蛇合体的水神。唐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李世民夺嫡事件——玄武门事变,就发生在这里。 在唐代,皇宫的内外朝有了明确的区分。太极殿以北、包括两仪殿在内的数十座宫殿构成内朝,是皇帝、太子、后妃们生活的地方。

  内朝又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称为东宫,是太子居住和读书的地方。西路为掖庭宫,是皇帝与后妃们的居住处所。两仪殿是内朝的主殿,居中轴线上,皇帝日常听政也常在这里进行,唐中叶以后,多在这里举办帝、后的丧事。两仪殿之北的甘露殿、神龙殿,是唐中期皇帝常住的宫殿。唐代皇帝的寝殿都叫做长生殿,取其吉祥意义。《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是皇帝在华清宫的寝殿。 太极宫内有三泓水池,即东海池、北海池、南海池,为帝王、后妃们泛舟之所。据史书上说,玄武门事件发生时,唐高祖李渊正在池中泛舟。可见唐太极宫的规模很大,在宫北部的海池内,竟然听不到玄武门的动静。 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叫东内。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近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龙首山在渭水之滨折向东,山头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

  汉代未央宫踞龙首山折东高处,故未央宫高于长安城。唐大明宫又在未央宫之东,地基更高。 大明宫扩建后比太极宫规制更大,又依山而建,雄伟壮丽。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座落在三米高的台基上,整个殿高于平地四丈。远远望去,含元殿背倚蓝天,高大雄浑,慑人心魄。皇帝在含元殿听政,可俯视脚下的长安城。殿前有三条“龙尾道”,是地面升入大殿的阶梯。龙尾道分为三层,两旁有青石扶栏,上层扶栏镂刻螭头图案,中下层扶栏镂刻莲花图案,这两个水的象征物是用来祛火的。 含元殿前有翔鸾、栖凤二阁,阁前有钟楼、鼓楼。每当朝会之时,上朝的百官在监察御史的监审下,立于钟鼓楼下等候进入朝堂。朝会进行之际,监察御史和谏议大夫立于龙尾道上层扶栏两侧。 大明宫与其地基龙首山似乎构成一幅龙图,龙首山为头,含元殿座镇尾腹,驾驭著巨龙,殿前的龙尾道,阶梯麟麟,形似龙尾。 含元殿后的宣政殿,是皇帝日常朝见群臣、听政的地方。 ...查看更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由来:哪些人上了凌烟阁榜单

  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结果出现贞观盛世,正如太宗所言,“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要做到这一点,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的用人政策是不可缺少,而太宗为了表彰这些功臣,就命阎立本绘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图画功臣於凌烟阁并非始于唐代。庾《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的句子,可知北周政权也这么干过。崇重功臣、能臣的精神,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而唐朝的凌烟阁建在长安城内(太极宫)三清殿的旁边。阁中又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均面北而立,以示为臣之礼。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曾在朝上指陈大臣的长短:“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於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恃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於物。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於朋友。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关於武将,他说:“於今名将惟李世绩、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世绩、道宗不能大胜,亦不能大败,万彻非大胜则大败。”这年李靖己七十四岁,在家养老,故评价中也就不包括他了。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和秦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太极宫简介 揭秘昔日唐帝国的大朝正殿

  太极宫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

  太极宫之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隋大兴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太极宫遗址位于现在西安市核心区内,全为现代建筑所覆压,尚无条件进行考古发掘。

4a4d6c57db0ae639b260c.jpg

  据勘测及文献记载可知,宫城(包括东宫及掖庭宫)东西宽2830.3米,南北长1492.1米。宫城城墙为夯土板筑,墙壁高三丈五尺(合10.3米),墙基宽一般在18米左右,只有东城墙部分的宽度是14米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太极宫中最重要的建筑:筑有表彰功臣的凌烟阁

  太极宫是都城长安第一处大的宫殿群,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加上东宫尚有殿阁宫院二十多所,整个构成都城长安一组富丽堂皇的汉族宫殿建筑。其中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太极殿、两仪殿、承庆殿、武德殿、甘露殿、凌烟阁等等。除主要政殿太极殿、两仪殿之外,甘露殿是皇帝在内宫读书之处,也是第三大殿。武德殿,在隋代即较有名,它与东宫邻接,隋文帝废太子勇为庶人即在此殿宣诏,唐初李渊赐李世民居承乾殿后,又赐李元吉居武德殿,这更方便了他与太子李建成的沟通往来。

  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即位之初,还曾在此殿听政,可见地位也不一般。’ 凌烟阁因功臣图形于其中而有名,它是功臣的画像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曾为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徵等二十四人图形,表彰其政绩以及辅弼之功。这就是所谓的“凌烟 阁二十四功臣”。其实唐代图形功臣于此阁共有三次,除贞观年间的一次外,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七月,又为功臣郭子仪、李晟等画像。

W020141021378234303676.jpg

  到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九月,总汇前代功臣褚遂良、李光弼等二十七人图像,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遴选。第三次是在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七月,绘唐初以来“堪上凌烟阁功臣”王蛙如、岑文本、李岘、马周、马遂等三十七人图形,“立阁图形,荣号凌烟”。图形凌烟阁成为唐朝褒奖功臣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陕西省麟游县文化馆还藏有宋人游师雄摹刻的唐凌烟阁功臣画像残石,从中可以看出当年大唐帝国的许多荣登此阁的名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太极宫的主要建筑:太极宫里有哪些重要景点?

  太极宫宫内布局也非常讲究,严格按照古代宫室建筑原则执行。宫内主体建筑采用“前朝后寝”的原则,以朱明门、肃章门、虔化门等宫院墙门为界,把宫内划分为“前朝”和“内廷”前后两个部分。朱明门、虔化门以外属于“前朝”部分,以内则为“内廷”部分。“前朝”部分又按照《周礼》“三朝制度”进行布局。

  外朝——承天门

  承天门及东西两殿为外朝,是“举大典,询众庶之处”;

  中朝——太极殿

  以太极殿为中朝,是皇帝主要听政视朝之处,每逢朔(初一)、望(十五)之日,皇帝均临此殿会见群臣,视朝听政。另外,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太子、诸王、公主大典及宴请朝贡使节等也多在此殿举行。高宗以后,皇帝多移居大明宫兴庆宫,但每遇登基或殡葬告祭等大礼,如德宗、顺宗、宪宗、敬宗即位,代宗、德宗葬仪仍移于此殿进行,它在长安三内诸殿中地位最尊。为行事方便,在太极殿的东侧设有门下内省、宏文馆、史馆,西侧设有中书内省、舍人院,为宰相和皇帝近臣办公的处所,以备皇帝随时顾问和根据皇帝旨意撰写文书诏令;

  内朝——两仪殿

  以内廷地区的两仪殿为内朝,是帝王与宗人集议及退接大夫之处。两仪殿因在禁内,只有少数大臣可以人内和皇帝商谈国事,故举止较为随便,这里也经常是太宗欢宴大臣与贡使之处,太宗多次在此殿宴请五品以上官员,它是太极宫内第二大殿。

1363890169.jpg

  两仪殿的东侧有万春殿,西侧有千秋殿。

  其他

  太极殿后为朱明门,其北为两仪门,朱明门与两仪门之间的横街即是朝、寝之界。

  寝区内又被一条横街(永巷)分为前后两排宫殿,由于这部分是寝宫,防卫更加严密,永巷中加设了四道横门:东横门、西横门、日华门、月华门。永巷南是皇帝生活区,即“帝寝”,永巷北师皇后妃子居住区,即“后寝”,绝对禁止外臣进入。前排正中是两仪殿建筑群,横街以北,正中是甘露门,门内是寝殿甘露殿。甘露殿左右有神龙殿和安仁殿,再向两侧还有大吉殿、百福殿、承庆殿,诸殿各有院落。

  寝区以北是后苑,苑中西部有几个大池,称东、西、南海池。围绕三池布置有一些园林性质的殿宇,西北隅还有一组山池院,并设有千步廊等建筑。东部建有凌烟阁、功臣阁、紫云阁、凝云阁等一系列楼阁,凌烟阁内壁绘有唐太宗为功臣画的画像,以表达对开国功臣的追思。

  全宫在整个建筑布局上仍然与整个长安城总体布局相一致,以中轴部位突出主要建筑,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南北排列,处于全宫的中部,其他殿院与阁门分布于两侧,左右对称。这就从建筑布局手法上,突出了这些象征封建皇权统治的殿门的重要地位。

  太极宫的东西两侧分别为东宫与掖庭宫。两宫面积均小于太极宫,为纵长方形结构,建于隋初。

  掖庭宫

  掖庭宫是宫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大致分三个区域,中部为宫女居住区,其中也包括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西南部为内侍省所在地。内侍省是宦官机构,所谓“内侍奉,宣制令”q),掌管宫中的一切大事小情。1978年5月,曾在西安城内西五台以西,距今西安西城墙240米处发现了唐“光化二年(899年)岁次己未六月癸亥朔二十七日己丑建”的《大唐重修内侍省之碑》,位置恰在原掖庭宫的西南,从而证明这里确曾是内侍省无疑。

  东宫

  东宫为太子居住之处,亦称春宫、储宫。从隋太子杨勇杨广到唐高祖时原太子李建成、后太子李世民及太宗时太子李治等都居住在这里,从玄宗以后,皇太子“但居于乘舆所幸别院”,才往往随其父皇住在皇宫内别院。

  明德殿

  东宫中的最主要宫殿为明德殿。隋时称嘉德殿,唐初更名为显德殿。后因中宗李显为太子住东宫,避其名讳,改称明德殿。它为东宫第一正殿,是皇太子接见群臣和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地方。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九日,太子李世民在高祖李渊逊位后在此殿举行登基仪式。当时太宗即在此殿听政,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年)四月,太上皇李渊由太极宫迁居大安宫后,太宗李世民才去太极宫中太极殿听政。另外,东宫中的崇文馆也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政殿。它建于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本为皇太子读书之处。唐代在此设“崇贤馆学士”,以侍讲宫中。崇文馆又是唐代的贵族学校。唐制规定:“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另外,崇文馆也是宫内秘籍图书校理之处,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图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太极宫是初唐政事活动的中心,高祖、太宗在这里君临天下,成就了一代圣制,“贞观之治”政令皆由此地发出,贞观君臣论政的许多著名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高宗龙朔以后,政事活动中心东移大明宫,然中宗、睿宗、玄宗、僖宗与昭宗仍有部分时间在西内听政,这里仍保留着唐代重要的政治中心地位。唐末太极宫毁于战火,至今遗址犹存。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