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阻止美国轰炸日本 杜鲁门问的他哑口无言

1945年8月6日清晨,一架轰炸机从太平洋提尼安岛起飞,驶向日本上空。这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它装载着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而它的轰炸目标,就是日本广岛。

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已经走投无路,投降是早晚的事情。那么,为什么美国还要以敦促日本投降为名,策划了这次极具毁灭性的轰炸呢?

在投弹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几次强调这个决定是“别无选择”。美国真的是别无选择了吗?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战场上的局势。

1945年,此时正处于太平洋战争后期,盟军对日军进行了战略反攻。美军进攻硫磺岛,经过激烈的拼杀,成功登陆,日本防止美军空袭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崩溃。

为了掌握整个琉球群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美军决定攻克被誉为日本“国门”的冲绳岛。

1945年6月21日,美军成功登陆冲绳岛,迫近日本本土。至此,日军的海军和空军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战争资源也基本消耗殆尽。

此时的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美国却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巨大,它造成的破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美国决定实施这一计划后,有人立刻提出了质疑:既然日本败局已定,还有必要向他们投放大杀伤性武器吗?提出这个疑问的不是别人,正是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者们。

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将要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时候,他立刻写信给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建议召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开会,研究在国际上控制原子弹发展的问题。

科学家们想了各种办法,都无法改变现状。玻尔认为最直接的办法还是劝说决策者,所以他直接找到了杜鲁门,说:可不可以不要针对日本使用核武器,只是把原子弹作为震慑的工具,让日本人放下武器。

杜鲁门听过以后,没有说可以,也没有说不可以。他只是问了两个问题:根据当前的战争局势,你知道在前线的战士伤亡有多惨重吗?如果继续战斗,又要有多少人付出生命?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沉默了,因为他们都知道,继续战斗意味着什么。

盟军在登陆硫磺岛、琉球群岛之后,用了整整82天才攻克冲绳岛,美军也因此付出了48000名官兵阵亡的惨烈代价。

在这次战役中,日军派出了神风特攻队来袭击美国军舰,袭击方式就是自杀,日本飞行员高唱着“在天空中捐躯,在海洋中玉碎”的丧歌,驾驶着装载了250公斤炸药的零式飞机,直接向美军舰船扑去,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与对方同归于尽。

虽然经过激烈拼杀,美军最终成功登陆,但是面对如此惨烈的损失,他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此时,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结束战斗。

打开了日本的国门后,美军开始加紧训练,但是从美国高层到一线的士兵,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全民皆兵,准备最后拼死一搏的日本,所有人都忧心忡忡,一群抱着必死之心战斗的士兵必将带来巨大的伤亡。

根据目前的形式,按照硫磺岛、冲绳岛登陆作战的伤亡比例来计算,美军想要从海上击败日本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势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即便是花费一年时间来做准备工作,美军也至少会损失100万人。

但是,美军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使用原子弹。

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并且尽快结束战争。

一方面是伤亡惨重、耗时长久的战争,另一方面是一颗炸弹就能轻松结束的计划。两相比较,毫无疑问,杜鲁门会选择速战速决。

就这样,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如何投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