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迪比战役

"

  1578年,摩洛哥军队为捍卫民族独立同葡萄牙军队在马哈赞河畔进行决战,葡军全军覆没,史称“三王之战”,亦称马哈赞河之战或葡摩战争。战后,摩洛哥的发展进入了一段黄金时期。三王之战后艾哈迈德一跃成为摩洛哥的君主,并号称“曼苏尔”(常胜者)。曼苏尔学识渊博,被称为“哈里发中的学者,学者中的哈里发”,善于治理国事,深谙国际形势。

汤迪比战役

汤迪比战役——桑海帝国的覆灭

汤迪比战役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是在什么形势下发生的

  1578年,摩洛哥军队为捍卫民族独立同葡萄牙军队在马哈赞河畔进行决战,葡军全军覆没,史称“三王之战”,亦称马哈赞河之战或葡摩战争。战后,摩洛哥的发展进入了一段黄金时期。三王之战后艾哈迈德一跃成为摩洛哥的君主,并号称“曼苏尔”(常胜者)。曼苏尔学识渊博,被称为“哈里发中的学者,学者中的哈里发”,善于治理国事,深谙国际形势。

  曼苏尔重视军队的作用。他继承前任国王马利克的军队建设事业,采用土耳其人的军事组织,委托土耳其人训练由安德鲁西亚人、叛教者(基督教徒的俘虏或冒险家改信伊斯兰教者)组成的军对,并用欧洲火器和大炮进行武装。他还非常注意军事后勤,组建了负责供应、工程和通讯的部队。曼苏尔依靠这支强大的军队制止了部落叛乱,也威慑了外部的觊觎者,保持了摩洛哥的长期相对稳定。

image.png

  曼苏尔重视发展内外贸易。他打击和限制海盗活动,发展正常的对外贸易。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商船,大量来到摩洛哥港口。摩洛哥出口雪茄、硝石,交换英国的棉布和武器,其中有优质的铸铁大炮。曼苏尔垄断硝石和雪茄的生产和贸易,增加了财政收入。

  曼苏尔还非常注意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曼苏尔致力于改善同欧洲国家的关系,许多欧洲国家派遣使节到马拉喀什发展贸易,甚至要求向这位豪富的统治者借款。1589年,曼苏尔从西班牙人手中收回了阿尔西拉。1587年,奥斯曼废除贝勒贝伊制度,代之以三年一任的帕夏统治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它们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国家,摩洛哥同奥斯曼的紧张关系有所缓解。在这样的条件下,曼苏尔把施展宏图的目光投向了南方。

  桑海,是西非的一大帝国,拥有诸多依附性属国,控制着接近摩洛哥边境的撒哈拉塔加扎盐场和摩洛哥到尼日尔河中游的撒哈拉商道,长期从食盐、黄金贸易中获取丰厚利润。萨阿德王朝一直力图夺取撒哈拉盐矿,控制黄金贸易。曼苏尔当权后,更是希望以此满足进口武器和欧洲工业品的需要。

  早在曼苏尔之前,摩洛哥就要求桑海把塔加扎盐场转让给它。桑海国王阿斯吉亚?伊夏克一世回答说:“接受这类要求的伊夏克还未生下来。”1561年,摩洛哥军队进攻塔加扎盐场,抢劫图阿雷格人的驮盐商队,但被桑海军队赶走。当时因欧洲殖民者的威胁尚未解除,萨阿德王朝不能全力用兵于南方。

image.png

  “三王之战”后,曼苏尔更锐意经略南方。1578年,曼苏尔用1000第纳乐从桑海手中获得了采盐一年的权利;1581年,他派兵进攻塔加扎,破坏盐场,占领了图瓦特;次年,他派使节到加奥,名为庆贺阿斯吉亚?哈吉(1582-1586)登基,实则搜集情报,探听虚实,准备发动战争。1584年,他派兵占领塔加扎,却因摩洛哥军队不堪沙漠之苦和给养不济而撤离。1586年,阿斯吉亚?伊夏克二世继位,曼苏尔再次蛮横提出要桑海割让盐场,承认摩洛哥的宗主权,又遭拒绝。

  经历了一连串的不顺和失败后,曼苏尔主张大举进攻桑海。在一些元老、顾问表示疑虑时,他说:“苏丹(不是指现代的苏丹共和国。历史上从大西洋沿岸到尼日尔东南部的一片地区称西苏丹,乍得湖周围地区被称为中苏丹,现在的苏丹共和国属于东苏丹地区)比马格里布更富,占领它比驱逐土耳其人更有益,驱逐土耳其人费力很大,所得甚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汤迪比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1590年,曼苏尔任命朱达尔帕夏为远征军司令,率军从马拉喀什出发。阿斯吉亚·伊夏克二世得悉摩洛哥入侵的情报后,并没有及时派兵阻击,同时对填塞撒哈拉沙漠中的水井、断绝敌军水源的措施犹豫不决。朱达尔得以迅速进军,于1591年2月底到达尼日尔河的卡拉巴拉。当摩洛哥军队向加奥进击时,伊夏克二世才急忙集合部队,在加奥北面50公里处的汤迪比部署防御。3月13日,两军交战,这就是非洲历史上著名的“汤迪比战役”。

image.png

  朱达尔的部队出发时有精兵4000名,其中有2500名使用欧式火枪的叛教者和安德鲁西亚人、1500名使用长矛的摩洛哥士兵,另有两倍于此的运输队伍。远征军约有一半死于沙漠途中,只有一半投入汤迪比战役。桑海军队由12500名骑兵和30000名步兵组成。两相对比,摩洛哥远征军的优势在技术,而桑海的优势在人数;摩军远离家乡,水土不服,后勤供应线很长;桑海军队为保家卫国而战,熟悉地形,遇到挫折时可以迂回到安全地带,后勤供应有保障。但是指挥桑海军队的阿斯吉亚·伊夏克二世才能低下,犹豫不决,并且他的顾问阿尔发·布巴卡尔·本·兰巴尔实际上是一名内奸。

  起初,摩洛哥军向桑海军发射火枪,伊夏克二世命令把1000头牛赶到两军之间,以图挡住摩洛哥军的火力,然而牛受惊回窜,踩死了许多人。两军激战,难分胜负之际,布巴卡尔竟劝伊夏克二世逃跑,但伊夏克二世和部将们没有听信他的话,仍然继续战斗。此后,布巴卡尔再次干预,要伊夏克二世要顾惜死去的士兵,要对真主负责。这次伊夏克二世被说服,同布巴卡尔一道骑马逃走。主帅的突然逃离,引起了一片混乱,桑海全军溃散。摩洛哥人取得了“汤迪比战役”的胜利。

image.png

  伊夏克二世逃回加奥,但无心固守,而是迅速撤离,朱达尔的部队兵不血刃占领该城。此时,伊夏克二世向朱达尔求和,表示承认摩洛哥素丹的宗主权,请求以10万金币和1000名奴隶换取摩军撤退。朱达尔同意向曼苏尔转达,并派信使回马拉喀什禀明。曼苏尔接到朱达尔的来信,十分恼怒,指责朱达尔滞延了对黄金产地的进攻,因为这是远征的主要目标。他拒绝了伊夏克二世求和的条款,将犹豫不决的朱达尔撤职,指派马哈茂德·本·扎冈为帕夏,指示他扑灭桑海的抵抗运动,“将其并入穆斯林共同体”。从此,桑海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人民抵抗运动,直至1639年分崩离析,完全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关于汤迪比战役的评价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汤迪比战役”对西非历史影响甚大。随着摩洛哥占领桑海王国的心脏地区,原来许多依附于桑海的君侯国纷纷自立。桑海既无力驱逐摩洛哥,也无力羁縻各君侯国。至于摩洛哥人,在西苏丹各族人民看来,它是异族入侵者,因而也不愿屈服。摩洛哥人的政权是建立在异族征服基础上的军事专制政权,与西非固有的政治文化传统之间没有什么共性和连续性,也很难获得可靠的社会支柱。这样,西苏丹从加纳到马里再到桑海的大一统局面结束了。西苏丹成了摩洛哥人、桑海人、马林凯人、班巴拉人、弗拉尼人、图阿雷格人等争斗的舞台。

image.png

  在摩洛哥入侵和随之而来的战乱中,西苏丹繁荣和富庶的廷巴克图、加奥和杰内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据传说,由于侵略者的狂暴,加奥在几天之内就变得空无人烟了。城市和农村灌溉系统的破坏,使整个萨赫勒地区无力抗拒1637-1643年的干旱,经历了一次大饥荒。萨迪写道:“摩洛哥军队到达苏丹的时候,他们发现这是最受真主宠爱的富饶国家之一。到处都是一片升平气象。……现在一切都变了:危险取代了安全,贫穷取代了富裕,动乱、灾难和暴行取代了宁静。在整个国土上,人们相互残杀……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和战争,使居民的生命和财富无一能够幸免。骚乱是普遍的,它到处蔓延,不断增强,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

image.png

  “汤迪比战役”打断了西非大帝国和伊斯兰教和平结合的历史过程,退居登迪的一部分桑海遗族甚至出现了脱离伊斯兰教而回到传统宗教的潮流。但是,总的来说,从17世纪起,伊斯兰教在西非的传播更为深入和扩展了。如果“汤迪比战役”之前信仰伊斯兰教还只限于城镇的商人和乌拉玛(伊斯兰学者),那末在此之后伊斯兰教随着商人和乌拉玛离开城镇而传到农村,日益被小酋长、牧民甚至某些农民所接受。伊斯兰教和泛灵论的斗争几乎在日后兴起的许多西非国家中都能看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汤迪比战役:桑海帝国的覆灭

  一直到近代早期的16世纪,桑海帝国都是西非地区最强大的国家。这个帝国虽然远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西部腹地,却一直以富庶文明四方。从欧洲各国到东方的伊斯兰圣地麦加,都流传着富甲一方的黑人君主传说。

  但在1591年的3月到4月之间,仅仅4000名南下的摩洛哥士兵,便将这个帝国一举捣毁。如此强大的帝国是如何在西非当地壮大繁荣?又是如何在突然间被击倒?

  在人类历史上,一个地区要发展起来,既需要足够的农业生产支持,也必须有足够的商业发展来促进技术、物资和文化的交流。桑海帝国的核心区域就符合这些条件,只不过当地人等到这些现成条件兑现天赋的时间有些过于漫长了。

  虽然不是早期文明的发源中心和辐射范围,撒哈拉以南的黑人们依然可以通过沙漠商路,与北面的地中海地区进行贸易交流。相比非洲东部的努比亚地区和埃塞尔比亚,非洲西部受到的影响和开化要弱的多。所以在东非,公元前便早早的由贸易辐射所带来的一系列国家和城市,而在西非出现的很晚。桑海人的国家要到罗马帝国时代结束两百多年后的7世纪才建立。相比东非的那些文明古国,桑海人的母邦远离繁华的海岸线,也没有尼罗河这样南北走向的大规模水系。所依靠的对外交通是流往东南方向的尼日尔河,以及穿越北方撒哈拉沙漠的绿洲商道。

  前者更多的是在提供灌溉水力和富庶土地,交流作用则只是确保桑海人能与邻近的黑非洲地区贸易。出海口所在的几内亚湾,一直到15世纪,还被善于航海的阿拉伯人认为是无法穿越的魔鬼水域。所以,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陆地绿洲通道,就是桑海人最为重要的财富和文明汲取渠道。邻近北方沙漠地带的陆地盐场则是他们手里最好的聚宝盆。加上来自南方加纳地区的西非黄金,黑非洲本地丰富的奴隶资源,尼日尔河沿岸的农业产出,桑海人已经凑齐了建立帝国的巨大资源。

image.png

  更为有利的条件是桑海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在几千年里不断扩大面积的撒哈拉沙漠不断将西非同北方的地中海文明地区隔开,但绿洲通道与沙漠部落却能一直确保联系并不中断。伊斯兰教和其他来自北方与东方的文明成果与技术就这样陆续转手到桑海人手里。尼日尔河流域则让西非内部的交流变得非常方便,但地中海的航海家们要从这里深入内陆也非常不方便,交流一般就止步沿海地区。因而,西非内部就形成了一个不对外封闭却相对安全的巨大内循环空间。正好满足了这空间中的最强者,建立一个帝国。

  桑海人沿着尼日尔河逐步向西推进的过程中,唯一的强大对手就是西面的另一个黑非洲帝国---马里。这个帝国自13世纪崛起开始,就以尼日尔河中游的廷巴克图为中心,几乎控制了流域附近的所有富庶土地。

  马里人的财富积累手段与后来的桑海帝国几乎一模一样。沙漠绿洲商道带来大量商旅客流,他们在沙漠地的南部盐场购买重要的食盐,进行各类粮食贸易。帝国还用这些盐向南方的黄金海岸进口黄金来获得硬通货。首都廷巴克图因为正好处于这种南北贸易的中转站位置而迅速强大起来。

  富可敌国的马里君主曼萨·穆萨在1324~1325年去麦加朝圣,一路上大肆挥霍黄金,让基督教和穆斯林世界都认识到了巨额西非黄金的存在。这不仅让身处非洲内陆的廷巴克图成为了伊斯兰世界中鼎鼎有名的黄金之城,与巴格达、开罗和大马士革齐名,也促使后来的葡萄牙人不断向南航行来寻找黄金,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章。

  然而帝国终究是在15世纪进入了衰退期。迅速积累的财富使得王室与贵族规模迅速增加,反过来加速了帝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北方沙漠地带的沙漠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便利用这个机会犯上作乱。对于南方的黑人帝国而言,这些沙漠部落是帝国强大时候的贸易小帮手,但在衰落期就是随时可能反噬的危险团体。1433年,正是这些游牧民攻破了马里帝国的首都廷巴克图,残存的马里势力退往西部。而在东部已经建都贸易城市加奥的桑海人也终于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1468年,他们迅速赶走了廷巴克图的图阿雷格人,并继续向西打击马里人的残余势力。帝国的构架已经基本完成,到16世纪为止,桑海人基本上完成了对昔日马里帝国的改朝换代,西部领土已经扩张到了大西洋海岸。

  然而,当桑海人逐步完成自己的帝国大业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时间已经不在他们这边。1496年,桑海国王穆罕默德杜尔像夕日的马里君主曼萨·穆萨一样远赴麦加朝圣,算是向整个伊斯兰世界宣布桑海在西非地区的霸业。但他的帝国仅仅是两百年前马里帝国的重复和再生。当年被曼萨·穆萨的传说吸引南下的葡萄牙人已经在西非海岸线上建立了一系列的堡垒要塞,并通过经济手段影响着西非。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摩洛哥人也在厉兵秣马,整合资源实力。过去一直拱卫西部黑非洲文明的大沙漠,已经难以阻挡北方入侵者的魔爪。

  16世纪,在如日中天的桑海帝国北方,摩洛哥人也正在为自身的生存而绞尽脑汁。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沿海堡垒遍布整个海岸线,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军和代理人则在东部的阿尔及尔和突尼斯蠢蠢欲动。若非这些强敌本身都有更重要的事情分心,摩洛哥可能早早的就被瓜分完毕。

image.png

  幸好,到了这个世纪的后期,欧洲势力已经在全球殖民和对奥斯曼人的战争中消耗过度。摩洛哥人乘机收回了基督教敌人在沿海的大部分地盘,又迫使鞭长莫及的奥斯曼人不再将代理人派往当地。作为交换,摩洛哥人继续依靠同奥斯曼人的合作来训练自己的军队,并同欧洲的英国、荷兰贸易,进口先进武器。1578年,篡位上台的摩洛哥新君主艾哈迈德就是利用这些资源,在三王之战中击败了来势汹汹的葡萄牙远征军。此后,已经不再有北方与东方威胁的摩洛哥人,终于可以将目光朝向南方的桑海。

  之前的几十年里,摩洛哥人已经垂涎桑海手中的沙漠盐矿久矣。但他们面临很多问题,没法腾出手来占据当地。内战与外敌的威胁迫使摩洛哥人无法抽调足够的力量南下,而缺乏足够资源保障的进军,在撒哈拉沙漠地带往往难以持续。即便有少数部队通过沙漠后占据了盐矿,也会在失去支援的情况下被大量桑海守军反扑得手。所以一直到16世纪末,摩洛哥人才真正有了搞定南面黑人帝国的能力。他们也通过一系列尝试,达到温水煮青蛙的效果。

  1578年,已经以曼苏尔自居的艾哈迈德用1000第纳乐从桑海手中获得了采盐一年的权利,巨大的收益回报坚定了他继续南下的计划。1581年,他派兵进攻塔加扎,破坏盐场,占领了图瓦特。1582年,一支摩洛哥使团被派到桑海首都加奥去刺探虚实。1584年,他派兵占领塔加扎,却因摩洛哥军队不堪沙漠之苦和给养不济而撤离,这是摩洛哥人最后一次失败的军事尝试。

  1586年,阿斯吉亚?伊夏克二世继位成为桑海君主,曼苏尔蛮横的提出要求桑海割让盐场,承认摩洛哥的宗主权。在遭到拒绝后摩洛哥人已经铁了心要用武力打服桑海。四年后的1590年,一名来自西班牙的太监朱达尔帕夏被任命为远征军司令,消灭桑海帝国的计划正式启动。

  1591年,精心准备后的摩洛哥军队开始从首都马拉喀什南下。这支军队的主力是由当年在三王之战中被俘的欧洲雇佣军战俘和投诚的背教者组成,人数不过2500,主要用进口的火绳枪和剑装备自己。他们是摩洛哥军队欧化与奥斯曼军制结合的产物。1500名传统的摩尔轻骑兵负责侧翼掩护和压阵。这些早就装备了火绳枪的沙漠轻骑兵是1578年战胜葡萄牙军队的重要功臣之一。远征军还不忘带上8门从英国进口的大炮,负责攻城和火力支援。

  这样的兵力粗看之下非常渺小,但为了将这么一支军队投送到南方,摩洛哥人还准备了8000头骆驼和1000匹驮马来运送各类辎重。1000名马夫与600名苦力一起随军南下。这是根据多年来一次次南下袭扰失败的经验,总结出的教训。

image.png

  收到摩洛哥人南下消息的桑海君主伊夏克二世并没有理解召集部队。多年来,摩洛哥人经常出动小股部队南下袭击,对于桑海人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何况对手的数量有限,与过去的那些普通袭击相比,并无什么不同。为了一次小小的袭击而召集大量部队,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一直到摩洛哥军队长驱直入到首都加奥附近时,桑海军队才进行了动员,并在汤迪比附近坚决抵御入侵者。

  一共有9700名使用长矛、弓箭并佩带了铜盾或皮革盾牌的步兵和几千名由军事贵族组成的骑兵,挡在了4000摩洛哥军队面前。伊夏克二世亲帅1000名私人精锐卫队位于全军的最后方。由于担心不敌摩洛哥军队的火力,1000头牛被带到了桑海军队的阵前,希望用这种类似中国古代火牛阵的计谋来冲击摩洛哥军队的阵线。

  4月12日,战役在汤迪比正式打响。摩洛哥人由2500名步兵组成主要战线,在两翼与后方分散部署了轻骑兵部队,8门火炮被布置在了阵地的最前方。随着这些英国大炮的射击,桑海军队第一次感受到了近代化火炮的威胁。随即,桑海人驱赶着1000头牛冲向摩洛哥人的阵地,9700名桑海步兵紧随其后。一旦牛群冲破摩洛哥火枪手的队伍,步兵们也将通过这个缺口杀入,但之后的事情完全背离了桑海人的计划初衷。

  在摩洛哥军中火炮发出的巨响与火绳枪部队不断齐射下,桑海人驱赶的牛群开始失控。这些牛本能的想要远离危险,掉头冲入了桑海人自己的阵线。被自己驱赶的牛大量踩伤后的桑海步兵依然向着摩洛哥军队发起冲锋,但已经支离破碎的步兵队伍在摩洛哥火枪手的轮番齐射下损失惨重。桑海军队此前一直没有遭遇过拥有如此火力的对手。尽管欧洲人已经在西非沿海各地出口火枪长达一个多世纪,但身处内陆的桑海人对此并不感冒。结果,大量依然以冷兵器为主的步兵只能放弃攻击,撤退下来。

  看见步兵败退后,由贵族们组成的桑海骑兵部队发起了攻击。自马里帝国以来,西非地区的骑兵就一直享有盛名。这些武士身穿束腰战袍,内穿铁甲胸铠,使用弓箭、长矛和弯刀作战,并且以勇敢、大胆、善于用兵之道和精通战争艺术而著称。由于摩洛哥军队一边则缺乏类似欧洲的长枪兵这样的抵御力量,火枪手容易被冲锋到更前的骑兵砍杀。好在两翼的摩尔轻骑兵这个时候发动了反击,他们用长矛、弯刀和火绳枪与桑海骑兵们缠斗在了一起,为步兵们及时填装弹药争取了足够时间。随后,追击撤退的摩尔骑兵的桑海人一路冲到了摩洛哥步兵阵前,被火枪与火炮的连续射击击溃。这些国内精英阶层的溃退也引起了桑海全军的动摇,国王伊夏克二世逃离战场。1000名精锐近卫军负责断后,他们在追杀而来的摩洛哥骑兵包围,并在此后的战斗中全部阵亡。西非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军队,就这么一战全部报销了。

  汤迪比战役的结束也意味着传统西非文明的濒临被终结。伊夏克二世曾想用巨额罚款来给自己的王位和帝国买一条生路,但强势的艾哈迈德予以拒绝。加奥很快便沦陷于摩洛哥军队之手,而廷巴克图也只是再稍微多坚持了一会。控制两地的摩洛哥军队随即又用了一个世纪才彻底扑灭桑海人的零星抵抗,但贸易路线与盐矿收入已经被北方来的征服者收入囊中。

image.png

  作为新大陆以外最后发展起来的文明,西非文明虽然起步晚,但得益于北非地中海地区文明成果的持续输入,在不长的时间里便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和依赖沿海贸易的东非地区不同,依靠尼日尔河流域发展起来的西非文明更有传统大河文明的味道。不被中断而恰到好处的对外交流,让西非文明在财富积累和技术引进上基本保持了与世界同期水平的同步。而茫茫撒哈拉沙漠与浩瀚的大西洋也都很好的保护了西非文明本身。缺点自然就是当某个势力撑起当地的一片天后,便失去了继续大力发展的动力。资源、人口、农业和贸易,足以支撑帝国的运营成本。但受限制的交流也不足以在近代开始后,帮助当地人及时吸纳更多先进的文明成果。

  汤迪比战役本身就是这么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使用火枪大炮的一方,毫无悬念的击溃了使用长矛弓箭的对手。西非内陆的相对封闭决定了桑海人在武器技术上比起大部分非欧洲地区的文明来说都要更为滞后。但入侵者摩洛哥本身也是一个极好的样本。这个原本濒临解体败亡的国家,硬是靠着外交上的左右逢源和技术贸易上的进取获得了成功和尊严。

  摩洛哥国王艾哈迈德自己也曾说过,内陆的黑非洲地区比沿海的马格里布沿海更为富庶。但开放而拥抱世界的摩洛哥最终战胜了封闭而保守的桑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汤迪比战役”对西非历史影响甚大。随着摩洛哥占领桑海王国的心脏地区,原来许多依附于桑海的君侯国纷纷自立。桑海既无力驱逐摩洛哥,也无力羁縻各君侯国。至于摩洛哥人,在西苏丹各族人民看来,它是异族入侵者,因而也不愿屈服。摩洛哥人的政权是建立在异族征服基础上的军事专制政权,与西非固有的政治文化传统之间没有什么共性和连续性,也很难获得可靠的社会支柱。这样,西苏丹从加纳到马里再到桑海的大一统局面结束了。西苏丹成了摩洛哥人、桑海人、马林凯人、班巴拉人、弗拉尼人、图阿雷格人等争斗的舞台。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