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持之以恒的精神象征
2024-08-29 15:17:24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有许多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其中,“焚膏继晷”便是一个充满寓意的成语。它不仅代表了持之以恒的精神,也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珍视和对学问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焚膏继晷”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焚膏继晷”的意思。这个成语由“焚膏”和“继晷”两部分组成。其中,“焚膏”指的是燃烧油脂,而“继晷”则是指接替日影,即将日影向后推移。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点燃蜡烛,接替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或学习。它用来形容人们为了追求知识或事业,不惜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牺牲休息时间。

那么,“焚膏继晷”出自哪里呢?据考证,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进学解》。在这篇文章中,韩愈写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句话的意思是,点燃油脂蜡烛,接替日影,整年都处于勤勉的学习状态。韩愈通过这个成语,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

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只能在白天借助日光进行学习和工作。而到了晚上,由于没有电力照明设备,人们只能借助油脂蜡烛来照明。因此,“焚膏继晷”便成为了古人夜以继日地工作或学习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人对时间的珍视和对学问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惜付出艰辛努力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北魏风云中的铁血太后:冯太后的成就与轶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魏冯太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果敢的改革精神,成为南北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她的一生,既是个人奋斗的传奇,也是北魏王朝从游牧政权向封建化国家转型的缩影。从罪臣之女到两度临朝称制的无冕女皇,冯太后以铁血手腕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