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拥有许多优势,为什么他最后还是输给了李世民?
2021-06-29 10:45:55 常何 张亮 李建成 王世充 李世民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建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李建成和李世民手下都是人才济济,李建成的手下有王珪魏征、韦挺、 李纲、 窦轨、 裴矩、 冯立、 谢叔方、 唐宪、 罗艺、 薛万彻等。

  李世民则拥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段志玄、尉迟敬德、侯君集、秦叔宝、程知节、张公谨、张亮、屈突通、长孙顺德等人。相对来说,李世民阵营的人才质量更高些。尽管如此,身为太子的李建成还是拥有许多优势,可是为何他没能笑到最后?

  1.李建成太子之位虽然让他在夺位之争有很大优势,但是也使他麻痹大意最后丢了性命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并且立李建成为太子。名分已定,让李建成在夺位之战中占有很大优势,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

  其中最不利的就是身为太子,李建成再不用冲锋陷阵,他和李渊一样稳居大后方。这样的结果导致他无法建立军功,也错过了网罗军事人才的机会,使他在日后与李世民的对决中缺少优秀的大将。

  而李世民则凭借着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既建立了赫赫战功,还趁机网罗了大批人才尤其是军事人才,这些人才成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的骨干力量。

  另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使他继承皇位名正言顺。他得到了皇帝、朝中大臣和后宫嫔妃的大量支持。

image.png

  正因为拥有如此巨大的优势,使李建成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惕,没有早日解决掉竞争对手李世民。

  比如有一次李渊和李世民到齐王府,李元吉安排了刺客准备干掉李世民,但是被李建成制止了。这倒不是李建成心慈手软不想杀李世民,而是他觉得自己优势明显,犯不着用这种非常手段解决李世民,毕竟这样杀死李世民不好向李渊交待。

  还有魏征当时也是李建成的手下,他多次劝说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但是都被拒绝了。玄武门之变后魏征对李世民说:“如果太子采用我的计谋,又怎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甚至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向李渊状告李建成秽乱后宫,李渊准备第二天召李建成和李世民对质。这个消息被张婕妤探知,她急忙通知李建成让他第二天不要入朝。李元吉也劝李建成托病不去。但是李建成拒绝了,他说如果不入朝怎么了解情况。

  最终李建成在巨大优势的支撑下,信心满满地走向了鬼门关。李建成可谓是成也太子败也太子。

  2.李世民的策反工作更有成效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有一句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其实人才一直都很重要,特别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皇位,双方都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为此双方除了培养自己的人才势力,还把眼光放到对方阵营,策反对方的人才。

  在这方面李建成完败于李世民。李建成虽然十分重视收买李世民阵营的人,但是他的策略不当,李建成把李世民阵营的高级军官作为收买的主要对象。

  比如李建成曾经派人送了一车金银珠宝送给尉迟敬德想收买他,但是被拒绝了,尉迟敬德还把这事向李世民汇报。后来李建成又用重金拉拢李世民的另一员猛将段志玄,也没能成功。

  反观李世民的策反工作则十分务实,他把策反对象锁定为李建成阵营中的中下级军官。

image.png

  比如李建成阵营的常何、王晊都被李世民收买。常何在玄武门之变当天负责守卫玄武门,王晊是李建成的心腹,他向李世民透露许多李建成的情报。

  从双方策反的成效来看,李世民比李建成高明多了,李建成把策反目标定为李世民的高级将领,这些人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很难收买。李世民的策反工作则高明多了,他选了李建成阵营中占据重要岗位的中下级军官,这些人忠诚度比高级将领低,但是又能掌握到核心信息,具有重大的价值。

  3.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向李渊状告李建成秽乱后宫其实暗藏杀机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突厥进犯大唐,李元吉主动请缨去抵抗突厥,他趁机抽调李世民麾下的猛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等。

  不甘心束手就擒的李世民决定反击,他向李渊状告李建成秽乱后宫。李渊决定第二天召李建成和李世民入朝对质。

  以秽乱后宫告李建成的状,看起来好像是李世民黔驴技穷的表现,因为宫廷丑闻这种事,除非是抓奸在床,不然很难证实。其实这是李世民真正高明之处!

  一是这种宫廷丑闻皇家不愿意张扬,因此李渊只召集了少数大臣、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来对质,这样跟随李建成入宫的人不多,提高了伏击李建成的成功性。

  二是可以麻痹李建成。它会使李建成认为李世民已经毫无办法,只能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来诬陷自己。而李建成身正不怕影子歪,大可以放心上朝和李世民对质,最终结果将证明李世民是诬告,那么李世民的政治生涯就结束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就稳了。

  正是在这种自信的心理支撑下,李建成拒绝了张婕妤和李元吉不要入宫的建议,跳进李世民设下的圈套。

image.png

  4.李世民身经百战,他出色地指挥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身经百战,在他一生的战争生涯中,除了晚年征高句丽铩羽而归,其他战役他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一场战斗,李世民出色的指挥才能使他最终赢得了胜利。

  4.1李世民率领九名心腹带兵埋伏于玄武门

  李世民以李建成秽乱后宫为由,引诱李建成进入圈套后,李世民又精心布置了政变现场。

  玄武门之变当天的值班将领是已经被李世民收买的常何。于是李世民提前带着尉迟敬德等九名心腹,伏兵于玄武门。

  4.2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身先士卒射死了李建成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毫无防备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到临湖殿时发现情况不对,于是调转马头准备回府。

  这时李世民从后面追赶上来,李元吉向李世民连射三箭,由于心慌没有射中。李世民却一箭射死了李建成,随后在尉迟敬德的帮助下杀死了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的结果可以看出李建成由于做了太子后久疏战场,他来不及做出反抗就被射死,李元吉作为一名骁将还是做出了反抗,只是他的心理素质不过硬,箭法有失水准。李世民由于一直征战沙场,保持了高超的武艺和心理素质,因此一举将两位对手杀死,为政变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4.3被历史掩埋的主战场:太极宫

  由于李世民篡位后篡改了历史,他故意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战场从史书上抹去了,这就是李渊所在的太极宫,这里才是最重要的战场。

  纵观历史上的政变,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控制或者杀死当时的首领,许多政变失败就是没有做到这点。比如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最后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没能控制住他们的父皇。

  因此史书记载的玄武门之变时李渊还在泛舟湖上,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李渊作为帝国老大,在天子脚下两派武装发生了血战,他怎么可能一无所知还在泛舟湖上,并且一见到尉迟敬德就乖乖地交出权力。

image.png

  因此,真相就是李世民派兵进入太极宫,控制住了李渊,这样万一玄武门战场失利了,李世民还可以挟天子令诸侯。

  手下人才济济的李建成最后被杀,实在不是他无能。借用电视剧里的台词: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李建成只能感慨自己命运不好,遇到了不世出的天才李世民,既生成,何生民!估计是李建成最大的心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