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后封34位功臣,仅一位得善终
2024-11-15 13:35:35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沉的政治智慧,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表彰那些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朱元璋在登基后大封功臣,共计34人被封为公侯。然而,令人唏嘘的是,这34位功臣中,仅有一位得以善终,其余皆因各种原因遭遇不幸。

一、明太祖朱元璋的崛起与功臣的封赏

朱元璋出身贫寒,早年曾历经磨难。然而,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过人的才智,在元末的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最终击败群雄,建立大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他大封功臣,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34位功臣中,既有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武将,也有在后方运筹帷幄的文臣。他们共同构成了明朝初期的统治核心。

二、功臣们的命运多舛

然而,这些功臣们的命运却并未如他们所愿般美好。朱元璋在巩固政权后,开始着手削除那些可能威胁到他统治地位的势力。他先后以各种罪名诛杀了大量功臣,其中包括著名的蓝玉案胡惟庸案,这两起案件牵连甚广,导致众多功臣及其家族成员被株连九族。

在朱元璋的屠刀下,功臣们纷纷落马,很少有人能够幸免。他们或被杀头示众,或被抄家灭族,下场极为凄惨。这34位功臣中,仅有少数几人得以幸免于难,但其中真正得以善终的,仅有常遇春之弟常升一人。

三、常升得善终的原因探析

常升之所以能够在朱元璋的屠刀下幸免于难,并得以善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常升为人低调谨慎,从不张扬自己的功绩。在明朝建立后,他并未像其他功臣那样追求高官厚禄,而是选择默默奉献,为朝廷尽忠职守。

其次,常升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但并未因此恃才傲物。他始终保持着对朱元璋的忠诚和敬畏之心,从未有过任何背叛朝廷的念头。

最后,常升在朝廷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得相当得当。他善于与同事和睦相处,从不参与朝廷中的派系斗争。这使得他在朝廷中拥有了一定的声望和地位,也为他最终得以善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治八子环绕,武则天缘何执掌大权?

  唐高宗李治一生共有八位皇子,其中四位为武则天所生,其余四位分别由萧淑妃与宫人所出。然而,这位坐拥八子的帝王,最终却将朝政大权交予武则天,甚至在其身后任由其改朝换代。这一历史悖论的背后,是权力博弈、健康危机与性格缺陷共同编织的复杂图景。  一、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