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的背后秘密:他在匈奴地界一样娶妻生子
2015-05-22 12:59:14 苏武 张骞

  “苏武牧羊”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典故,中学语文课本里还收有一篇文章《苏武传》,出自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撰著的《汉书》,说的是西汉大臣苏武被汉武帝派到匈奴当使者,却被对方扣留,叫他投降却坚决拒绝,遂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不断折磨,最后又流放到那遥远、偏僻而荒凉、严寒的北海(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附近放牧羊群(呵呵,还都是公羊),长达19个春秋,过着非常艰难凄苦的生活,饮粗雪、食野果、睡羊怀,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寂寞孤独、含垢受辱,但他仍矢志不移,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非同凡人的坚强意志、可贵节操,堪称民族英雄。直到须发花白、苍老衰弱的晚年,他才被匈奴放回来,而他手里始终拿着的那根使节上所挂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后人李太白作诗赞曰:“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可是最近读到一份材料说,其实苏武当时的处境并没有写的这么凄惨,因为他在漠北当地邂逅并娶了一个匈奴年轻女子为妻,还生了一个儿子苏通国,与妻儿长相厮守,一家三口,其乐融融,那还是挺幸福的。《汉书·李广苏建传》里有明确记载:苏武晚年,汉宣帝怜悯他,就问身边的人:“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苏武通过皇后父平恩侯告诉宣帝:“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苏武后来归汉时,并未携匈奴妻儿一同南行,但留诗一首,其中说:“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此外据说李陵还送给他牛羊数十头。)

  这就难怪苏武在那边陲蛮荒之地能坚持那么多年,晚年回归大汉后还活到了80余岁,这在那个年代算是罕见的高寿了,再说他的一生还一直是风雨如晦、坎坷不平。我想,支撑他的内心精神的,除了爱国情操、斗争意志、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以外,这种家庭的温暖,夫妻人伦、娇儿绕膝,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否则兴许他就难以坚持下去,早崩溃了。

  像这样一段确凿的历史事实,为什么咱们的中学语文课本里竟一字不提,若无其事;班固的《汉书》里也只是一笔带过,轻描淡写?这大概就是中国人修史的所谓“春秋笔法”了吧,为尊者讳,适当的删减处理,以维护传主的光辉英雄形象,也有利于政治宣传。试想,苏武原本说是一个人苦苦地守候在异国他乡,日夜期盼着匈奴单于放他回去、大汉天子派人来接他,长达19载,经受了人间罕有的艰难凄苦,矢志不移,绝不屈服,这是多么伟大、多么感人的事迹啊!可你现在竟说他还娶妻生子了,生活倒颇幸福美满,这不是很有损他的光辉形象吗?甚至可能比那个早已向敌人屈膝投降、在匈奴朝廷为官的李陵将军,还要无耻、不如。

  而事实就是事实,不管是墨写的还是血写的,它是无法更改、扼杀不了的。再说苏武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他为什么就不能娶妻生子、另组家庭呢?这与他不向匈奴投降、牧羊矢志盼归,又有什么矛盾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