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服饰之:清代的马甲
2015-06-12 14:41:57

  马甲起源比较早,据说是从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紧身胡服开始的。所以紧身现在还是马甲的名称。马甲在汉代时候被称做“镼”,南北朝时候叫做“裲襠”,宋开始叫“背心”,明清的时候名目更多,叫什么“坎肩”、“紧身”、“背心”、“马甲”,还有什么“十三太保”之类的。

  马甲起源于少数民族,因为他们主要是以游牧为生,马甲最初就是两片布的结合,一片当胸,一片当背,分别在布边缘缀几对绳子(多为丝绦)之类的就好,穿时两片的绳子一绑就成,脱的时候绳子一解就下来了,不用脱外面的衣服,所以非常方便。发展到清代时期,马甲由最初的两片、圆领发展出了好几种样式,美观时髦。

  清代的马甲,领子一般是立领,长与腰齐,多四周镶边。形式上大致分为5种,分别是:对襟,大襟,琵琶襟,一字襟和人字襟。对襟不用多说了,这个大家比较熟悉,我们现在穿的衣服还主要是对襟的。大襟在很多清代或者民国时候的服饰里还能看到,我小时候还见姥姥穿的衣服都是大襟的,也通俗地叫斜襟,多斜向右边系扣。琵琶襟和大襟很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右襟下面缺了一块,所以又称为缺襟马甲。一字襟的马甲,前身分成两片,从领下横向截开,在截开处钉几对扣子,使上下两片相连,扣子一排形成一字,所以叫一字襟。一字襟据说最初只有王及公主和朝廷要员才能穿用,所以又叫“巴图鲁坎肩”或“十三太保”、“军机坎”等。人字襟和一字襟原理相似,不过把平横一排的一字转换成了人字,衣襟从衣领下正中向左右两腋下斜裁开,在裁开处,钉上几对扣子,就形成了人字。

大襟马甲

  清代的马甲除了形式多样,在用料上也很讲究,多用织锦缎和各种宽窄、颜色、花纹不同的花绦镶边。尤其是女马甲,更是繁琐亮丽,少则镶三道,多则四五道边。对襟马甲除了滚边之外,有的还用花绦在胸前正中盘一个大的如意头,或者上下各盘一个,甚至有的下摆还装饰流苏串珠,搞得很别致富贵。

琵琶襟马甲

  马甲在清代是个比较流行的服饰样式,不管男女老幼、贫穷富贵都喜欢穿,而且布料上棉、纱、皮等都有。男式马甲多穿在长袍外面,颜色一般要比长袍颜色深,而且花纹要素雅,所以多选择暗花织锦。女式马甲多穿在旗袍或长氅衣外面,颜色一般比较浅而明快,多选择上有绣花的彩锦锻.

一字襟马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