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尴尬的两帝同朝:嘉庆做事事事要汇报

  中国人是聪明的,尤其在称呼方面,可谓是面面俱到,分毫不差,这一点比西方精确多了。比如爷爷和姥爷,西方一个“Grandfather”就行;奶奶和姥姥,西方一个“Grandmother”完事;叔叔大爷、姑父姨夫,中国分得很清,西方就一个称呼“Uncle”结束;婶婶、大娘、舅妈加上七大姑八大姨,一个“Aunt”搞定。这一点在皇帝称谓上也是如此,想当年,嬴政统一六国,自封为皇帝,称作“秦始皇”,为了感谢他的爸爸,特意给其一个封号——“太上皇”,只是其父已归西,已经没有福气享受了。

  之后,刘邦做了皇帝,也仿着嬴政的做法,封自己的老爸老刘头为太上皇。这老刘头挺有福气的,倒也享了几年的清福,只是他这个太上皇是儿子赏赐的,后来还不得不去参拜自己的儿子刘三。

  此后,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了好几个“太上皇”,有被逼做太上皇的李渊、李隆基以及无奈的宋徽宗赵佶,最潇洒的太上皇当数赵佶的儿子赵构,他是自愿的,后来的日子倒还算不错,不过父子都做太上皇的也只有赵氏父子。大明朝也有一位太上皇,就是主修《大明一统志》的明英宗,他的一生挺传奇的,做过皇帝,做过俘虏,做过太上皇,后来又重新做了皇帝。

  这些太上皇大都不太顺心,说白了就是没有办法,但有一位却是自愿如此的,而且还是实权在握,这一位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乾隆皇帝。

  当年,乾隆登基的时候,为了感谢自己的列祖列宗,尤其是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焚香向天祈祷,自己做皇帝的时间决不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如果自己能做60年的皇帝,就主动禅让给自己的儿子,自己做太上皇。这倒不是乾隆皇帝不喜欢皇位,而是他的确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长寿,毕竟登基做皇帝的时候,他已经25岁了。

  为了践行诺言,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内禅。他说: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这道谕旨的意思是说,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

  和其他的皇帝相比,乾隆确实没有打算长生不老,也没有想到自己生命力会这么旺盛。就在乾隆还没怎么感觉到的时候,60年就过去了。时间就那样一天一天从1736年登基过到了1796年,乾隆已经到站了,坐满60年了,与爷爷康熙在位的时间快一样长了。毕竟君无戏言,如果不兑现诺言,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臣民呢?又怎么向上天交代呢?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85岁的乾隆终于作出了一个艰难痛苦的决定,宣布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以第二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自己做太上皇。而乾隆在这决定里面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又宣布自己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仍要过问军国大事,指导新皇施政。

  果然,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在太和殿举行了内禅大礼,把玉玺授给了颙琰。然后颙琰登基做皇帝,尊父亲为太上皇,请求父亲训政。颙琰(即嘉庆)即位时,已人到中年,已经很成熟了,哪里还需要这么一尊大佛天天管着自己。但这事由不得他,毕竟大权在老爸手里,既然他能让你做皇帝,也能不让你做皇帝,这一点嘉庆很清楚,与其鸡蛋碰石头,不如百依百顺——你总有离开的时候。

  按照清朝制度,乾隆禅让皇位之后,应该搬迁到宁寿宫,新皇帝嘉庆应该住在养心殿,但乾隆没有迁出养心殿的意思,嘉庆也不敢提出要求,嘉庆只能委屈地住在毓庆宫,赐名“继德堂”。

  按理说,乾隆皇帝都禅让皇位了,已经退居二线了,日常事务应该交给新皇帝打理了,只需要指导指导即可,用不着事必躬亲了,但乾隆就是乐此不疲

  这太上皇不仅事必躬亲,还经常上朝接受百官朝贺,他这一去,麻烦了,一个朝堂,两个皇帝,两个领导,听谁的,向谁请示呢?

  当然,最为尴尬的是嘉庆,老爸来了,怎么办?只能忍气吞声,一切听从老爸的吩咐,陪侍老爸左右。据当时到北京的朝鲜使臣目击记载:嘉庆“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又记载:赐宴之时,嘉庆“侍坐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清史稿仁宗本纪》也记道:“初逢训政,恭谨无违。”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病逝,就这样,禅皇位后,乾隆领导儿子3年零3天。乾隆做了3年多名副其实的太上皇,嘉庆也只得陪伴老爸做了3年多的实习皇帝,也由此结束两个皇帝同朝的闹剧和尴尬,但闹剧之后往往就是悲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