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王戎识李观虎及死孝的故事介绍
2016-11-04 11:17:15

  竹林七贤王戎

  魏末晋初时期,有七位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主要活跃在河南山阳县一带,因常于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此名。其作品用多种手法沿袭了建安文学精神,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受到世人的敬重。后来由于竹林七贤逐渐被司马朝廷所不容,最终以解散告终,而王戎就是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画像


  王戎,字濬冲,出生于山东东南沿海的临沂,因为自身对于评鉴有着精辟独到的眼光而闻名,早年间承袭父亲贞陵亭侯的爵位,后来被聘作掾属。王戎的仕途过程中,相继就任过吏部侍郎、散骑侍从、河东郡守、荆州刺史多个官职,后来被罢官后,又被调任豫州刺史与建威将军。

  后来王戎参与了讨伐吴国的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因立下军功被升职为安丰县候。这段期间内,他不断在荆州一带笼络名士,颇具成效。后来王戎的官职又持续不断的调换,先是应朝廷之征任侍中,后被调职为光禄勋,而后又成为吏部尚书,直到母亲去世时向朝廷辞官。

  司马衷登基后,王戎成为太子的老师,后转至中书令,兼任光禄大夫,随后转任尚书左仆射掌管吏部事务。

  到了296年,王戎升职成为司徒,此时他觉得天下即将大乱,便不再参政,专心游山玩水,后由于卷入刑案被罢官,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受任,官至司徒。后来由于晋惠帝被将领张方挟持,王戎便逃命至陕县。

  305年,王戎逝世,终年72岁,谥号元候。

  王戎识李

  魏末晋初时期,有七位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因常于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此名,而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自小便十分聪明机智,他小时候还有一个关于识李的典故流传至今。

  

王戎识李


  据悉在王戎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大概七岁左右,常常与家里附近年龄相仿的小孩子们一同游玩。有一天正当王戎与小伙伴在路边玩耍的时候,大家看到路边有一颗很大的李树,上面长满了饱满的果实摇摇欲坠,枝条都被压弯了,李子几乎要垂到地上的样子,看上去十分诱人。于是他的小伙伴们纷纷争先恐后地跑上去采摘李子,唯独王戎一人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李树无动于衷。

  旁边正巧有大人路过,见到孩子们的情况,对王戎的反应十分好奇,于是便问王戎:“你的小伙伴们都去摘李子了,你为什么站在这里一动不动啊?”于是王戎回答他说:“这棵李树这大,就长在路边十分显眼,而且枝条上结满了饱满的果实,为什么却没有人采摘呢?我想它果子的味道一定是苦涩的。”大人一惊,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清晰的头脑,于是摘了一颗果实尝尝,味道果然是苦的。

  王戎识李的这个故事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中,它给我们的示是,看待事物以及做事情一定要仔细观察,同时加强思考,不要忽略周边的环境,根据相关的情况进行合理地推测,要有独立的思维,切不可盲目追随大众。

  王戎观虎

  中国古代出了不少神童,而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自小便极其机灵,是一个早慧的神童,极具观察力且年纪小小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年幼时看到老虎也丝毫不露惧色。

  

王戎画像


  据悉,在王戎小的时候,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将大老虎的牙齿和爪子砍下来,举办人和老虎之间互相搏斗的表演,任凭路过的行人观看,凡是路过的人无不心惊胆战。当年的王戎年仅七岁,也跑去观看。老虎趁间隙抓着栏杆,把头攀在栏杆上面仰天长啸,十分凶狠地对着围观的行人怒吼,声音响彻云霄。围观的行人中,小孩子纷纷受到惊吓而放声啼哭,而大人也无一不恐惧得连连后退,甚至大惊失色向后跌倒在地,屁滚尿流地逃离宣武场。

  而此时的王戎,直愣愣地站在关老虎的栏杆旁边,十分平静地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一丝恐惧之意,而是继续看着老虎的反应,听它的嘶吼。王戎定是认为因为老虎被关在笼子中,又失去爪牙,并不能对围观群众造成伤害,只不过徒有威风气势罢了,从吼声和身形上勾起大家对它的恐惧感,其实它并不会做什么。因此大家只是被自己对百兽之王固有的恐惧感所吓倒,而非真正受到老虎的威胁。

  这个故事赞扬了王戎小小年纪就才智过人,有过人的理智与清晰的思维,幼年就善于观察推理,不仅仅拘泥于表面,不随大流,具有判断力,能认识到事物本质,不愧被后人称为神童。

  王戎死孝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自小便极其聪明,玄学造诣极高,且为人情深意重,在他丧子时悲痛欲绝的故事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他对感情的专注,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死孝的典故。

  

王戎画像


  据悉,当时的王戎与朝廷的另一位官员和峤共同遭遇家长丧事,两个人都以孝著称,均是出了名的孝子。然而这期间奔丧的王戎由于过度哀伤悲痛,不思进食,一日比一日更为消瘦下去,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几乎快要支撑不住了。而和峤则是整日整日地嚎啕大哭,严格遵守丧事礼法。

  有一日皇上向刘仲雄问道:“朝中两位大臣家中奔丧,你常常前去探望王戎与和峤吗?我听闻和峤过于哀痛,真是令人担心啊!”此时,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孝道礼法,整日哀哭,但他的精气神并没有大大受损。反而是王戎,尽管他没有恪守于丧事礼数,但他却已经因为悲痛至极而骨瘦如柴了。因此臣认为,和峤景观尽极孝道,但没有毁坏自己的身体;而王戎却是以死来尽孝啊。我想陛下您不必太过于担心和峤,反而是王戎更应该令人担忧。”皇上听此,对王戎的做法十分震惊。

  这个故事被记载在世说新语中,称之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王戎本是琅琊王氏出生,位列二十四孝之首,因此王戎也继承其祖辈之孝,尽管他没有恪守孝道礼法,却实实在在用自己的身体表达了内心的悲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