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皇帝用膳规矩:一人独品百余菜肴
2017-01-11 12:04:09

  清朝皇帝,说起来都不算坏,可以说除了西太后一人外,都比明朝皇帝较好。好的皇帝,一定要照国家的规定行事,固然不能完全按照规矩,但不能离开大格。即使是吃饭这事儿,也要按规矩来。

  宫中的章程,所有席面、碗盘的件数,都是按品级规定的。

  皇帝的菜品是一百零八种,皇太后的菜品也是一百零八种,皇后是九十六样,皇贵妃是六十四样,以下妃、嫔、皇太子、皇子等等,都有准的数目。

  吃饭的时候,都是各人吃各人的,不但各做各吃,连买菜的时候,都是由御膳房买来,把肉菜等等原料,分给各宫。每日某人应分多少,如猪肉几斤、豆腐几块、鸡蛋多少个、白菜若干斤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每日照单往各宫分送。按一家人吃饭,都是各人吃各人的,这话乍听,或者有人不相信。但是请想,宫中的规矩,当然都是每人单住一宫,每人应有太监若干,宫女若干。

  也有规定,若人太多了,也实在不能住到一起,此宫到彼宫,远者有二三里之遥,近者连出门进门转弯等等,也不在一里地之内,过几个院落,风风雨雨,也真难在一起吃饭;再者二人不能同住一宫,规定也相当严重,所以皇帝的儿子,到了岁数,离开母亲,就得单住,更有老辈的妃嫔,比方在光绪年间,同治咸丰甚至道光的妃嫔,都有存在的,这些人更不能住在一起,所以都得各住各吃。就说皇帝的一百零八样,不必说一个人吃不了,而且端到桌上也非凉不可。但他们另有办法,吃饭前就都把菜做好,盛在黄砂碗内,摆在一大铁板上,碗上都有盖,盖上再放一大铁板,下边上边都有炭火,烤得碗中总扑哧扑哧冒泡,听到一声传膳——外边曰开饭,宫中曰传膳,把大铁板掀至旁边,把所有的菜,由砂碗中倒到细磁碗内,人多,倒菜的倒菜,擦碗的擦碗,有几分钟,就可把所有的菜端到桌上去。当然也有些样留以现炒之菜。按这种办法本算不错,但是口味,不会太高妙的。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这还不要紧,最不舒服的是,只许一个人独吃,虽皇帝也是一样,不能再找别人。比方皇帝想找皇后或心爱的妃子来陪着他吃饭,那是很不容易的。不是不可以,但是相当费事,他得预先告知敬事房。敬事房者,乃伺候皇帝的太监之办公的处所。敬事房把此事登录簿记,然后传知皇后或妃嫔之敬事房(每宫都有敬事房)。该敬事房禀知皇后或妃嫔,一切事情,也得登记。皇后或妃嫔,这才妆饰打扮,预备一切,到时候传知舆夫预备肩舆,才乘舆到皇帝宫中。进门先得叩头,侍膳人座前,又得一叩首。这种礼节,不但妃嫔见皇帝如此,就是皇帝陪皇太后吃饭也是如此,赏第一杯酒第一样菜时,也都得叩头,以后就可以随便吃,但吃完了还得叩头谢宴。请看这有多么麻烦。吃饭之前,已经费了许多的手续,吃饭的时候,又得郑重其事,旁边一大群太监宫女伺候,想说一句爱情话,都不能说,这样的规矩,就是把心爱的找来,又有什么意思呢?但这是皇帝家的礼制,不能随便,所以皇帝也就不找人来陪了。但若在骊宫中吃饭,则可随便的多,此层容后边再谈。

  清代后宫选秀秘闻:最小11岁就被“拿下”

  清代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旗人,是清朝独有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这套制度是在女真人原来的狩猎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兼有行政、军事、生产等多方面职能。以黄、白、红、蓝四色旗帜为标志,组成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八旗。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即三代以内、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而在挑选宫女时,就明确地说“引见包衣三旗使女”了。所以说,能够成为清廷后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

  挑选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实皇帝的后宫,就是为皇室子孙拴婚,或为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们要走进紫禁城高高的宫墙,也就不那么简单了,必须经过一道道的考察。首先,要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顺治朝规定:凡满、蒙、汉军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十四岁至十六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十七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乾隆五年(1740)进一步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阅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多岁也不准私自聘嫁,如有违例,她所在旗的都统要进行查参,予以惩治。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补充规定:应阅视的秀女,在未受阅选之前私自与宗室王公结亲者,其母家照隐瞒秀女例议处。至于参选秀女的年龄,根据清宫档案,到清末光绪年间,最小的是十一岁,大的可达二十岁。

  每到准备挑选秀女的时候,先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因为有病、残疾、相貌丑陋而确实不能入选者,也必须经过逐层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统咨行户部,户部奏明皇帝,获得允准后才能免去应选的义务,听其自行婚嫁。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由于众多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家尚有车辆,而兵丁之家只能雇车乘坐。因此,乾隆时规定:“引看女子,无论大小官员、兵丁女子,每人赏银一两,以为雇车之需。……此项银两,……著动用户部库银。”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坐在骡车上,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的次序。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本次新选送的秀女,分别依年龄为序排列,鱼贯衔尾而行,车树双灯,上有“某旗某佐领某某人之女”的标识。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后下车,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按顺序进入顺贞门。秀女们乘坐的骡车则从神武门夹道东行而南,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北行,经北街市,然后再经地安门来到神武门外,这时,已是第二天中午了。初选完毕的秀女们在神武门外依次登上她们来时所乘坐的骡车,各归其家。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当应选的秀女们在神武门外走下骡车后,先由户部司官维持秩序,再由太监引入宫中。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根据各旗参选秀女人数的多少进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选阅,但有时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还有两种命运:一是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于皇宫之中,随侍皇帝左右,成为后妃的候选人。如果成为后妃的候选人,手续会更为复杂,初次“引阅”之后,屡屡“复看”,有“记名”的,这是被选中留牌子的;有“上记名”的,这是皇帝亲自选中留牌子的。最后,还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在留宫住宿的秀女中选定数人,其余的都撂牌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