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时,前秦到底为何会遭受惨败呢?
2021-04-19 09:44:25 梁山伯 皇甫谧 桓彝 新安公主

  淝水之战时,前秦到底为何会遭受惨败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王苻坚先后征调步骑112万南下攻打东晋,东晋则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统率八万北府兵前往迎战。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如此悬殊的兵力配置,此战竟然最终以前秦的战败而结束。那么,前秦到底为何会遭受惨败呢?北府兵的战斗力真的如此强悍吗?

  苻坚一统北方后挥兵南下,谢玄统率北府兵大败前秦

  “永嘉之乱”后西晋灭亡,西晋宗室琅琊王司马睿则于太兴元年(318年)在建康称帝,延续晋朝统治,史称东晋。而北方则陷入长期的战乱之中,直到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先后灭掉燕、代、前凉等国,并攻占东晋梁、益二州,北方这才进入短暂统一时期。

image.png

  东晋太元三年(前秦建元十四年,378年)二月,前秦天王苻坚派正南大将军符丕率领步骑八万进犯襄阳,同时令荆州刺史扬杨、征虏将军石越率兵一万兵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则率兵五万兵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兵四万兵出武当,合力围攻襄阳。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面对前秦大军,梁州刺史朱序疏于防备,襄阳于次年二月被攻陷。之后,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淮南之战爆发,然而由于谢安准备充分,再加上谢玄率五万北府军来援,结果前秦军队死战四败。与此同时,由于前秦内部生乱,双方就此罢兵,但前秦仍然对东晋保持着军事压力。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五月,驻守长江上游的桓冲率兵十万伐秦,意图牵制前秦兵力,减轻长江下游压力,苻坚派苻睿、慕容垂、姚苌和慕容暐等人迎战,自己则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以弟弟融为先锋,于同年八月大举南下。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八万兵马,分三路迎击前秦军。

  由于前秦在兵力上保持着绝对优势,苻坚便派本为降将、如今担任度支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然而朱序却暗中提示谢石应该先发制人,谢玄遂于十一月派刘牢之发动奇袭,取得洛涧大捷。十二月,双方决战于肥水,苻坚认为可以诱使东晋军队渡河,然后趁其半渡之时发动攻击,因而令秦军主动后撤。

  然而,就在前秦军队后撤之时,朱序在前秦军中大喊“前线的秦军败了”,导致前秦军队瞬间阵脚大乱,晋军趁机发动猛攻,前秦军队大败。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而其余前秦军队则大部逃散,淝水之战最终以东晋的全面胜利结束。

image.png

  前秦真的派出了百万大军吗?实际参战的不过约十六万人

  古代战争史上,号称百万大军的情况并不少见,当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虚张声势,例如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大军八十余万,其实手中军队不过十余万。不过,淝水之战中,前秦倒是的确调动了上百万大军,只是并没能彻底完成集结而已。

  根据史料考证,淝水之战中前秦动用的军队一共多达112万,而这百万大军,主要是由苻融的先锋军团和苻坚的主力中军所组成,其中兵力配置大致如下:

  1、苻融的先锋军团:25万。这支军队以苻坚之弟苻融为主帅,另以慕容垂、张蚝等人为将,这路军队于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八月出发,向寿阳方向进军。不过,由于慕容垂率领的五万大军仍然在襄阳地区对抗桓冲军团,因此实际抵达寿阳的,只有二十万军队。后来,苻融又分出五万军队,交由麾下大将梁成率领,跑去进攻了洛涧的胡彬。

  2、苻坚的主力中军:步兵60万、骑兵27万。为了消灭东晋,苻坚可以说是举国动员,从建元十九年(383年)七月开始,苻坚便下令在全国征兵,标准为“十丁抽一”。而在苻融军团出发之后,苻坚也开始下令各地征调军队向前线集合。

image.png

  我们知道,在通讯手段和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想要完成全国性的征兵,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而从苻坚下令举国征兵,再到军队出发,中间仅仅相隔了一个多月,而正因时间如此紧张,以至于苻坚的主力军队,并未能按照原定计划集合完毕。

  1)幽州、冀州征调的军队,未能抵达战场。要知道,幽州距离彭城长达两千多里,在古代那种条件下,从命令下达到征调军队,再到出发前的各种准备,一个多月的时间根本来不及。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路原本计划为自彭城南下的军队,最终没能抵达战场。

  2)梁州、益州抽调的军队,未能顺利出发。这路军队原定计划走水路,顺流而下进攻荆州,然而由于时间太过仓促,这支军队最终非但没能顺利出发,就连运输军队的战船,都没能凑齐,战争便已经结束了。

  3)苻坚亲率的主力军团,只有八千抵达战场。这支军队数量最为庞大,其中由苻坚亲率麾下军队自长安出发,然后在项城与各地军队会合。然而,当苻坚率军抵达项城之后,却发现各地抽调的军队根本没能按时完成集结,而已经抵达的军队也是一团乱糟糟的局面。与此同时,苻坚接到了苻融已经攻克寿阳的消息,眼看大军根本来不及出发,于是便“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

image.png

  如上所述,苻坚原本计划的八十七万大军,实际上最终抵达前线参战的,仅仅只有八千人而已。至于苻融率领的先锋军团,最后留在决战前线的,满打满算也不过15万而已。也就是说,虽然苻坚先后调动了上百万军队,但实际最终参战的,仅仅只有16万左右。

  前秦之所以遭遇惨败,苻坚本人责任重大

  即使前秦军队没能最终完成集结,但前线的军队仍然比东晋多出一倍,如此情况之下,前秦之所以最终兵败,身为前秦天王的苻坚,可以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前秦内部不稳,东晋众志成城。淝水之战爆发时,距离前秦统一北方不过刚刚过去六七年,由于此前北方政权太多,而民族成分又太过复杂,此时的前秦更多只是军事层面上的统一,内部尚未完全稳固。当时前秦内部不少人都坚决反对再起战端,其中便包括重臣王猛,他在临死之前还在劝阻苻坚放弃南下。然而,苻坚却根本没有给国家休养生息的时间,反而在“粮草不丰、人心厌战”的情况下大举进攻东晋。事实也是如此,就在前秦南下之际,负责镇守洛阳的北海公苻重便翻盘了,虽然这次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但足以说明前秦内部的不稳。而东晋方面,虽然长江防线分别由桓氏谢氏掌控,但谢安早在太元元年(公元376年)执掌朝政后,便开始调和双方的矛盾,从而使得淝水之战时双方能够携手抗敌,肥水决战前桓氏精锐尽出牵制前秦军队,便是谢安努力之下的结果。

  2、前秦军心不稳,东晋精锐军队。前秦虽然号称出兵一百多万,然而不仅抵达前线的军队数量较少,且这种举国征兵,“十丁抽一”的征调,虽说能够迅速凝聚起庞大的兵力,但那种从民间临时征调的军队,军心士气又如何保证。事实上也是如此,当苻坚的前锋在肥水战场遭遇惨败之后,原本在项城集结的大军,便迅速逃散的一干二净了,仅仅只有鲜卑慕容垂部的几万人马还算完整。而东晋方面却不同,虽然兵力方面处于劣势,但却是在精心挑选之后,经历了长达六七年训练的精锐北府兵,这是一支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军队,在前秦军队溃败之下,基本可以说是单方面的屠杀了。

image.png

  3、前期轻敌狂妄,后期草木皆兵。苻坚对于内部的问题其实也并非没有意识到,但他却寄希望于“有众百万,资杖如山”的兵力优势和“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庞大军威,从而意图吓退或迅速征服东晋,这显然就是一种极度轻敌而又自傲狂妄的表现。然而,当梁成所率的五万军队被刘牢之全歼于洛涧后,眼看军心士气迅速下降,包括苻坚在内的前秦军队又产生了畏敌的情绪。当苻坚与苻融登上寿阳城楼,望见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的情形后,竟然对苻融说“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甚至已经是“忧然有惧色”。主帅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普通士兵,而这也是当朱序一通扰乱军心的举动之后,前秦大军便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苻坚用人不择贤愚、赏罚失明也是个重要因素,他对于汉族官员始终怀有戒心,却太过宠信那些投降前秦的投机分子,不听衷心耿耿的部下建议,反而对慕容垂等人的阿谀奉承倍加赞赏,结果不仅导致自己战败,最终就连前秦也就此崩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