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狡诈善变曾盗17座唐皇陵 为何不敢动乾陵
2017-05-07 16:16:30

  这是五代时期的一个下午,天气晴好,白云悠悠不动。梁山上,出现了一团团忙碌的黑点。随着视野的拉近,旌旗随风摆动,战马时而低嘶,铁锹翻飞,士兵们在一位中年将军的呵斥下挥汗如雨。只见他面相凶残,隐隐的不安中充满了对满山珍宝的期待。不知何时,白云慢慢隐去,东南风缓缓吹起,一片片黑云在风中越积越厚,紧接着便是隆隆的雷声,那雷声好像从头顶滚过,突然闪电骤起,伴着一丝丝亮光,雷声然后重重地一响,炸了开来,顷刻间冒雨入注……将军和士兵个个面露惊恐之色,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只要军队靠近梁山,便会如此光景。

20150616131904_Yctmw.thumb.700_0.jpg

网络配图

  这段景象,宋人程大昌在《考古编》就有记载:“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当然,这位将军就是臭名昭著并有“盗圣”之名的温韬,只不过天象示警后,怕遭报应的温韬被吓跑了。

  温韬,原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温韬少年为盗,后为李茂贞部将,改姓名为李彦韬。先任耀州刺史,继升任义胜军节度使,后复于朱温、李茂贞间。温韬反复无常的一生,不得不说他在长安做行政长官的那七年。七年间,温韬趁着战乱,盗取了关中地区几乎所有唐朝的皇陵(一说17座)。温韬盗陵,一般率领众兵,选择白天进行粗暴简单甚至是破坏性的的挖掘。

  温韬盗唐皇陵似乎是天意。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温韬降生时,天有彗星划过天空,并殒落在唐陵所在嵯峨山上。在古代,彗星是最不吉的“扫帚星”,但在沉迷于占卜的星象学家眼里,温韬就是一个“贼星”。于是有人断言,这个任务将给唐皇陵带来灾难的破坏。

  无论这是事后附会之说,还是言之凿凿的证据,但事实是温韬趁战乱确实盗取了唐朝皇陵,这一点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都有记载。

1325231240343.jpg

网络配图

  盗墓,自古以来人们对此痛恨至极。在战火纷飞、风雨飘摇五代十国也是如此。当时,偷坟掘墓是不赦的大罪。但是他公然盗墓,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将所盗物品编成名册公诸于世,古今中外恐怕无人能出其右者。

  温韬武人出身,不通文墨。颇具滑稽意味的是,温韬把大量书画作品带出昭陵后,独独对书画表面装裱的华美绸缎感兴趣,而将里面价值连城的内容给仍了,实在可惜。这一点,和民国时期的孙殿英很相像。不过,温韬在昭陵中是否得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又是否给撕毁了,依旧谜团重重。尽管我们可以断定,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把《兰亭序》等众多珍贵的名家书画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但温韬逐一登记的盗得宝物中,却无此贴。《兰亭序》的去向依旧一头雾水。

9273b73d232143898a75cda7c7bd17cd_th.jpg

网络配图

  温韬盗陵的臭名注定为统治所不齿,加之他多变谄媚的个性,也为他后来的遭遇埋上了伏笔。尽管他善于利用大批宝藏来打点上下,就连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都未能幸免。也许,在李存勖眼里,温韬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这个温韬反复无常,你既反了后梁又投我后唐,明天是不是也反我后唐,况且你盗取的是先唐的陵寝,日后我的陵墓你是不是也会有想法……唐明宗李嗣源继位后,温韬被流放德州,并最终被李嗣源赐死。

  纵观历史,温韬给中国帝王陵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无怪乎,当今史学界、考古界都认为其为中国历史上危险最大的一个盗墓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