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隆唐宋

"

  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康乾二帝此举,不仅包含对前朝的评价,也包含有笼络广大汉族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人心的目的,这样做有利于少数民族对汉民族的统治的巩固和加强。

治隆唐宋

治隆唐宋——清代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

康熙为什么6扫朱元璋墓,还御笔“治隆唐宋”4字?

  朱元璋是一代传奇帝王,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争论不休,即使是到了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现在的朱元璋长眠于位于南京的明孝陵之中,在这里他与马皇后合葬,几百年来都完好无损。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去明孝陵拜谒朱元璋,每次去的时候也必三跪九叩。在明孝陵还立着一块康熙皇帝御笔的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各位读者看下去吧!

image.png

  1684年,康熙皇帝带着满朝文武到达南京,不顾舟车劳顿,第一件事情便是去拜谒明孝陵。按道理来讲,自古以来的历史规律都是“成王败寇”,在历史上很多朝代由于跟前朝的恩怨太多,以至于后世的史书工笔也难免恶意中伤。康熙皇帝作为一个“胜利者”,来祭拜前朝开国皇帝就很让人费解了,更何况还是屈尊降贵得三叩九拜!在此,小编总结了三条拙见,也欢迎各位在留言区一起讨论。

  第一,这是帝王之间的心心相惜。朱元璋一生坎坷传奇,当过和尚,也坐过龙椅;残暴不仁却又爱民如子。康熙皇帝对于这样的“牛人”,当然也是崇拜不已,一生中竟然六拜明孝陵。

image.png

  第二,康熙是在收买人心。清军作为“蛮夷外族”入主中原,初入关的时候,因为一个发型问题,便创造了“嘉靖三屠”、“扬州七日”等惨案。康熙皇帝这样如此高规格大张旗鼓地祭拜朱元璋,很明显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此外,康熙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拉近与汉人的距离,也颁布了很多的汉化政策。

  第三,康熙皇帝在证明自己的正统。人们都知道,虽然明朝和清朝也打了很多仗,但是明朝是亡在了李自成手中,而非满清政府。而清军入关在追杀李自成的时候,也是以为大明王朝复仇的正统自居的。康熙皇帝也是在此像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合法性,并非是蛮夷入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治隆唐宋的大明是从第几代皇帝开始腐败糜烂的?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2、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作为第二位皇帝,他一改明太祖的严酷的理政治战略,在国家政治上施行仁政,以儒家思想为治政的主导思想,废除了明太祖颁布的过于严酷的刑罚七十有三条,并且减免了地方的税赋,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但也是过于推崇儒家思想,建文帝在国家治理之上反而显得有些停滞不前,犹豫不决。

image.png

  3、明成祖永乐帝朱棣

  明成祖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

  4、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

  历史盛赞朱高炽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圣王那样,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想。他因大力巩固帝国和纠正永乐时期的严酷和不得人心的经济计划而受到一致的赞誉。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反映了一种对为君之道的理想主义的和儒家的认识,但是它们也是他对前几代皇帝的一些倾向的反应。

  5、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

  朱瞻基天资英畅,敬礼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由于他出色的治理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6、明英宗正统帝朱祁镇

  即位之初在三杨的辅佐下颇有一番作为,延续了仁宣之治,只可惜三杨年事已高,待其淡出政坛后,宦官王振开始专权,恰逢瓦剌部也先大举入侵,在王振的怂恿下草率亲征,于土木堡被俘,被俘后尚能保持气节拒写招降书,随后由于后方于谦的英勇抵抗被也先认为没有利用价值,被放回,享有太上皇之名,却无权。趁景泰帝病重政变复位,大肆打压拥立景泰帝的于谦等人,但是尚能任用贤臣,并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被后世喻为德政。

image.png

  7、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当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同时,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绩。已经当了八年皇帝,身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

  8、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朱见深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9、明孝宗弘治帝朱祐

  朱祐樘此人人品极佳,提倡一夫一妻制。一生无大作为,但是很稳定,不胡来,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这样的皇帝虽然不能名声远扬,但是能够让自己的子民真正享受到安了。他也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10、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

  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11、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在位早期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也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image.png

  12、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

  隆庆帝的一生,除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在他们的主持下,隆庆一朝倒真是一个太平盛世。《明史》对穆宗的评价也不错,说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每年光吃的一项省下来就达到几万两银子。不过,穆宗是一个“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的人,所以,在他统治期间,内阁之间的权力斗争加剧。其中,徐阶高拱的斗争从隆庆元年(1567)就已经开始。

  13、明神宗万历朱翊钧

  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始终“魁柄独持”,可谓操权有术,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庸人之辈。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他即位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初,终于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正是整个世界处于翻天覆地的大变动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已经发展到晚期,“天崩地裂”,新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也同样处于由古代社会向着近代社会转型的剧变前夜。在这个历史的大变动中,由于几千年中国封建制度的顽症根深蒂固,加上他沉溺酒色、财货的心理病态,非但未能使中国跟上世界新潮流,迎来新时代的曙光,相反在他的手里把明朝推向绝境,加快了其终结的历史进程。

  14、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

  朱常洛身世和明神宗一样,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所生。因此朱常洛从小得不到父爱。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羸弱。

  15、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

  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16、明思宗崇祯朱由检

  虽然崇祯帝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进攻,加上崇祯帝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帝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后金从蒙古绕了过来,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康熙六扫朱元璋之墓,为什么写下治隆唐宋四个字?

  康熙年间,康熙曾经六次为朱元璋扫墓,康熙为何会这样做?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明孝陵就在那里,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明孝陵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康熙皇帝亲书“治隆唐宋”

  在这一座墓前,就写着“治隆唐宋”,这四个字是表示朱元璋在治理国家方面,胜过了唐宋。不过对于这种说法,也是存在一些争议的。毕竟唐宋的盛世,也是被广为流传的。

  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之后,开始整顿吏治,官员存在贪污情况,觉不手下留情。在治国方面也是比较有条理的。

  然而,这“治隆唐宋”四个字就是出自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为何会如此肯定朱元璋的能力呢?根据史料记载。

  在康熙时期,当时康熙有六次南巡,南巡时经过南京,都会选择到明孝陵,还会对朱元璋的陵墓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当时康熙就命人写下“治隆盛世”。对于明朝的江山,朱元璋确实也是立下了很多的功劳。对于我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影响。

  康熙六次南巡,肯定朱元璋治世之功

  康熙六次南巡经过南京会选择祭拜朱元璋的陵墓,一个原因是对于朱元璋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显示出了康熙有着很宽广的帝王胸怀,还有非常过人的气度。

image.png

  康熙在统治期间,满汉之间也是有很多的冲突,有很多反清复明的汉人,然而这次康熙选择祭拜明孝陵,也是为了满汉之间的和谐相处,透露出满汉一家的意愿,也是康熙王朝想要让国民生活更安稳,社会更为稳定的一种方式。

  康熙选择祭拜明孝陵,确实让很多人产生不解。作为推翻前朝的人,对与前朝的君主,多少有一些抹黑的心态,然而康熙却选择了祭拜明孝陵,还对朱元璋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这也是让人对于康熙的帝王胸怀表示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治隆唐宋是对明朝哪位帝王的评价?康熙最推崇的皇帝

  康熙皇帝清朝最具雄才大略的帝王,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0年。康熙在位期间,功绩卓著,一举动奠定了大清兴盛的基础,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甚至有学者称其为“千古一帝”。

  康熙自己也深知自己的文治武功,自然也会与历朝历代的帝王来对比,那么哪位皇帝最让康熙推崇呢?众所周知,康熙在位期间曾六次南巡,其中五次都去拜祭一位皇帝陵,每次都是三跪九叩,它就是南京明孝陵。

image.png

  在明孝陵内,至今我们还能看到当年康熙来祭拜时立下的石碑,上书四个大字,“治隆唐宋”,这是康熙的亲笔手书。单凭这四个字,就足见康熙对朱元璋的推崇,那么康熙为何如此推崇朱元璋呢?

  康熙三十八年四月,康熙在南巡回程途中,专门绕道明孝陵祭拜。这次祭拜,康熙亲自颁布祭文:“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周详制作,鸿谟伟烈,前代莫伦。朕曩岁时巡,躬修醑荐,仰其遗辙,不囿成规。兹因阅视河防,省方南迈,园林如故,睇松柏以兴思; 功德犹存,稽典章而可范。溯怀弥切,奠酹重申,灵其鉴兹,尚期歆享。”

  在祭文中,康熙对朱元璋的推崇可谓到了极致。要知道此时距离大明灭亡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大清在康熙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为何还要给朱元璋如此之高的评价?

  这与清朝当时的全国形势有关,“明亡,遗民系心故国,无所放其意,则望陵凭吊,欲以创巨痛深之蕴诉之九渊,冀后之人有因以喻其心者。”说白了满清名义上统治了全国,但各地反抗声音不断,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士族们更是不服。

  早在顺治登基时,摄政王多尔衮就命人去南京祭拜明孝陵,“遣大学士冯铨,祭故明太祖及诸帝。”这样做的只有一个目的,笼络人心,进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除了五次拜祭朱元璋,康熙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太祖皇帝出身布衣,十五载成帝业,西汉以后所未有也。”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英雄惜英雄,志在大展宏图的康熙,对朱元璋也是非常佩服的。康熙对明孝陵三跪九叩后,这一招非常奏效,南京城老百姓很多人感动的泪流满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另有康熙御题治隆唐宋碑。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南京明孝陵,五次亲往谒陵;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下金陵时,在耳闻目睹南京城的盛况后对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由衷的赞叹之词,该碑位于今南京钟山南麓明孝陵内。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