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一死,满朝官吏为何嘉庆只杀和珅
2017-07-08 17:19:21

  提起清朝,哪怕大家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相信很多人也可以脱口喊出“和珅”的名字,这位巨贪的战绩可谓是“震古烁今”。他还在去世的几百年后入选了《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的行列,完全满足了人民群众在茶余饭后之余闲聊的要求。

  他仅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拥有了相当于大清十五年GDP总和的财产。不仅如此,其用房规制、日常行事的种种僭越也足够被千刀万剐几十次了,所以嘉庆制裁他也无可厚非。

  但行贿受贿是双方共同完成的,既然要依法制裁和珅,为何要放过那些行贿的下级官员呢?

QQ截图20170708160046_副本.png

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 和珅死时年仅49岁。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和珅到底有多受宠

  23岁的和珅听从了岳父的意见,在科举失败后入职当了一名普通的侍卫。这“普通的侍卫”如何从一众普通侍卫中脱颖而出确实值得商榷,史上也没有确切的定论。

  不过有一种说法谈到和珅的长相酷似雍正的年贵妃,而乾隆皇帝对年贵妃有着一些不可描述的情感,因此皇帝“睹人思人”提拔了和珅。这种聊胜于无的解释姑且听之。

  之后,和珅以惊人的速度到达了清帝国的权力中心。随之而来的便是乾隆皇帝的宠爱,这种宠爱让还是太子的嘉庆深深感到恐惧。

  后来嘉庆治治和珅的罪,心里还有些拿捏不准,他问军机大臣吴熊光:“你说和珅到底有没有谋反的意思?”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吴熊光说:“如果他要谋反首先要收拢人心,可是满朝文武,无论满汉都没有人依附他,和珅即使谋反谁会跟从?!”直到和珅被下狱之后,大臣们纷纷要求凌迟处死,嘉庆顾及到朝廷颜面才赐其自尽。可见,和珅的得势在朝廷中几乎没有“群众基础”,完全源于乾隆的宠爱,这种“宠幸”的程度可以让皇太子泛起杀机。

  还有一个故事可以从侧面说明和珅的通天之力。两广总督孙士毅有次向乾隆进献一个鼻烟壶,这个鼻烟壶是将一颗大如雀卵的明珠掏空,继而雕琢而成。孙在宫外碰到了和珅,让其看到了那个鼻烟壶。

  和珅不禁眼馋,问孙士毅:“送给我好吗?”

QQ截图20170708160118_副本.png

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士毅说:“你开啥玩笑,这么珍贵的鼻烟壶我早和皇上约好要敬献的。”

  几天后,孙士毅又碰到和珅,后者说道:“昨天我得到一个珠壶,和你那只比如何?”孙士毅一看,全然就是自己敬献的那个!他本来以为是乾隆转赐给了和珅,后来他暗中查访,却没有发现转赐的记录,可见和珅是自己直接从皇帝宝库里拿的。

  二、被捕后的和珅

  乾隆驾崩的第二天,嘉庆便雷厉风行地办掉了和珅,之后就是抄家、审讯。被捕后的和珅究竟都交代了些什么,咬出了多少向他行贿的人,我们并不知道。

  只不过有一则偏僻的记载从侧面说出了只杀和珅原因。在清末民国期间,有个叫李岳瑞的人到北京游玩,机缘巧合之下在某个秘密处看到了当年和珅的供词。虽然经过世道动荡,原始档案遗失,只存薄薄的四张纸,对整个案卷来说九牛一毛,却于白纸黑字之间记载了七八位被和坤供出的官员。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审讯的官员问和珅:“你家的珍珠手串、大珠、宝石顶子,都是谁送的?”

  和珅回答:“珍珠手串,有福康安海兰察、李侍尧给的。宝石顶子,有福康安给的……”

  但凡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的各位应该知道福康安是什么角色;而海兰察是乾隆朝的著名将领,最后依靠军功封为公爵;李侍尧则官居两广总督。

  这种级别的重臣已经不能用有头有脸来形容了,行贿的人员中竟然还有肃亲王那样的皇亲!可见和珅的显赫之势。

  不过和珅在位时收起钱来手不留情,下狱后招起供来也是畅快淋漓。这种做事之法只能激起官场同僚的不满,和珅一把扯掉了清廷最后的遮羞布,将政治的肮脏暴露给世人。

QQ截图20170708160207_副本.png

和珅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只杀和珅

  嘉庆拿着和珅的供词想必也曾左右为难,大清颜面扫地还是次要,涉案的人员抓不抓、处理不处理才是核心所在。

  一旦将案情进展下去,朝中就没有能够躲过此番浩劫的官员了。如果就此打住,官员们的把柄握在皇帝手中,他们一定会对嘉庆感恩戴德、俯首帖耳。

  于是在赐死和珅之后,嘉庆颁布御旨宣布“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与自新。”这样一下子将大小官员从岌岌可危之中解救了出来。

  当然也有人“不解风情”,萨彬图不悟圣意,仍然要求继续深挖严查,被嘉庆和朝中大臣一通臭骂,还被交到刑部定罪。

  就这样,和珅咽了气,百官却松了气。由此可见,和珅的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更是关乎清廷的内部隐患。嘉庆顺应“民意”,将和珅巨贪案件局限成个人所为进行处理,面对政治毒瘤却想着法不责众,掩耳盗铃。最后只能是死了一个大和珅,冒出千千万万个小和珅,终于一步步将大清吞噬掉。

  这是只杀和珅的原因,却是清王朝的悲剧。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