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百姓评议官员的“黄金时代”
2017-04-21 18:15:44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百姓评议官员的制度,但是,纵观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史,还是明朝,尤其是明朝初期,可以说是民意评议官员最为活跃的时期,堪称史上百姓评议官员最活跃的黄金时代。那么,为什么明朝的百姓敢于评议当朝官员?这还要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的《大诰》说起。

网络配图

  朱元璋在面向全国人民要求“户户有此一本”的《大诰》中明确提出,凡各地“耆宿老人、遍处乡村市井士君子人等”,都可以对本省各级地方官吏的施政行为与绩效进行测评,其评官意见可以用“列姓名具状”的方式递送中央,也可以在岁终考核官吏时组团来京,当面告诉自己:本境官吏“为民患者有几人,造民福者有几人”,再根据百姓评议,表扬好的,降免差的,乃至惩办有罪的。

  让百姓积极评议地方官员的是非功过,这是由朱元璋的平民家庭出身的思想观念决定的。朱元璋出身于布衣,非常体会农民的艰辛。他坐上了皇帝大位后,每年都要带着儿孙到乡村巡视,有时自己还亲自挑上担子,并让儿孙们效仿于他。

  他还把县以上的官员都召集到京城开会,他说:我在过去当老百姓时,看到贪官污吏横行乡里,就切齿痛恨。如今我当了皇帝,你们这些当官的,“有胆敢蠹害吾民者,罪之不贷。”

网络配图

  因此,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老百姓举报贪官污吏的政策,尤其是鼓励老百姓到朝廷来告御状的政策,严格规定各级官员都不得阻拦,特别支持老百姓组团上京告御状。对于敢于阻拦老百姓进京告御状的官员,不但要处死,还要株连九族。对被老百姓告发的那些官员,他进行的惩罚也是非常严厉的。对贪官的刑罚很多,砍头算是最轻的,重的有腰斩、断足、剥皮、抽肠、活煮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样残酷的刑罚之下,官员们大都不敢明目张胆地为非作歹、鱼肉乡里。

  在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大诰三编·县官求免于民》一文中介绍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河北乐亭县,农民赵罕晨率领三四十个农民组团将一帮县里的贪官污吏擒拿起来,押送到京城告御状。事情的起因是,乐亭县的主簿汪铎与县机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设计了一个“敛派徭役”。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策划一个项目,然后把这个项目与全县的发展进步、人民幸福联系起来。老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巧立名目,摊派敛钱。结果民怨沸腾,就发生了老百姓将八个县机关部门负责人捆绑起来押送京师告御状的事件。在他们走到离县城四十里的地方,汪铎这位相当于现在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乐亭县主簿骑马追上来,央求赵罕晨等人说:“我从十四岁开始苦读,才有了今天的地位,饶了我这一次,休坏我前程!”结果他没有被饶过,也一起被捆送到了京师。朱元璋调查清楚后,下令将其砍掉脑袋。

网络配图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明朝开国以来,贪官污吏前“腐”后继,百姓举报告状不断,朱元璋罚不胜罚,杀不胜杀。据不完全统计,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有几万人,到洪武十九年,即公元1386年,全国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任满,大部分都被杀掉了。

  然而,朱元璋在弥留之际,依然念念不忘交代建文帝朱允炆说:如果有人劝你给老百姓用重典者,就先治他的罪!就连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打进北京之后,临死时还喊出:“勿伤吾民!”这是他人生中最后的一句话。一个开国皇帝,一个亡国之君,临死时想到的都是中国的老百姓,这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无疑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