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陵六骏

"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李世民陵墓六幅浮雕石刻

李世民墓昭陵六骏是哪六匹马?昭陵六骏的传说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人们只知道他在临死之前曾摒却众人,单独把太子李治留下,让李治一定要把自己珍爱的王羲之的兰亭真迹带入自己的墓中,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遗命雕刻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

  昭陵的6匹骏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纏。白蹄乌是一匹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战马。在薛仁杲军受重创的情况下,唐太宗没有听从舅父窦轨的再三阻拦,决计一鼓作气,全歼薛军。于是他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直追,一昼夜奔驰了200多里,包围了折姪城,迫使薛仁杲率残部投降。在黄土高原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后因长途疾驰力竭而死。特勒骠为毛色黄里透白的战马。

  公元619年,在与宋金刚作战中,唐太宗乘骑特勒骠猛插敌后,迫使宋军阵营大乱,溃不成军,向北逃窜而去,唐军收复了太原及山西大片土地。飒露紫为纯紫色。在与王世充的军队对阵之际,为了刺探敌阵的虚实,唐太宗骑着飒露紫,率领10余名精锐骑兵,出敌不意地猛冲敌阵,杀开了一条通道,直出敌后。飒露紫飞奔如燕,轻捷矫健,气吞三川,威凌八阵,不幸中箭身亡。

  青骓是一匹苍白色杂毛马。在与窦建德虎牢关作战时,唐太宗乘骑青骓,飞箭似地冲入窦军阵地,经过四五回合的交战,终于在敌方的阵营里竖起了唐军的旗帜。在冲锋陷阵的过程中,青骓身中5箭。

  什伐赤是一匹纯赤色马,是唐太宗在洛阳和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乘骑的另外一匹战马。这匹骏马凌空飞驰,身上中了5箭。

  拳毛纏虽毛黄嘴黑,又有旋毛,但是矫捷善走,在唐太宗与刘黑闼作战时身中9箭。唐太宗之所以要用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是由于这6匹骏马是他生前所爱,并为唐朝一统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这6匹骏马体型粗旷,雄健有力,神态生动,成为唐太宗爱马成癖的真实写照。

  唐太宗不仅爱马成癖,还有一套识别良马的本领。在虎牢关战役中,窦建德军中有一个叫王琬的,骑着隋炀帝的御马出来挑战。唐太宗一看,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匹真正的良马,命令将士们冲入敌阵,将王琬连同骏马一并擒获归来。唐太宗给这匹马取名黄骠骢,晚年还带着它远征,不幸中途死亡。

  唐太宗非常哀伤,命乐工创作了《黄骢叠曲》,来慰藉自己的情怀。公元647年,突厥骨利棍派遣使者向唐朝贡献了百匹良马。其中10匹尤其矫骏,唐太宗称它们为“十骥”,给他们起了“腾白云”、“皎雪骢”、“凝露白”、“发电赤”等富有诗意的名字,而且还对他们作了一番精彩的评论。

  喜马必爱,爱马必养。唐太宗承继帝位后,就在宫中修建马苑,专门驯养自己心爱的良马。一次,唐太宗特别喜欢的一匹骏马突然死亡。唐太宗对养马人的失职非常震怒,准备把他处死。幸亏长孙皇后用春秋时期齐国晏婴劝谏齐景公不要因为马死了,就把养马人杀死的历史典故提醒他,才使唐太宗饶了这位养马人。

  唐太宗统治的中后期,随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他开始派遣使者远出万里去索寻良马。群臣加以劝阻,唐太宗不以为然,还把良马赏赐给大臣。由于对马的爱,唐太宗还留下了一些咏马的诗篇。其《咏饮马》云:“验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对马饮水的各种姿态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唐太宗生长在边地,不仅好马如狂,而且喜弓善射。晋阳起兵后,他东征西讨,出生入死,弓箭常伴身旁。他使用的箭,比通常用的箭大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得可洞穿门阖。公元619年,唐太宗与宋金刚对峙于柏壁,有一次,唐军被包围,他就用大羽箭射杀了宋金刚的骁将,使宋军惊退。统一全国的战事结束后,唐太宗骑射围猎的豪兴不减当年。每天有数百人参加,射中的就赏赐弓箭和布帛。由于唐太宗喜欢游猎骑射,大臣虞世南、魏征等都加以谏阻,一是为他的安全考虑,二是为他的扰民担忧。在大臣们的提醒下,唐太宗克制自己,不妨农事,但围猎之事仍然不绝。在他看来,围猎是为了布阵练兵,不忘武备。

  在小编看来,唐太宗用6匹骏马装饰自己的陵墓,不仅仅是由于自己嗜马如狂,还与他爱好骑射,想通过骑射不忘武备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李世民墓在哪:“昭陵六骏”的前世今生

  导读: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人们或许只知道他在临死之前曾摒却众人,单独把太子李治留下,让李治把自己珍爱的王羲之的兰亭真迹带入自己的墓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遗命雕刻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我们来看下昭陵六骏指的是那六匹马?  昭陵的六匹骏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缠。白蹄乌是一匹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战马。在薛仁杲军受重创的情况下,唐太宗没有听从舅父窦轨的再三阻拦,决计一鼓作气,全歼薛军。于是他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直追,一昼夜奔驰了200多里,包围了折侄城,迫使薛仁杲率残部投降。在黄土高原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后因长途疾驰力竭而死。特勒骠为毛色黄里透白的战马。

  公元619年,在与宋金刚作战中,唐太宗乘骑特勒骠猛插敌后,迫使宋军阵营大乱,溃不成军,向北逃窜而去,唐军收复了太原及山西大片土地。飒露紫为纯紫色。在与王世充的军队对阵之际,为了刺探敌阵的虚实,唐太宗骑着飒露紫,率领10余名精锐骑兵,出敌不意地猛冲敌阵,杀开了一条通道,直出敌后。飒露紫飞奔如燕,轻捷矫健,气吞三川,威凌八阵,不幸中箭身亡。

  青骓是一匹苍白色杂毛马。在与窦建德虎牢关作战时,唐太宗乘骑青骓,飞箭似地冲入窦军阵地,经过四五回合的交战,终于在敌方的阵营里竖起了唐军的旗帜。在冲锋陷阵的过程中,青骓身中5箭。

  什伐赤是一匹纯赤色马,是唐太宗在洛阳和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乘骑的另外一匹战马。这匹骏马凌空飞驰,身上中了5箭。

  拳毛缠虽毛黄嘴黑,又有旋毛,但是矫捷善走,在唐太宗与刘黑闼作战时身中9箭。唐太宗之所以要用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是由于这6匹骏马是他生前所爱,并为唐朝一统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这6匹骏马体型粗旷,雄健有力,神态生动,成为唐太宗爱马成癖的真实写照。

  唐太宗不仅爱马成癖,还有一套识别良马的本领。在虎牢关战役中,窦建德军中有一个叫王琬的,骑着隋炀帝的御马出来挑战。唐太宗一看,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匹真正的良马,命令将士们冲入敌阵,将王琬连同骏马一并擒获归来。唐太宗给这匹马取名黄骠骢,晚年还带着它远征,不幸中途死亡。

  唐太宗非常哀伤,命乐工创作了《黄骢叠曲》,来慰藉自己的情怀。公元647年,突厥骨利棍派遣使者向唐朝贡献了百匹良马。其中10匹尤其矫骏,唐太宗称它们为“十骥”,给他们起了“腾白云”、“皎雪骢”、“凝露白”、“发电赤”等富有诗意的名字,而且还对他们作了一番精彩的评论。

  唐太宗承继帝位后,就在宫中修建马苑,专门驯养自己心爱的良马。一次,唐太宗特别喜欢的一匹骏马突然死亡。唐太宗对养马人的失职非常震怒,准备把他处死。幸亏长孙皇后用春秋时期齐国晏婴劝谏齐景公不要因为马死了,就把养马人杀死的历史典故提醒他,才使唐太宗饶了这位养马人。

  唐太宗统治的中后期,随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他开始派遣使者远出万里去索寻良马。群臣加以劝阻,唐太宗不以为然,还把良马赏赐给大臣。由于对马的爱,唐太宗还留下了一些咏马的诗篇。其《咏饮马》云:“验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对马饮水的各种姿态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唐太宗生长在边地,不仅好马如狂,而且喜弓善射。晋阳起兵后,他东征西讨,出生入死,弓箭常伴身旁。他使用的箭,比通常用的箭大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得可洞穿门阖。公元619年,唐太宗与宋金刚对峙于柏壁,有一次,唐军被包围,他就用大羽箭射杀了宋金刚的骁将,使宋军惊退。统一全国的战事结束后,唐太宗骑射围猎的豪兴不减当年。每天有数百人参加,射中的就赏赐弓箭和布帛。由于唐太宗喜欢游猎骑射,大臣虞世南、魏征等都加以谏阻,一是为他的安全考虑,二是为他的扰民担忧。在大臣们的提醒下,唐太宗克制自己,不妨农事,但围猎之事仍然不绝。在他看来,围猎是为了布阵练兵,不忘武备。

  喜马必爱,爱马必养。其实,唐太宗用六匹骏马装饰自己的陵墓,不仅仅只是由于自己嗜马如狂,最重要的是还与他的爱好骑射有关,唐太宗是想通过骑射不忘武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昭陵六骏被盗后竟道出李世民的戎马生涯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昭陵六骏”是原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立于贞观十年(636年)。约1985年底国宝昭陵六骏其中两骏的被盗,引起了国人乃至世界的关注。昭陵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表彰他创建唐王朝的戎马生涯。

1.jpg

网络配图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昭陵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的戎马生涯,立下的赫赫战功。六匹骏马的名称: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騧,三是青骓,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骠,六是白蹄乌。
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为表彰唐太宗李世民创建唐王朝的戎马生涯。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昭陵唐太宗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查看更多

昭陵六骏背后的唐朝养马事业,战马产量丰富
  这一对收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石刻马,正是大名鼎鼎的“昭陵六骏”的一部分。

  昭陵六骏指的是伴随唐太宗南征北战的六匹骏马。为了纪念这些在战场上表现优异的坐骑,唐太宗命宫廷工匠画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将六骏制作成浮雕,装饰在自己的陵寝前所谓陪伴。

  这六匹马的石刻,曾经在唐太宗陵寝昭陵的北祭坛中安放。后来历经战乱,其中两个石刻流散海外被宾夕法尼亚大学收藏。其余部分则收藏在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中。

image.png

  昭陵六骏全图

  昭陵六骏活跃的时代,也正是东亚骑兵实力和战术的巅峰时代。唐朝为何骑兵如此强大?其实从昭陵六骏的石刻中不难找到答案。

  从石刻马的生理特点可以看出,昭陵六骏的马种为蒙古马或中亚马。其中三匹粗脖高鼻、筋骨健壮,是典型的蒙古马特征。另外三匹长腿小腹,为典型的中亚马种。事实上唐朝在崛起过程里,获得的战马也多为蒙古马种或中亚马种。

image.png

  典型的蒙古马种

  鲜有人知的是,隋唐养马事业的繁盛,直接得益于继承自北魏王朝的重视畜牧的传统。北魏是游牧的鲜卑部落所建立的王朝,畜群的饲养规模相当庞大。据说曾经拥有马匹二百多万,是隋唐骑兵崛起前的一个骑兵高峰。隋朝建立后继续加强马政,并广泛从民间征调马匹参与军事行动。隋炀帝远征高句丽时号称百万大君,其中骑兵就有五十多万。

  典型的中亚良马

  但隋朝的马政伴随着王朝末期各地战乱而被完全摧毁。在太原起兵的李渊父子,不得不从多种渠道筹措马匹。其中包括通过向突厥称臣获得的2000匹良马和在战场上缴获敌方战马,以及搜罗的隋朝国营马场的残余。这才不同程度的丰富了唐初的战马资源,使唐军拥有强大的骑兵,在对隋末群雄的战斗中夺取最后胜利。

  天下一统之后,唐太宗曾亲自下令挑选突厥马2000匹与隋朝官营马场的3000匹剩余马匹,放牧陇右。这被看作是唐朝官营马场的起源。

image.png

  骑兵将领出生的李世民 对马匹非常热衷

  当时战马的一个主要来源地是突厥。其来源渠道包括了突厥的主动进贡以及战场缴获。李世民就非常喜欢突厥战马,曾在突厥进贡的百匹良马中挑选十匹,称作“十骥”。昭陵六骏的名字也大多和突厥相关。

  如“什伐赤”中的什伐,当翻译为突厥语shad,就是突厥官职中一个叫设的职位。这个职位位列可汗和叶护之下,地位相当尊贵。

  “特勒骠”里的特勒,是特勤的转写。特勤也是突厥的官职,通常由贵族子弟担任。

  “颯露紫”中的飒露,可能是突厥语“isbasa”的翻译。汉译一般翻译为“沙罗钵”,意思是勇士。

image.png

  突厥是唐朝马匹的主要进口地

  类似这样的音译转译在六骏的名字里都找得到踪迹。从此可以推断,唐初的良马大多来自于突厥。在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后,来自国营马场的自产马才逐渐占据主流。到归德年间,陇右马场中的马匹数目多达70万匹。堪称是中国国营养马事业的巅峰时期。

  除了官营马场之外,唐代民间也大量养马。市场上马的数量之多,造成了马匹价格的下跌。甚至出现过一匹马只能换一匹素绢的情况。唐军出战前,马场优先供应强壮的战马。等壮马抽调完后,才供应次一等的马匹。所以唐军骑兵在战斗中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冲击力和机动力,其物质基础比很多后来的朝代都不知道要好了多少。

  在骑马文化盛行的唐朝 才会有马球游戏

  到了开元初年,随着国营马场的积弊加深和对吐蕃战争持续,马匹存栏数就越来越少。为了应对战争需求,唐玄宗颁布了鼓励养马的优惠政策。人民养马十匹以上者,皆可免除一定赋役。

  于是王侯勋贵争相养马,数量远远超过州县储备的国营战马。各军将领都畜养私人马匹,各军中马匹动辄以万匹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唐军骑兵也提升了自己的战马储备,确保自己在开元和天宝年间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

image.png

  唐朝的骑兵强势 源自丰厚的战马产量

  自然,战马的充足只是唐代骑兵兴盛的物质基础。唐朝骑兵的主动攻击精神和将领的指挥得当也是骑兵得以强大的原因。但所有的唐军统帅都深谙“无良马即无胜利”的秘诀。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之所以有信心反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兼任了内外闲厩都使的职务。这个职务让他得以控制玄宗时代后期最重要的养马基地——楼烦马场。而安禄山造反的时候,原本唐朝最大的陇右马场仅剩下马匹三十二万,其中二十多万是不能投入战斗的马驹。唐军在战争前期的一败涂地,也就可想而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昭陵六骏中,为什么这匹马排首位?
  听说过“昭陵六骏”的人很多,但知道其详细情况的却很少。“昭陵六骏”,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祭坛前,东西两侧六块骏马青石浮雕。

  在千古帝王中,李世民对自己的战功是很自负的,毛主席也称赞他为“最能打仗的帝王”。为了自诩驰骋疆场骑射的生活,他在修建自己陵墓时,就命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青石凿刻了生前骑过的六匹战马的浮雕,以歌颂自己南征北战的武功。

  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六骏中,排在东侧的是特勒骠(tè lè biāo)、青骓(qīng zhuī)、什伐赤;排在西侧的是飒露紫、拳毛騧(quán máo guā)、白蹄乌。

  六骏中,排在东西两侧首位的为何是特勒骠和飒露紫呢,而特勒骠更是位居六骏之首?

  先说东侧第二骏青骓。这是一匹苍白杂色骏马,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此马快如闪电,虎牢关战役中,李世民骑上青骓马,亲率精锐骑兵直入敌阵20余里,打跨窦建德十几万大军。

  一场大战下来,青骓身中五箭(前边一箭,后面四箭),都是迎面射来的,足见它奔跑起来迅猛异常。虎牢关大捷,是唐王朝统一战争中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image.png

  东侧第三骏什伐赤,这是一匹来自西域的汗血宝马,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又一匹坐骑。石刻上的什伐赤马,凌空飞奔,身中五箭,都在马的臀部。

  再说西侧第二骏拳毛騧(quán máo guā),这个名字很难读。拳毛騧,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的坐骑。

  石刻上的拳毛騧身中9箭,是六骏里中箭最多的,也说明战斗很激烈。这场战争结束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

image.png

  西侧第三骏是白蹄乌。这是一匹纯黑色、四蹄俱白的骏马,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在争夺关中时,李世民骑着白蹄乌身先士卒,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位于西侧首位的则是飒露紫。它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前胸中一箭。

  与其它五骏不同的是,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作品中,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

  在洛阳邙山一战中,骑着飒露紫的李世民杀得性起,却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敌兵一箭射中“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丘行恭赶到,回身张弓四剑,逼退敌人。然后,丘行恭跳下马来,给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两人突围而归。

image.png

  李世民为了表彰丘行恭拼死护驾的战功,特命将拔箭的情形刻于石屏上。所以,“飒露紫”既有表现李世民一生战功的含意,还有树立军人楷模的内涵,用意更为深刻,从而置于西侧之首。

  而位于东侧首位的特勒骠,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坐骑。李世民骑着“特勒骠”,曾一昼夜间急追二百多里地,交战数十回合,连打八次硬仗,立下功绩。这次追歼中,李世民一连两天水米未进,三天人没解甲,马没卸鞍。

  李世民也凭借这一役,收复大唐王业发祥地——太原和河东失地。

  因为作战的时候,此马凭借卓越的奔跑能力和罕见的勇气,七次令李世民化险为夷。这也成为他位居六骏之首的重要原因。

  从昭陵六骏的浮雕内容来看,特勒骠是六骏中除白蹄乌外唯一没有中箭的。从所立功勋和战役的重要性来看,特勒骠位居六骏之首,也就不难理解了。

  昭陵六骏,是极为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可惜,其中的两骏“飒露紫”和“拳毛騧”,被我国的古董商卢芹斋,于1914年以12.5万美元价格卖给了一个叫毕士博的美国人,现存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过了4年,毕士博又来图谋另外4尊浮雕时,被自发的中国百姓阻拦,“四骏”因此留在了国内,现为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遭到美国疯抢的昭陵六骏,现在在哪里?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无人不知,他是大堂基业的第二代开拓者,跟随其父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统一的大唐王朝,并且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青骓

  在李世民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跟随他的有六匹骏马冲杀战场,李世民死后让人刻了六块石像陪葬在他的昭陵中,想要六匹骏马在地下一起陪着他征杀战场。随着王朝更替,昭陵六骏的命运也大有不同,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涯。

  飒露紫

  昭陵六骏为唐太宗李世民陵墓的六块浮雕石刻,六匹骏马曾伴太宗一生,以西域国语命名的六匹坐骑,分别为飒露紫,什伐赤,白蹄乌,青骓, 特勒骠.拳毛騧,建昭陵时,太宗下令将其刻石与其永相伴,并亲自作诗六首命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于每匹骏马之碑上,画家阎立本曾绘制六骏图,此图为昭陵六骏的蓝本,雕刻采用圆 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有大唐强盛弘大之气度,精美绝伦

  什伐赤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前的六块浮雕石碑,这六骏原是李世民生前最心爱的坐骑,在他统一中国的大业中,曾立下了赫赫战功。

  白蹄乌

  主人为了纪念它们,就下令将它们刻石立碑,给予它们莫大的荣誉,据说,先是由大画家阎立本绘成''六骏图圈''然后按此图蓝本雕刻而成,当时唐太宗还亲自作诗六首,颂其风采,并命大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在六骏的石碑上,这就是马赞,而现在,我们已找不到马赞的踪迹了,这就又有了马赞之迷。 马赞之迷成了一桩悬案,庆幸的是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马赞的内容,如果说,马赞之迷让我们对''昭陵六骏''心生遗憾的话,那么离奇的盗运之迷,就成了''昭陵六骏''最大的浩劫。

image.png

  拳毛騧

  飒露紫和拳毛騧现在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然而在1918年美国文化劫掠分子又来盗窃其他四骏,途中被西安政府骑兵追到了潼关截获,盗掠分子为了便于运装,掩人耳目,竟将石雕击成了小块,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残缺的昭陵六骏。

image.png

  特勒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飒(sà)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