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元老司马光的才德论阐述了怎样的思想?
2017-07-31 17:08:35 司马光 王安石 宋仁宗

  在北宋司马光所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其第一篇副论便是《才德论》,司马光认为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便是才和德。在《才德论》中,司马光详尽的阐述了自己对才德的看法和才德两者之间的关系。  

1_副本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治通鉴》一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共耗费了他十九年的心血。而《才德论》更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篇副论。司马光在《才德论》中写了一个例子来证明才与德的辩证关系,那就是“智伯之亡”。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叫智宣子的国卿,他在国中的地位很高。智宣子一共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智瑶和智宵。智宣子需要在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智宣子一直以来都是偏爱大儿子智瑶的,所以他想立大儿子智瑶为继承人。

  智氏一族中,有一个叫智果的人,听到智宣子想传位给智瑶的消息后,很是惶恐。他跟智宣子讲,如果一定要立智瑶的话,就应该将以后会发生的事情给考虑清楚,好好想一想是不是一定要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认为智瑶有相貌、有才华、做事很有气魄、遇到事情也能够很好的解决,但智瑶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没有“德”。智宣子最后还是立智瑶为自己的继承人,结果智瑶继位后导致了智氏一族的灭亡。

  司马光的《才德论》告诉我们,才与德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有才德皆备者,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司马光是什么家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陕州夏县人,被后人尊为一代贤臣。司马光一共辅佐过四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他为北宋这一王朝呕心沥血,做出了极大地贡献。那么,司马光一生取得过什么样的称号呢? 

2_副本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之所以被称为政治家,是因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北宋这一王朝,视北宋的兴亡为己任。司马光于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曾多次被皇帝重用,为了不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他多次上书皇帝,提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等到宋神宗时期,神宗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开始实施新法。而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于是一气之下司马光辞官回家著书。等到宋神宗逝世,年仅十岁的宋哲宗继位,朝政被皇太后所把持。皇太后也是新政的反对者,于是她召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司马光回朝主持大局。司马光回朝后,日以继夜的工作,不眠不休,最终因病去世。

  而司马光辞官在家的十五年间里,他勤勤肯肯,主持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本书对于后世研究古代历史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司马光又是一名史学家。

  司马光学识渊博,一生著作繁多。较为著名的有《稽古录》、《潜虚》、《涑水记闻》等一系列文学著作。司马光文笔优美,在写作方面的造诣极高,所以他也被称为文学家。 

  司马光家训

  北宋名臣司马光对其独子司马康一直都是精心教导的,《训俭示康》是司马光所写的一篇散文,同时也是他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司马光家风严谨,其家训在现今看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_副本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日益奢靡,人人都竞相攀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司马光对这种社会现象感到十分的焦急,他认为这种风气是会影响到年轻人的,会进一步腐蚀年轻人的思想。司马光为了自己的后世子孙能够避免这种恶习,于是写下了《训俭示康》这一篇文章作为家训,意在教育儿子及后世子孙们要勤俭持家,不能奢侈腐化。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的第一段中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先是说明自己一直都是不喜欢奢侈的作风,并交代了自己的家世,进一步说明勤俭持家是他们家的一贯作风。接下来,司马光用自己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不好奢侈的作风。文章的第二段就是司马光感慨北宋初年与现在社会风气的不同,越来越多的人喜好奢侈,并做了详细的事例说明。文章的第三段则是对北宋初年的一些人物节俭的事例做了一个补充说明,进一步说明现在社会生活习俗的奢侈之风。在之后的文章中,司马光引经据典,说明节俭的重要性以及希望后世子孙一定要勤节持家。

  在《训俭示康》中,司马光教育自己的后世子孙一定要牢记“俭朴”两字,要保持良好的生活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