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搞错了顺序?
2017-11-27 10:17:20 荆轲 秦始皇

  -1-

  公元前232年,燕国太子丹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从秦国逃回到燕国。

  带着满腔仇恨,愤愤难平!

  想想自己曾与嬴政同在赵国为人质,曾同过甘、共过苦,亲如兄弟。然而,当自己后来再为质于秦国时,嬴政不曾礼遇不说,反频频凌辱!

  特么自己大小也是一国之储君,如何能够咽的下这口气?如何对得起自己这七尺之躯?

 荆轲.jpg 

网络配图

   再此外,此时的秦国不断征伐列国,兼并的铁蹄就要踩到了燕国的宗庙。于是,论私仇、念国恨,太子丹都觉得自己必须得有所行动了……

  而也很快,在回到燕国不久后,太子丹便找到自己的心腹股肱,问计求策。然而所呈计策都是老一套,其要无非就是内强国力、外联诸侯、合纵攻秦……

  对此,太子丹一口否决,远水解不了近渴,况这种策略都耗时旷日持久,他不想夜长梦多,他也怕自己都捱不到那一刻!也是至此,他才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想法:只是想寻求一名合适的刺客。

  于是荆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2-

  太子丹的请求,荆轲自然是答应了。

  对荆轲的要求,太子丹也表示的很明确:A计划是尽量活捉嬴政,逼迫其归还所侵略走的六国领土,让这个世界依旧以战国初期的节奏走;而如A计划不能顺利施行,则用B计划补上,直接杀掉嬴政,届时内廷有乱,则必会使外将也左顾右盼,而趁此时六国群起而攻之,或能成大功!

  可以看出,太子丹使的不是寻常招,落的不是寻常子……不过不管如何,我们还是先细细分析一下太子丹的AB计划。

  为什么将活捉嬴政作为A计划?因为太子丹是在以史为鉴。早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将曹沫曾带兵与齐国有过交战,那场战争的结果是曹沫丢盔弃甲、也丢了土地……

  后来,齐桓公会盟诸侯、好不风光。但没想到的是,坛场之上竟杀出了一个曹沫,他当场劫持了齐桓公,要求归还鲁国侵地……而当刀架在脖子上时,桓公自然满口应承。

  可是,当危险一经解除之后,桓公便立即想反悔。但这时管仲劝到,既然想成为诸侯霸主,怎能在诸侯面前失信?

  雄才大略的齐桓公听罢深以为然,于是这也宣告着曹沫成功扳回了一局。而于是太子丹也想以此为鉴,让荆轲当曹沫,以嬴政当桓公……

  -3-

  想一想太子丹的计划,幼稚吗?

  显然!

 荆轲1.jpg 

网络配图

   桓公时期是春秋时期,那个时候,周王朝之气尚未衰竭,各路诸侯依旧引其为天下共主,而各国之间虽有兵戈之交,却少有兼并之实,再即便强大如桓公,也只是打着尊王攘夷、惩强扶弱的旗帜……

  但此时却俨然不同。此时已进入战国末期,强吞弱、大并小已是稀松平常之事,一连走向最终的统一都已是人所共晓的大趋势。所以,时早已过、境早已迁,同策显然已不能同用!

  再况且,以早时桓公之贤,犹想反悔,那以嬴政之残暴、之野心,他如何能够不反悔,再尤其彼时嬴政身边的虎狼之辈又岂在少数,他们是万不可能让嬴政以信立国的!

  然而不知为何,太子丹还是将此作为了A计划……

  -4-

  再说B计划。B计划能否成功现在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上太子丹的分析却不无道理:一旦嬴政被刺,那秦国大乱不生、小乱必会有,而再即便秦国内部能迅速调整,重新立主,那新主也不见得再会有嬴政之野心、之手段!

  所以,六国能否翻盘不好说,但延数年之寿却还是绝有可能的!

  荆轲2.jpg

网络配图

   而可叹的是荆轲还是完全照着太子丹所制定的那个计划顺序去走的。笔者不知道的是到底自己的分析有问题还是太子丹及荆轲没看出来A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当然,笔者还曾这样想过,于荆轲自身而言,实行A计划对自己是最有好处的,因为那样的话,更有可能全身而退……

  概而言之,荆轲还是将AB计划的顺序给弄反了,不然当时荆轲的优势着实不小:图穷匕首见的那一刻,始皇大惊,虽有长剑在前,但却好似有40米之长,无法拔出,而群臣虽多,却均未配兵器,又还慌乱无措。而荆轲的那把匕首,削铁如泥、且喂了剧毒……

  只要轻轻划一下,事就可能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