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灭中山之战

"

  魏灭中山之战发生于战国时代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间,魏国攻灭中山国的一场战争。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军在顾(今河北定州)攻灭中山国的作战。

魏灭中山之战

魏灭中山之战——中山国灭亡

魏国、赵国、燕国、中山国,究竟哪一个才是乐毅的祖国呢?

  原文: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史记·乐毅列传》

  译文:

  我听过这种说法,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开端好的不一定结局好。从前伍子胥的主张被吴王阖闾采纳,吴王带兵一直打到楚国郢都;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的正确建议,却赐给他马革囊袋逼他自杀,把他的尸骨装在袋子里扔到江里漂流。吴王夫差不明白先前伍子胥的主张能够建立功业,所以把伍子胥沉入江里而不后悔;伍子胥也不能预见君主的气量、抱负各不相同,因此致使被沉入江里而死不瞑目。

  1.这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名将。

  他懂得善作未必善成,善始未必善终。如果摊上个好领导,咱就努力工作,如果碰上个二货主子,咱也没必要死忠。

  他所处的时代有四大名将,他并没有列入其中,但诸葛亮却以他自比。

  他就是战国名将乐毅。

1517558782205006.jpeg

  2.乐毅的祖先乐羊是个魏国人,乐羊率领魏国军队攻灭了中山国。

  当时,乐羊的儿子乐舒是中山国的将领,魏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中山国国王烹杀了乐舒,还煮成肉羹送去给乐羊,乐羊坐在营帐把一杯肉羹全吃了。

  在上演了“乐羊食子”的故事之后,中山国灭亡,乐羊在原来中山国的领土上有了一块封地。

  中山国复国成功之后,又被赵国灭亡,于是乐毅成了赵国人。

  有意思的是,中山国复国成功靠的是一文一武,这个武将居然是乐羊的孙子。中山国和老乐家渊源很深。

  乐毅原本是要在赵国做官的,但正好碰到“沙丘之变”,赵武灵王惨死,乐毅改变了方向,去到了魏国。

  但乐毅真正扬名立万却是在燕国,终老又回到赵国。

  魏国、赵国、燕国、中山国,究竟哪一个才是乐毅的祖国呢?

  3.战国后期,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件——“五国伐齐”(也有说是“六国伐齐”的),乐毅就是在这次事件中声名远播的。

  在齐宣王时代和齐缗王时代,齐国是个超级强国,一点也不比秦国差。

  但是,齐国仗着自己实力强劲,四处拉仇恨。楚国被教训了,韩赵魏都被欺负过,燕国甚至连首都都被齐国攻破了。

  齐国膨胀了,以为自己独步江湖,但实际上,就算秦国在最强盛的时候,也未必打得过其他六国联手,也必须一手军事、一手外交。

  战国江湖暗流涌动,即将风起云涌。

6d4cffb57bfc4c6f8aa26cb093e803c1.jpeg

  4.还是在燕国险遭灭国后不久,乐毅作为魏国的使者来到了燕国。

  燕国的国君是燕昭王,这是又一个卧薪尝胆勾践式的君王。

  燕昭王最著名的事迹就是修筑黄金台、引得凤凰来。

  燕昭王听从了谋士的建议,用千金买马骨的方法,招徕天下贤士。他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还修筑了一座高台,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燕昭王为了招揽人才,也是豁出去了。《史记·孟荀列传》记载燕昭王一个很肉麻的举动。当名士邹衍来到燕国的时候,“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什么叫拥彗先驱呢?就是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边走边扫,在前面清洁道路。

  不管肉麻不肉麻,做作不做作,效果杠杠滴。剧辛来了,邹衍来了,屈庸来了,乐毅也来了。

  在燕国,乐毅遇到了他的伯乐,才有机会书写自己人生最华美的篇章。

  5.当齐国不顾打破势力平衡的危险,不顾国内厌战情绪,悍然出兵灭掉宋国的时候,燕国的机会来了,乐毅的机会也来了。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出乐毅等人,分赴各国,展开外交活动,成功地建立起抗齐统一战线。各国军队纷纷集结,燕国更是全国总动员,乐毅被任命为上将军,担任联军总司令。

  面对联军的进逼,齐缗王还没有意识到大祸临头,亲自率领主力在济水之西迎战联军。

  济西之战,双方兵力相当,都是二十多万的样子,但战力不可同日而语,联军本身就是各国的精锐,燕国军队更是满怀复仇之心,而齐国军队本来就有些仓促上阵,因为连年征战,士兵的厌战情绪很浓,齐湣王为了迫使士兵死战,用刨祖坟相威胁,更使士兵离心离德。

  史料上并没有太过详细地介绍济西之战的过程,因为齐军根本就是一触即溃。

  只一战,齐国瞬间沦为人见人欺的弱国。

8acd69363237416a81574b6b5cfdb3db.jpeg

  6.各国军队瓜分了事先说好的好处,纷纷撤军。

  乐毅没有让燕国军队撤退,而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兵锋直指齐国首都临淄。

  想当年,齐军攻破燕国首都,如今,报仇就要报得对等、报得精准。

  乐毅带有不小风险的长驱直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淄被攻破,大批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都被打包运往燕国。

  一直是边缘存在的燕国,如今也能把齐国的都城踩在脚下,这可不是一般的扬眉吐气,欣喜若狂的燕昭王亲自到前线劳军,封乐毅为昌国君。

  没多久,燕军兵分五路,席卷山东,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攻下了绝大部分的齐国城池,偌大的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

  齐国这是要率先离场领盒饭去了吗?

  7.立下赫赫功劳的乐毅并没有飘飘然,他依然保持着一位名将应有的冷静。

  乐毅知道,按照燕国和齐国的实力,还是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距,现在的大胜是特定时期借势借力的结果。

  燕国如果要吞并齐国,单靠武力是很难实现的,乐毅一方面对两座孤城围而不攻,一方面对已经攻占的地区实行各项政策,减税也好,优待读书人也罢,一个目的——攻心。

  乐毅在行动,齐国人也没闲着,固守即墨的田单知道正面击败乐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于是想出了一个老套但有效的办法——离间计。

  离间计的内容无非就是散布流言,流言的内容无非就是乐毅之所以不攻城,其实是想自立为齐王,他拖延时间主要是为了自立在做准备工作。

  如果是燕昭王听到这个流言,最多就是呵呵一笑,但燕昭王死了,新的国君燕惠王中招了。

27ca775b9471435ea7b31d9c251a22bf.jpeg

  燕惠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有过节,现在听到流言之后,立马就相信了,派出将领骑劫去替代乐毅。

  估计骑劫前往齐国接收部队的时候,应急预案做了不老少,但伤透了心的乐毅很痛快地交出了兵权,也没回燕国,直接投奔赵国去了。

  不久,田单祭出“火牛阵”,骑劫被杀,一战逆转。

  对骑劫来说,流年不利,对乐毅来说,功败垂成

  8.赢了一晚上,临天亮一把都输回去了,燕惠王很失落。

  他知道是自己的决断毁了大好局面,但他还想把责任往乐毅身上推。

  燕惠王派了个使者去往赵国,一方面向乐毅道歉,一方面指责乐毅。大意就是:我是听信了谗言,但你也不能扭头就走啊?你回来好好跟我掰扯掰扯,我肯定会听你的。就因为你拍拍屁股跑路,才有今天的结局,你对得起我爸燕昭王对你的信任吗?

  乐毅并没有如同燕惠王预料的那样感激涕零,而是头脑极为清醒的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就是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乐毅很光棍地戳穿了燕惠王的把戏,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二货主子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

  9.《三国演义》中徐庶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

  大嘴觉得,诸葛亮有些抬举乐毅了,乐毅和战国四大名将基本上算是同时代的人,而且和廉颇李牧也都有过交往,他拿得出手的战绩也就是济西之战,但济西之战的含金量实在有限。

  乐毅最显著的特点实际上是他在《报燕惠王书》中表达出来的“善作不必善成,善始不必善终”的处世之道。

  如果诸葛亮以乐毅自比,那么他又何必呕心沥血,去侍奉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战国时期传奇中山国,国土虽小几次被灭却几次复兴,最后毁于...

  战国中山国,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国家,这个国家先后与晋国、魏国、齐国、燕国、赵国等大国持续征战,国运历经风雨,几次亡国,又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复兴,并屡克劲敌,跻身强国之列。在战国那样群雄争霸的年代,中山国虽小,却能在列强的夹缝间顽强生存、开疆扩土,甚至称王称霸,其原因何在呢?

blob.png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是公认的强国,是“万乘之国”;另外,还有五个“千乘之国”,分别是:宋国、鲁国、越国、卫国、中山国。在这十二个强国中,只有中山国,不是周王室宗亲,而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它的历史饱历风雨、几经曲折,一度被称为“神秘王国。”

  关于中山国的起源,据文献记载,中山国由白狄族发展而来。春秋时期,“重耳奔狄”的故事广为流传。公子重耳为避害,投奔白狄,流亡白狄达12年之久。后来,重耳回晋国,立为晋文公,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与白狄结盟。但晋文公去世后,其子与魏国结盟,吞并了中山国。

blob.png

  此时,年仅19岁的中山桓公率父亲的残部,逃进太行山,他励精图治,仿效华夏制度和文化,经过20余年,在公元前380年,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于河北平山县。此后,中山国不断开疆拓土,得到燕赵 “方数千里,列城数百”,中山国此时达到了历史巅峰——极盛的同时又是衰亡的起点。《战国策》记载,中山恒公去世后,其子孙“骄奢淫逸,享乐成风”。而相邻的赵国正是“胡服骑射”,富国强兵之时。公元前296年,赵国发兵二十万灭中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五国相王”中最会玩的中山国 国力弱小却热衷于称“王”

  公元前323年,魏国权臣公孙衍发起一个倡议,联合韩,燕,赵和中山国等国的国君一起称王,虽然这个提议是为了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这让齐国深感不安,中山国的国君称王更让齐威王不能接受。

blob.png

  中山国一直以来都依附于齐国,如果五国相王的提议最终成立,中山国等于背叛了齐国,因此,齐威王声称,如果中山国称王,则自己要联合其他大国攻打中山国。

  这时张登主动请缨去见齐国权臣田婴,他对田婴说,不如首先提出让中山国称王,这样魏国和赵国会生气,攻打中山国,中山国不敌,只能废王号依附齐国。

  于是齐国同意让中山国国君称王,接着张登又去了魏国和赵国,对他们的国君说,如果他们同意中山国称王,中山国就不和齐国一起出兵攻打赵,魏。

  于是,赵国和魏国也同意中山国称王。就这样,在几个大国的支持下,中山国国君厝终于正式称王。

blob.png

  齐威王感觉自己被骗了,他没想到赵国魏国竟然真的支持中山国称王,齐国盛怒之下,关闭了与中山国之间的通道,并且以割地为条件,希望联合燕赵一起攻打中山国。

  不过,最终,凭借张登的三寸不烂之舌,化解了中山国的危机。

  公元前321年,燕易王去世,燕子哙继位,几年后,子哙把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自己则北面称臣,这引起了太子平等上层贵族的强烈不满。

  子之唆使子哙把朝中俸禄在300石以上的官员官印收回,并把他们赶出朝廷。公元前314年,太子平等人率兵攻打子之。

  燕国内乱,齐国和中山国趁乱派兵攻打燕国,这并不是中山国第一次趁火打劫

  为了纪念伐燕之战的胜利,中山王厝命人将从燕国抢来的青铜器熔化,铸造成中山王厝铁足铜鼎和中山王厝铜方壶。

  在这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上,颂扬了中山国伐燕的战绩,告诫后代要吸取燕国子之之乱的教训,并警惕周边诸国。

  在五国相王之后,赵武灵王自认为,赵国没有那个实力称王,于是自去王号,改称君。

blob.png

  而中山王厝却正好相反,对于称王一事一直引以为荣,只是中山国的实力还不如赵国,为此断绝与齐国的友好关系,实属不智。

  伐燕之战最初是有道义上的支持,但是后来,中山国和齐国都受到了舆论谴责和战争威胁。

  中山国国运历经风雨,几经曲折,在这样生存环境中,中山国逐渐形成了趋利避害,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这使中山国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利益,但是缺乏长期连贯性的外交策略,所以到中山国后期,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都不太好。

  五国相王,伐燕胜利,这使中山国的国势达到了鼎峰,但也为它的亡国埋下了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战国时期五次大战,使魏国登上了顶峰!

  魏文侯(前445年——前396年在位)是战国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在魏文侯执政的前二十二年时间里,魏国还不强大,史书关于魏氏这一时段的记载也基本上是空白。因为当时赵襄子(前475年——前425年在位)为晋国正卿,所以魏氏和韩氏是受赵襄子领导的。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去世,赵氏发生争夺君位的内乱,魏文侯执晋国之政,史书关于魏氏的记载多了起来。

  魏文侯重用人才,他筑礼贤台求贤,很多人才来到魏国。最出名的是李悝和吴起。李悝为法家始祖,他担任魏国之相,在魏国展开了变法,魏国很快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世卿世禄制开始废除,土地私有化进程加快,于是政治清明,经济富裕。吴起来到魏国后,为魏国进行了军事改革,创立魏武卒,要成为武卒,必须可以负重日行百里。当然,成为魏武卒后,待遇也是非常好的,免除全家赋税徭役,授予土地和爵位。魏国军事实力很快强大起来。于是魏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成为战国首位霸主。

image.png

  今河北魏县,魏文侯礼贤台

image.png

  《大秦帝国》中魏武卒

  第一战:河西之战。从公元前419年到公元前408年,魏伐秦,占领秦河西。据《史记》记载:

  公元前419年,魏国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县西南)筑城。

  公元前418年,魏与秦战于少梁。

  公元前417年,魏国再次在少梁筑城。

  前413年,魏国打败秦国于郑(陕西省华县华州镇附近)。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派太子击围秦国的繁庞(今陕西韩城县东南),取胜,把繁庞之地的秦国人赶走。

  公元前409年,魏伐秦,在临晋(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陕西省澄城县东南)筑城。

  公元前408年,魏伐秦至郑(今陕西华县),在洛阴(陕西大荔县西南)、合阳(陕西省合阳县东南)筑城。

  魏国通过十二年的河西之战,建立了河西郡。

  第二战:灭中山国之战。公元前408年,中山国进攻魏国。从公元前408年到公元前406年,通过三年的艰苦作战,魏国灭掉了位于今天河北省中部的中山国。中山国的疆域大致在现在河北石家庄和保定一带,是鲜虞族建立的一个国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发掘出了中山王墓,证实了中山国曾经的强大和辉煌。

  魏灭中山国的过程是艰难的,魏文侯派了三位重量级人物:乐羊、太子击、李悝。乐羊为灭中山国的主将,但是他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为将。而乐羊当时是魏相翟璜的门客,乐舒曾杀了翟璜的儿子翟靖,翟璜举乐羊为主将可能是因为乐氏本来就来自中山国。中山国听闻乐羊为魏军主将,就杀了乐舒,并将其肉熬成汤给乐羊喝,乐羊喝了这个汤后强忍悲痛,通过三年苦战灭了中山国。回国后很得意,魏文侯给他看了这三年来很多人进谗言写给魏文侯的信,有一箱之多,这些人说乐羊带魏国重兵三年不能灭中山有谋反之心。乐羊才知道,自己能灭中山是因为遇到了明君。魏灭中山国后,让太子击守之,李悝为中山相。

  中山国疆域

  第三战:伐齐之战。《史记魏世家》记载:公元前404年,“周王命韩景子、赵烈子及我师伐齐,入长垣(长城),先会于平阴(山东省济南市郊县)”。齐长城西起平阴,经肥城、济南、莱芜、博山、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至胶州入海,全长达1200余里。韩、赵、魏通过这次丰功伟绩,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为侯爵。这次伐齐之战也表明三晋将扩张的方向从西方转向了东方。

image.png

  齐长城

  第四战:榆关之战。从公元前393年到公元前391年,三晋与楚国发生了一场大战。公元前393年,楚国攻打韩国,夺取韩国的负黍(河南登封西南)。公元前391年,三晋伐楚,大败楚国,魏国占领楚国大梁、榆关(此榆关当在大梁之西)。魏国自此开始以大梁为中心进行扩张。楚国抵挡不住三晋的联合进攻,厚赂秦国和齐国,希望秦国和齐国进攻魏国,来帮楚国渡过难关。秦国和齐国接受了楚国的贿赂,更主要的是怕三晋过于强大,于是救楚。公元前390年,齐国进攻魏国襄陵;公元前389年,秦国进攻魏国的阴晋。魏国打败齐国后,再次把兵力转向西方,与秦进行了阴晋大战。

  第五战:阴晋之战。前389年,秦国趁三晋与楚和齐大战之机,大军倾巢而出,进攻魏国都城安邑、韩国都 城宜阳、魏国的阴晋、阳狐、注等地。魏军很快展开反击,《吴子》载:吴起以五万魏武卒战胜秦五十万大军,魏国取得对秦战争的胜利,老秦人又被魏国击回到河西以西,魏国西部领土再次扩张,魏国占领今天陕北的延安和榆林一带,设立上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延安有吴起镇。这一战打出了魏武卒的威风,吴起因此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神话。吴起和白起实为战国时期最厉害的两位战将。这一战打得秦国元气大伤,近三十年不敢东出,而魏国在魏文侯去世后,把进攻和扩张的主要方向转向了东方。

  总之,从公元前419年到公元前389年,三十年的时间内通过五次大战,魏国西夺秦河西、上郡,北灭中山,东伐齐入长城,南夺楚榆关和大梁,成为战国的第一位霸主。而这一切源于其用人才的国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魏灭中山之战简介,战役进程中山国亡

  从十三年(前413年)开始,魏国连年向秦进攻,至十六年,已占领繁庞等地,确立了优势地位,遂将矛头对准中山国(今河北西南部),积极进行战争准备。他任命名将乐羊为主将,又向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河南北部等地)交涉借道。中山国是春秋时期白狄鲜虞建立的国家,都城设在顾。十八年,魏已完全占领了秦的河西地区,又击败宋国,遂命乐羊率领魏军,越过赵国进攻中山。魏军攻入中山国,进抵顾城。中山国君武公得知乐羊前来,便把他在中山国的儿子杀死,割其肉烧汤,并派人送给乐羊喝,以示抵抗的决心。乐羊竟喝其汤,食其肉,表明自己顽强进攻的意志。乐羊指挥魏军,加紧围攻顾城,魏文侯又给予全力支持。中山军拼命抵抗,顽强防守。经过三年作战,中山军力量消耗已尽。二十年,魏军终于攻克顾城,占领中山国全境。魏文侯随即命太子击镇守中山地,而封乐羊于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中山国亡。

  战役进程

image.png

  魏文侯想要灭亡中山,但因中山国与魏国并不接壤,魏文侯便希望赵国借路给魏国攻打中山国。赵烈侯赵籍想拒绝文侯的要求,大臣赵利得知,便劝说:“魏国攻打中山国,如果不能获胜,必定消耗重大使国力衰弱。假如消灭了中山,因为我国位居中间,也无法长久保留中山的土地啊。”听了这番话后,赵烈侯终于答应借路给魏军。前409年,魏文侯派遣吴起率领魏军攻打中山。

  此时翟璜的门客中有名叫乐羊,主动请缨攻打中山。翟璜了解他知道是个将才,虽然他的儿子死于乐羊在中山国为将的儿子乐舒的手中,但是权衡再三下,也向文侯举荐他说:“大王想谋取中山的话,臣推荐乐羊。”魏国文武群臣听说此事后强烈反对,认为让乐羊带兵一定会投降,翟璜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乐羊不会背叛。于是在前408年,魏文侯便拜乐羊为主将领兵进攻中山。

  乐羊攻取中山国,包围中山国都-顾有三年之久,中山桓公把乐舒杀死,煮成肉酱送给乐羊。乐羊坐在帐幕下面,把整杯肉酱都吃完了。魏文侯对睹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吃了他儿子的肉。”睹师赞说:“连自己儿子的肉都能吃了,还有谁的肉不吃呢?”在文侯十九年(前406年)灭亡了中山国。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治理中山国境。

  乐羊回国之后,对这次的功绩免不了也有些骄横的情绪。文侯知道了,就把乐羊叫到宫里来,把那些毁谤他的信件交给他看,乐羊敢紧跪拜磕头说:“这并不是臣的功劳,而是主君的功劳啊!”魏文侯奖赏他的功劳,把灵寿作为封邑给乐羊,可是从此却不再重用他。 (据史记载:乐羊为燕名将乐毅之先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经过三年作战,中山军力量消耗已尽。二十年,魏军终于攻克顾城,占领中山国全境。魏文侯随即命太子击镇守中山地,而封乐羊于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中山国亡。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