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忆43年灾荒:柳叶掺糊糊吃 小妹被饿死
2013-05-21 11:16:57

  昨日,一位老人讲述了饥饿岁月的故事,心情沉重,希望以此警醒年轻人,节约每一粒粮食,珍爱美好的生活。

  陈惠荣,1938年生人,医院退休职工。提起过去灾荒年头她感触很深,因为她的小妹就是被活活饿死的。

  陈惠荣原籍北京大兴,上世纪70年代来石并定居于此。1943年,她年仅5岁,父母靠仅有的一亩薄田,养活兄妹四人。

  1943年的夏天,天大旱,庄稼几乎绝收。“家里啥也没有,孩子们咋办。”陈惠荣说,这是那年夏天母亲常对父亲说的话,让父亲抓耳挠腮又无可奈何。瞧着孩子们个个饿得面黄肌瘦,母亲豁出去了,挨家挨户借粮食。“有个邻居可怜我们,给了一块喂猪用的花生饼。”陈惠荣说,这救了命的花生饼可不是现在吃的点心,主要成分是榨了油剩下的花生碎。为了能团成团压成饼,需要将干花生碎掺水,调成糊才能团成饼子。

  花生饼不能直接吃。陈阿姨说,母亲用水泡开,滤出里边的花生碎后,和上借来的两斗玉米,一并磨成面,再熬成糊,才吃。记忆中,这些糊糊曾顶了一家人十多天的口粮。

  “有时候,我和姐姐也去摘些榆树叶、柳叶,回家给母亲,掺在糊糊里。”陈惠荣说,长时间吃这些不易消化的东西,兄妹四人都解不出大便,难受得直哭。

  除了日无所食造成的夜不能寐,更痛心的是,那年陈惠荣失去了自己的小妹。“家里没有粮食,妹妹又得了病,最后活活饿死了。”陈阿姨清楚地记得,小妹死后母亲哭得几次晕厥。父亲将小妹的尸身用草席卷着拉走了,陈惠荣还从院子里摘了两朵小花,塞到草席里算是给妹妹的最后的礼物。

  为了能让孩子们有口饭吃,父亲到附近的一个砖窑做苦力,经过几次三番的恳求,老板才答应提前预支些粮食给陈家糊口。

  熬过1943年,家里的情况逐渐有了缓和。自那以后,陈惠荣对粮食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上世纪70年代,陈惠荣从北京搬到石家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但她时常给自己的孩子讲起这段经历,教育孩子们要节约粮食,不能浪费。

  “浪费就是一种变相的犯罪。”陈惠荣说,家里的剩饭只要不坏,一定不会倒掉,即使在外吃饭,有剩余也要全部打包,“粒粒皆辛苦,挨过饿才知道粮食的金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都在搜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