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想立太子? 狄仁杰一语提醒武则天
2017-03-21 15:03:56

一嗣圣元年(684年)正月,临朝称制的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武承嗣迫不及待地提出了“武氏当有天下”。目的很明显,武承嗣想当太子,继而当皇帝

武承嗣和武三思同为武则天的侄子,但从宗法看,武承嗣是祖父武士彟的继承人,其优势比武三思更大,也更容易进入武则天的视野。为了谋求太子之位,武承嗣绞尽脑汁,处心积虑,甚至极力向武则天建议“去唐家子孙,诛大臣不附者”。载初元年(690年)七月,武承嗣唆使酷吏周兴罗织罪名,迫害李唐诸王,“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其幼弱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4.jpg

网络配图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武则天称帝,废睿宗李旦为皇嗣,封武承嗣为魏王。皇嗣虽然不等同太子,但具有太子的地位。为了除掉李旦,武承嗣先是诬陷李旦的刘氏窦氏二妃诅咒女皇,继而把魔爪伸向了李旦。长寿二年(693年)一月,武承嗣诬陷李旦谋反,武则天派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幸亏乐工安金藏拼死保护,李旦才得以幸免。然而,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太子之心不死。

圣历元年(698年)二月,武则天年事已高,武承嗣、武三思便再次谋求太子之位,并提出了“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既然如今是武家的天下,理应传位武家子弟。武氏兄弟说的很有道理,但武则天终不忍心废掉皇嗣李旦,故“意未决”。宰相狄仁杰早已洞悉武氏兄弟的奸恶意图,随时准备跳出来阻止。

在立儿子还是立侄子的问题上,武则天举棋不定,也专门征求过狄仁杰的意见。狄仁杰早有对策,从容地说“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3.jpg

网络配图

狄仁杰这话说得很明白,太祖、太宗皇帝创立基业,定下规矩,传给子孙,如果武则天舍弃儿子,传给外人,实在是说不过去;再者,一旦武承嗣、武三思当了皇帝,也不可能把当姑姑的武则天的灵位放进太庙,这是何苦呢?

武则天还在钻牛角,说这是我的家事,你管得太多了吧?狄仁杰又说,“王者为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意思是说,皇帝无家事,家事就是国事,既然是国事,我这个当宰相的岂有不管不问之理?武则天还是没表态。

过了几天,武则天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只大鹦鹉的两个翅膀折了,于是请狄仁杰解梦。说到鹦鹉,插一句,之前武则天“习猫,使与鹦鹉共处”。鹦鹉,暗藏一个武字;猫,即狸猫,暗藏一个李字。武则天想通过此举,昭示李、武二族要和睦相处,然而狸猫不干,“猫饥,搏鹦鹉食之”,武则天很郁闷。

这次,武则天又拿鹦鹉说事,狄仁杰正中下怀。狄仁杰借题发挥,“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意思是说,武则天如果抛弃了李显、李旦这俩亲生儿子,迟早会跌得粉身碎骨。狄仁杰这话,极具杀伤力,暗示武则天别指望武承嗣、武三思这俩外人,皇权回归李家才是唯一出路。这话一说出口,武则天幡然醒悟,“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

4.jpg

网络配图

在狄仁杰的影响下,不久请立李显的呼声、奏疏蜂拥而至,人心如此,武则天“意乃定”。当年,武则天将漂泊在外的庐陵王李显召回京城洛阳,李旦知趣地让出皇嗣之位,李旦成了太子。立子弃侄这件事,对武承嗣、武三思打击很大,特别是武承嗣“恨不得为太子,意怏怏”,当年就死翘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