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丹书铁券真的什么死罪都能免除吗?
2017-11-03 11:54:56

  在某部狗血剧中,有人拿出一面牌子,耀武扬威,口中十分嚣张大呼:“我有免死金牌,你奈我何?”

  他这里所谓的“免死金牌”,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也称丹书铁契,或金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发给某些功臣或重臣拥有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特权的凭证。丹书即是用朱砂书写的字;铁契即是用铁打造的凭证。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颁发丹书铁券的帝王往往还要慎重其事,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受颁者各存一半。

  在中国历史上,最先发明丹书铁券的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夺取天下后,为巩固统治以及笼络功臣,“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萧何韩信陈平周勃等人,都曾得到过这类丹书铁券。

  北魏时期的皇帝经常为宗亲或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大臣主动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

  丹书铁券.jpg

网络配图

   隋唐以后,颁发丹书铁券已成为常制,但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或少数民族的首领,都可能得到丹书铁券。甚至连一些宠宦、宦官也能丹书铁券。此时的铁券丹砂填字改为用金填字,这就是丹书铁券称为金书铁券的由来。唐代最著名的“钱镠铁券”,是乾宁四年(897年)唐昭宗颁赐给吴越国王钱镠的,现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朝时,颁发丹书铁券的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以律法的形式规范了丹书铁券的规格和所颁授的对象。

  明朝的丹书铁券分为七等,公爵分为一等,侯爵分为二等,伯爵分为三等。各等铁券大小尺寸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在基础上,其他各等铁券每等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

  而在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上,明朝也规定,只有那些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才有资格获得。

  洪武年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赐金书铁券;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人也曾被赐予铁券;另外,明末的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过铁券。

  到清代,丹书铁券制度被废止。

  丹书铁券1.jpg

网络配图

   那么,拥有丹书铁券,就真的能免死吗?

  西汉时期的丹书铁券只是一种凭证,并不具备免死的特权。所以像韩信、英布彭越等人虽然拥有丹书铁券,但都难逃一死。

  实际上,那时候的丹书铁券即便有免死的功能,韩信、英布、彭越等人也都必死无疑。因为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把他们手上那块破铁片当真。

  赋予丹书铁券免死的权限,可能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但也不是无限免死。那时候,丹书铁券最多能免死三次。从北魏至唐代,丹书铁券的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到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并非受赐者本人)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一到三次。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时,太皇太后冯太后主持政事。王睿经常出入于太皇太后的内室,几年间就成了宰相,赏赐的东西数以亿计,还赐给金书铁券,下诏应许不追究他的死罪。

  据《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誓词除了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之外,还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丹书铁券2.jpg

 网络配图

   北宋时,宋太祖赵匡胤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黄袍加身。为了安抚民心,宋太祖于是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规定柴氏后人即便犯罪也不得加刑。《水浒传》中说,“小旋风柴进家里有“丹书铁券”,是有其历史依据的。

  到明朝时,丹书铁券不再是犯有什么罪都能免死,明沈德符在《野荻编》中说:“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后革爵革薪,不许仍故封,但贷其命耳。”也就是说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而且,明朝丹书铁券的免死次数较少,受赐者的子孙也不能凭借丹书铁券而获得免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