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智慧的三国名将徐晃:首提挟天子以令诸侯?
2016-11-07 13:39:16 徐晃 庞统 典韦 张辽 曹操 项羽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在故事情节上是三分写实七分虚构,但就徐晃这个人物形象而言,百分之九十是真实历史的再现。徐晃家在山西南部的洪洞县,年轻时投奔到车骑将军杨奉手下为国效力,努力打拼,很快成长为一员得力干将,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杀敌建功。徐晃不仅是一名勇将,而且颇有谋略,他为杨奉提供的重要建议足以证明他的远见卓识。

  公元195年,汉献帝君臣从西凉军阀李傕郭汜(原先是老贼董卓的部将)控制下侥幸脱身,东返洛阳,当他们到达华阴县时,陷入了前有黄河挡路,后有贼兵追赶的绝境。消息传到杨奉军中后,徐晃力劝杨奉带兵前去为皇帝保驾护航,一来尽臣子忠君本分,二来为日后功业奠基。各位是不是觉得徐晃的这个方略似曾相识呀,是不是让您想起了曹操日后奉行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呀,所以,如果我们说徐晃是第一个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三国人士,应该不无道理。

最有智慧的三国<a href='http://search.xinmin.cn/?q=名将'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sSearch'>名将</a><a href='http://search.xinmin.cn/?q=徐晃'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sSearch'>徐晃</a>:首提挟天子以令诸侯?

  杨奉采纳了徐晃的建议,击退李傕郭汜的追兵,成了汉献帝东归时的一号救驾功臣。按照徐晃的谋划,杨奉原本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不幸被兵多将广的曹操抢了风头,而且还失去了徐晃这个顶梁柱。在弃杨投曹这个事上,徐晃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智慧和忠义。

  徐晃早就感觉杨奉并非能成大事之人,但他并没有弃之而去,因为”从之久矣,不忍相舍“,此其忠也;当他遇到明主曹操的青睐相邀时,他没有像陈宫那样明知所保之主已经无望却依旧执拗相从,而是当机立断,连夜来投,此其智也;他的引荐人满宠劝他杀死杨奉作为进见之礼,他回答说:”以臣弑主,大不义也,吾决不为“,此其义也。

  来到曹操身边之后,徐晃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在官渡之战,平定河北,北征乌桓,讨伐西凉,汉中征伐,荆州之战等大型军事行动中屡立战功,名声大震,而且他非常善于治军,令行禁止,军容整齐,被曹操赞誉为”有周亚夫之风“。在平定河北袁绍势力的战役中,徐晃又一次表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

  占领冀州重镇邯郸后,曹操兵临易阳城下,即将发起进攻,这时,徐晃请求曹操以招安政策代替武力进攻,这样没有攻下的城池就会望风而降。曹操接受了徐晃的建议,并且让他负责实施。徐晃给易阳守将写了封信,陈明利害,劝其归顺,然后用箭射入城中,最终,徐晃不费一兵一将就拿下了易阳城,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顺便说一下,脍炙人口的“延津口诛文丑”其实是徐晃的光辉战绩,没关羽关二爷什么事儿。徐晃在作战时不仅看得远而且看得细,夜渡蒲坂津即是一例。

最有智慧的三国<a href='http://search.xinmin.cn/?q=名将'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sSearch'>名将</a><a href='http://search.xinmin.cn/?q=徐晃'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sSearch'>徐晃</a>:首提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211年,徐晃跟随曹操征讨西凉马超,当他们在潼关被敌军所阻不能前进时,眼明心细的徐晃注意到黄河对岸的蒲坂津没有敌兵驻守,就要求带一支精兵夜间渡河到敌军那边创建立脚点,一来可以接应曹军,二来可以截击西凉军,曹操非常赞成,按计行事,徐晃成功渡河,开辟了一块至关重要的新阵地,曹操能够进入关中地区并且大破西凉军凭借的就是这条水上通道。

  最能体现徐晃军事谋略的是魏蜀吴三方都参与其中的荆州之战。公元219年八月,关羽水淹七军,俘虏于禁,擒杀庞德,一时之间整个华夏为之震动。为解襄阳樊城之围,徐晃受命率领一支新招募的军队从南阳奔赴荆州战场,和老相识关羽展开了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交锋。徐晃深知自己的新兵不是关羽军队的对手,就采取了深沟高垒,闭门不战的策略,这一下倒把关羽搞懵了,一来担心自己的退路被切断,二来不知道徐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久,曹操派来了大批援军,都归徐晃指挥,于是,徐晃适时转变了策略。当时,关羽的军队分别驻扎在围头和四冢两地,徐晃对外宣称要攻取敌军主力所在的围头,暗中却率兵向四冢发起了进攻,关羽闻报急忙领兵来救,两个老朋友终于在战场上面对面了。这时,两位英雄之间发生了传奇而戏剧性的一幕。徐晃和关羽隔着很远的距离对话,但语平生,不及军事,然后,徐晃宣军令曰:“得关云长首级者,赏金千斤。”义气为重的关羽闻言大惊,说:“大哥,你这是什么话?”公私分明的徐晃回答:“此乃国家之事。”

搜狗截图16年11月07日1154_70.jpg

  最后,徐晃的军队大败关羽军,成功解除了襄阳和樊城的围城危机,遏制了刘备一方北进中原的猛烈势头,改变了赤壁之战后不利于曹操一方的战略格局。。徐晃凯旋而归时,曹操出营七里迎接,随后设宴庆贺,并且特意颁布一道命令赞扬徐晃的赫赫战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下面这段评价——樊(城)、襄阳之围,胜过以前的莒、即墨之围,所以将军之功,胜过孙武、穰苴。

  最后要说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徐晃在讨伐孟达时不幸中箭身亡,但这绝对属于艺术虚构,历史上的徐晃是在公元227年因病辞世的,像马援一样身死沙场,马革裹尸固然悲壮,像徐晃一样戎马一生而得以善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