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性服饰是什么样的?明代女性服饰流行什么
2016-02-28 14:48:25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披、背子、比甲、裙子等。衣服的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是右衽。

  

明代女性形象

  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分为命妇服装和一般妇女服装。命妇服装又为礼服和常服、便服,礼服是朝见皇后,礼见舅姑、丈夫的以及祭祀时所穿的服装,一般以宽衣大袍的大袖衫为主,由凤冠、霞帔、大袖衫和背子组成,常服、便服则为合身、窄瘦、修长的长袄与长裙为主,明代女性服饰,以合领对襟的窄袖罗衫与贴身瘦长的百褶裙为主。

  大袖衫是明代礼服的主要形式,形制为对襟式,襟宽三寸,用纽扣系合。袖子很长,长度达到三尺二寸二分,袖宽三尺五分,名副其实的大袖衫。

  霞帔作为命妇的礼服,始于宋代。以狭长的布帛为之,上绣云凤花卉。穿着时佩挂于颈,由领后绕至胸前,下垂至膝。底部以坠子相连。原为后妃所服,后遍施于命妇。明清时期承继宋制,霞帔用于皇后、命妇礼服。明代按照品官的秩别,霞帔各有差别。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六记载:“国朝命妇霞褙,皆用深青段匹,公侯及三品,金绣云霞翟文,三、四品,金绣云霞孔雀文。五品,绣云霞鸳鸯文。六、七品,绣云霞练鹊文。”

  

  明代霞帔

  背子、比甲是明代妇女的两种主要服装,穿着比较广泛,其形式与宋代相同。背子一般分为两种式样,一是合领、对襟、大袖,属于贵族妇女的礼服;二是直领、对襟、小袖,属于普通妇女的便服。

  明代背子为贵妇常服,后妃著红色,普通命妇著深青色。《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三年(1370)和永乐三年(1405)定皇后常服,真红大袖衣,衣上加霞帔,红罗长裙,红背子。品官的祖母、母,以及子孙、亲弟侄之妇女礼服,除了本官衫、霞帔,也有背子。

  

  明代窄袖背子穿戴展示图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其样式较后来的马甲为长,长度超过膝盖,至小腿部位。比甲产生于元代,先为皇室成员所用,渐渐流传与民间,至明代中叶已经成为一般妇女的主要服装之一,并且在社会上形成穿著的时尚。《金瓶梅》就有“月光之下,恍若仙娥,都是白绫袄儿,遍地金比甲,头上珠翠堆满,粉面朱唇。”“潘金莲上穿着银红绉纱白绢里对衿衫子,豆绿沿边金红心比甲儿”等服饰的描写。

  

  明代长比甲

  明代的女子的下衣仍以裙为主,很少穿裤子,但是常在裙内穿膝裤,膝裤从膝部垂及脚面。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式,但是并不明显,到了明末,裙子多用素白色,即施纹绣,也都在裙幅下边一、二寸处,绣以花边,作为压脚。裙子的制作比外衣还要考究,多用五彩纺织锦为质料。

  常服由长袄和长裙组成,长袄衣长过膝,领口分为盘领、交领和对襟等多种形式,领上用金属纽扣固定,袖窄、领、袖均有饰缘边。长裙的裙幅多为六幅,当时有“裙拖六幅湘江水”的说法,到了明末出现八幅甚至更多幅的裙子,腰褶趋向繁密、细巧,裙身上绣有艳丽纹样。

  

  明代襕裙腰裙穿戴展示图

  一般妇女的服装,除了法令规定的禁忌外,如礼服只能用紫絁(一种次于罗绢,类似于布的衣料),不准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桃红等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等;带则用蓝绢布。

  明初服饰尚俭,到了明中叶则风气大变。简朴风尚受到冲击,代之以奢华风尚。明人顾炎武指出:“宏治年间,妇女衣衫,仅掩裙腰,富者用罗纱绢纺织金彩,通袖裙用金彩膝襕。”正德间,衣衫渐大,裙褶渐多,衫惟用金彩补子。”明人顾起元《客座赘言》也说:“正德前后,妇女的服装由朴素而华丽。”表现出明中叶奢侈浮华之风已深入市民生活。(来自黄强黄不息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