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被贬真相:与诸葛亮的纠葛及背后原因
2025-03-01 10:38:47

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李严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曾一度位高权重。然而,他的仕途却并未一帆风顺,最终遭到了贬谪。那么,李严究竟是如何被贬的?这是否与诸葛亮的排挤有关?

一、李严的崛起与托孤重任

李严,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早年在郡中任职,因才干出众而逐渐崭露头角。在刘备攻占益州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数平内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重,将李严与诸葛亮一同召为托孤大臣,遗诏辅佐刘禅,李严被任命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

二、李严与诸葛亮的分歧

然而,随着蜀汉政权的稳固和发展,李严与诸葛亮之间的分歧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北伐问题上,两人的意见大相径庭。诸葛亮为了实现光复汉室的目标,积极筹备北伐,而李严则更倾向于保守防御。此外,李严在个人野心方面也日益膨胀,他试图通过扩大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三、督运军粮不力与被贬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乘曹魏雍凉地区半年没有下雨,再次进行北伐。李严负责督运军粮,但当时阴雨连绵,粮草无法顺利运送到前线。李严因此通知诸葛亮撤军,并在撤军后为自己督办不力开脱责任,甚至妄图推卸给诸葛亮。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诸葛亮,他上奏刘禅,指出李严不顾全大局,只想平稳处世求名。最终,李严被贬为平民,流放梓潼郡。

四、诸葛亮是否排挤李严?

关于李严被贬的原因,有观点认为是诸葛亮排挤李严所致。然而,从历史资料来看,这一说法并不成立。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和北伐的主帅,他深知军粮对于北伐的重要性。李严在督运军粮不力后,不仅不承担责任,反而妄图推卸给诸葛亮,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蜀汉的军心和士气。诸葛亮为了维护大局和军纪,不得不依法惩处李严。因此,李严的被贬并非诸葛亮的排挤,而是他自身行为所致。

五、李严的晚年与去世

李严在被贬后,心中郁郁寡欢,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公元234年,当得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消息后,他更是心怀激愤而病死。这位曾经风光一时的蜀汉重臣,最终以一种悲凉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北魏风云中的铁血太后:冯太后的成就与轶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魏冯太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果敢的改革精神,成为南北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她的一生,既是个人奋斗的传奇,也是北魏王朝从游牧政权向封建化国家转型的缩影。从罪臣之女到两度临朝称制的无冕女皇,冯太后以铁血手腕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