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孔子的方式有哪些 孔子为何不惜得罪孺悲
2017-08-22 11:54:17 仲由 孔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著名的教育家与思想家,其儒家思想影响了后世千千万万名子孙。孔子的儒家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瑰宝。孔子其本人也被后人称为孔圣人,足以看出孔子在现世的影响力。 

孔子庙

孔子庙

  现在为了缅怀孔子,表达对孔子的尊敬之情,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及不同的方式来纪念孔子,有通过影视作品来宣扬孔子的成就的,如周润发主演的《孔子》,有通过撰写碑文或者建立纪念馆来展现的,或有多处地方通过树立雕像来表示敬仰之情的,还有建立孔子庙来纪念孔子的。

  孔子庙是用来纪念孔子的祠庙建筑,现今已经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全球已经有两千多座孔子庙了。在国内就分布着大大小小约1600多座。孔子庙在各个朝代均有建筑,而且深受帝王的器重,孔子庙数量众多,其建筑技术与艺术很是精美,其欣赏价值在古代建筑中堪称一绝。这么多的孔庙中国,保存完好的有近3百多座,其中有21座被列入重点保护文物的行列中。其中以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庙和北京的国学孔庙最为突出。

  孔庙是一种纪念孔子的展现形式,孔子是山东曲阜人,所以山东的孔庙是最大也是最早的一个孔庙,是发源地,经过不断的重修扩建才形成了今天这个古建筑群的模样。孔庙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祭孔大典,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对孔子的尊重之情。

  祭祀活动盛大且隆重,不仅如此都会有大批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参拜孔子,这都是后人祭拜孔子的方式。 

  孔子为何不惜“得罪”孺悲

  自从孔子被汉儒们簇拥着,孔子形象的装饰与塑造,就成了历朝历代统治战略的一部分。关于“孺悲欲见孔子”这个故事就展现了孔子的另一面。

“孺悲欲见孔子”

  “孺悲欲见孔子”

  在这个故事中,主要涉及了两个人物:孺悲和孔子。关于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孺悲想要见孔夫子一面,于是找人通传,自己站在门外等着回话。孔子知道是孺悲,于是就以有病为理由而将了他一军,负责传话的学生刚刚出了门口正向孺悲回话,孔夫子却取来瑟一面弹一面歌,目的是让孺悲听见而有所悟。

  孔子为何不见孺悲,却没人知道。一般道理上说,孺悲肯定有什么地方令孔子不满的地方。当初就像“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就因为阳货想要篡权,所以才会讨厌阳货。现在也极有可能是相同的情况,可能是孺悲在向孔子学习“士丧礼”过程中,有一些孔子不喜欢的的言行。所以孺悲才会请见,孔子上演了这么一出。根据合理的推测是在初学“士丧礼”之后。不过,对孺悲“辞以疾”和对阳货“不见”的俩件事情记载是不同的,从两个内容上看孔子对两者拒见的态度有所不同。“辞以疾”较为客气,“不见”则干脆、决绝。故可断定,孔子对孺悲未至厌恶地步。那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呢?

  事实上孔子这样做也是为了教导孺悲,只不过方法不同罢了。这件事情中,孔子主要是采用“以不教为教”的方法,是要让孺悲通过自己的反省,检查错在哪里了,然后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得以改正。这也是在劝告后人,要时刻的“吾日三省吾身”。 

  史记孔子适郑的故事是怎样的

  生活中有一句“丧家之犬”的成语,它意在比喻那些无家可归的狗,但实质上是比喻那些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关于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来自于《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适郑”的典故。  

孔子周游列国图

  孔子周游列国图

  故事内容大概是:有一天,孔子来到了郑国不巧和他的弟子走散了,孔子很是焦虑,在城墙东门旁很是着急,这时郑国过来一个人对子贡说:“东门那边好像有一个人,他的前额很是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又有点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那人如此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说完,郑国人便离去了。子贡找到师傅,便将这一段话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当时孔子并没有生气,反倒是很坦然地笑着说:“能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太夸我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在孔子看来,“丧家之狗”其实是一个人自己精神世界的写照,是褒义和善意的比喻;对于那些凄凄惶惶无家可归的人,很有可能安贫乐道、志高识远,这才是是现实世界的“丧家之狗”;想那些身宽体胖富足优裕的人,很有可能麻木不仁、行尸走肉,才是正真意义上的精神世界的“丧家之狗”。孔子周游列国,其原因并无是无家可归,至于这则“丧家犬”的成语就被后人望文生义,成为一代典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