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舌战淳于髡是怎么回事?结果如何
2015-09-21 17:21:08 孟子 孔子

  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孟子,曾经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希望诸侯王能够采用自己的主张救国,可是常常碰壁,不得重用。在其拜会的各大诸侯王中,齐宣王算是比较贤明,对孟子也比较客气了。只不过客气归客气,齐宣王对孟子执客卿大礼,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采纳孟子的主张,搞的孟子心里很窝火。

  于是,有了下面一场辩论。

  孟子说:“今天,我游说你家大王,你家大王还不高兴,我想,大概是这小子不知道,好为什么是好吧”

  淳于髡在孟子游说齐宣王的时候,就坐在孟子的旁边,看了全过程,很有发言权。淳于髡说:“不对啊,大师。应该是你实在没有说出什么好来吧。过去,大音乐家弹琴,就算是深藏在水里的鱼都会浮出水面来听,天子的马吃着精美的食料都会抬头欣赏。鱼和马尚且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何况是我们大王呢?”

  淳于髡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齐宣王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贤明了,为何孟子的主张在齐宣王那里就根本行不通呢?孟子的学说本身就没有问题吗?

  当然,孟夫子是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的。孟夫子反驳说:“当雷电交加,连树木都劈开的时候,全国的老百姓都感到震惊,可是耳聋的人却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太阳月亮是那么的光明,让天下万物都受到光辉的照耀,可是瞎眼的人却什么也看不到。现在你家大王就像是聋子和瞎子啊。”

  孟子说的也不如道理。在孟子死了之后一百来年,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提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孟子本人也在以后的一千多年,地位越来越崇高,成为亚圣。孟子的学说,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那么,为何后世君王欣赏孟子学说,而齐宣王等战国时期君王就弃之如敝履呢?

  我们先看看淳于髡是怎么反驳吧。

  淳于髡说:“先生您说的不对。过去有个叫做揖封的普通人,生活在高商地区,齐国的百姓就欢喜歌唱;士兵杞梁在前线战死,妻子悲伤不已,人们就赞颂杞梁的妻子。可见没有什么微小的事情人们不会注意,没有什么隐蔽的行为人们不会察觉。先生您要是真的贤能,为何居住在鲁国,鲁国却一天天弱小?”

  淳于髡列举了两个普通人却为人所知的例子来进行反驳,并且以孟子的母国鲁国弱小,攻击孟子,很有杀伤力。

  孟子再次反击,说:“能吞下船只的大鱼不会生活在池塘里,有原则的人不会生活在肮脏的社会中,不任用贤能的国家,又怎么不会衰弱呢?茅草到了冬天就一定会掉落,我只是没有遇上一个好时代啊。”

  很遗憾,孟子的这次反击比较无力,面对淳于髡的攻击,只能把一切归结到时代的错乱。

  孟子和淳于髡的论战,从表面看,确实是孟子败北。其实细细分析,两个人各执一词,都有一定道理。孟子是理想主义者,坚在未来,会有采纳自己主张的时代;而淳于髡是实用主义者,在战国那个乱世,只有让各国强大,富国强兵的观点,才会得到各个诸侯王的采纳。孟子的主张无疑过于迂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