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观园诗社的收官之作,其实说的是湘云和黛玉的悲剧

  《红楼梦》中的中秋夜即景联诗,几乎是大观园诗社的最后一场诗,这场大观园诗社的收官之作,其实说的是湘云和黛玉的悲剧,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话说林黛玉史湘云在中秋夜贾母夜宴之时,有感于身世飘零孤苦无依,相约来到山下的凹晶馆。听着远处传来的笛音,仰望山顶贾家一家团圆,明月当空落于水中,只觉此时此景不可无诗。

  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加上后面赶来的妙玉,将离丧女儿之悲,在阖家团圆的中秋夜彻底展现出来,是为薄命女儿注解。

  (第七十六回)正说间,只听笛韵悠扬起来。黛玉笑道:“今日老太太、太太高兴了,这笛子吹的有趣,到是助咱们的兴趣了。咱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湘云道:“限何韵?”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用第几韵。若十六根,便是‘一先’起。这可新鲜?”湘云笑道:“这倒别致。”于是二人起身,便从头数至尽头,止得十三根。湘云道:“偏又是‘十三元’了。这韵少,作排律只怕牵强不能押韵呢。少不得你先起一句罢了。”黛玉笑道:“倒要试试咱们谁强谁弱,只是没有纸笔记。”湘云道:“不妨,明儿再写。只怕这一点聪明还有。”

  中秋夜即景联诗,仍旧还是“十三元”的韵。当初第一社海棠诗时,贾迎春掣出来的同样是“十三元”的韵。

  正所谓有始有终,也注定这次联诗,是大观园诗社的最后一次。

  本文将粗浅地解读一下,大观园联诗的大概意思,后文再就细节精彩诗句再作解读。

图片.png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三五中秋夕”,八月十五是为中秋节

  林黛玉这个开篇,与当日王熙凤的“一夜北风紧”相同,都是用了俗话。

  “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中秋夜宴一如元宵夜宴那般热闹,满天星斗与月同辉。

  史湘云这句注意要联系贾母元宵节听萧,中秋节听笛的伏笔。湘云还是贾母的传声筒。且与下文出现的星斗呼应。

  “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到处都是合家欢乐的音乐之声,家家推杯换盏共庆团圆。

  林黛玉自幼离丧,对团圆有向往。点出此时此刻她的耳中听得笛音,眼中见到贾家夜宴的情景。

  “谁家不轩。轻寒风剪剪”,酒到酣处,各家各户都打开窗户,不顾外面中秋日渐寒冷的秋夜冷风。

  史湘云渲染出团圆夜宴合家欢乐的氛围,却也带出窗外的寒意逼近,契合当时天气。

  史湘云性格乐天,林黛玉羡慕团圆,她却融入热闹。不过热闹背后的含义去也透露出她的“孤独寂寞冷”。

  这句更是曹雪芹笔下隐喻贾家末世,人在家中坐,祸已将临头的紧迫感。

  不过林黛玉认为“谁家不启轩”好,但“轻寒风剪剪”不好,皆因这是曹雪芹在刻意铺垫氛围,必然要有的俗句。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良辰美景置于欢乐喧哗之中,到底辜负了月色。成年人可笑的为争月饼引起争执。

  “争饼”被史湘云说杜撰,典出《洛中纪异》:唐僖宗一次吃饼味美,叫御厨用红绫扎饼,赐给在曲江的新进士唐代重进士,老年中举亦以为荣。徐寅诗说:“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馅来。”

  黛玉借争吃月饼,表达年老者名利心仍重,故“嘲”之。这句一语双关。

  既点出贾赦贾政兄弟因继承闹“不和”,又暗示贾家不知进退。

  前文解读“凸凹”就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危”,处江湖之远则“安”的意思。

  贾家富贵几十年如黄发老朽,仍旧放不下名利。更可怕在于兄弟阋墙的可悲。

  另外,争饼也要与端午节林黛玉说袭人晴雯争粽子吃联系,暗示钗黛之争。

  “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小儿女争抢分食西瓜的情景也有意思。桂花盛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中秋夜宴又叫瓜饼酒,贾家都要吃月饼和西瓜,也是祭月的贡品。但这里有隐喻。

  老人争吃月饼,寓意老不知足。

  少年分食西瓜,寓意功利心重。

  贾宝玉贾兰贾环的中秋诗,写出各自的结局和未来,其实也是一种“争”。“分瓜”就是指分利,利益之争,分而食之。

  妙玉给薛宝钗喝茶的“(分瓜bān)瓟斝”,分瓜bān字就是左分右瓜,暗指薛家来贾家攀附分利。

  林黛玉上句讲贾家的外部现实,史湘云下句讲贾家的内部现实。各有影射。

  “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金萱花开得旺盛,与桂花争辉。灯火通明照耀着豪门夜宴的奢华富贵。

图片.png

  金萱又叫黄花菜和忘忧草,更代指母亲。

  史湘云说林黛玉犯不着为“她们”称颂,就是指贾母带着众子孙团聚,薛姨妈带着众儿女团圆,她俩无父无母孤苦伶仃,犯不着写这些自己没有的,替人家歌颂。

  这句也对应贾母被贾赦讽刺偏心,进而闻笛伤心落泪,预示伤心人别有怀抱,人心难以知足。

  “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众人觥筹交错打破了花园的静谧美好。行酒令猜谜语的人都要遵从令官的“旨意”。

  曹雪芹无疑有暗示皇权的唯一性,属于夹带私货,与贾家日后抄家契合。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宴会上既有射覆的高雅,也有三宣牙牌令的通俗。更有摇骰子猜点数的“抢新快”。

  豪门酒宴之上的富贵乐事,合了刘姥姥游大观园和贾宝玉生日的数场宴会旧事。林黛玉一听就乐了,说有趣。

  “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击鼓传花赏罚分明最是喧闹。灼灼月华仿佛在院落中摇晃。

  这句有酒酣耳热,不能自持的意思。再次讲到月色。

  “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天地万物皆笼罩在月光之下。赏罚不分宾主都是一家人。

  注意“月”代表皇帝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贾家是臣,想要富贵绵长,需要得到皇帝庇佑。皇帝不庇护,就是“无天佑(吴天佑)”。对照元春省亲。

  “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对月吟诗的是姐妹二人。沉浸在诗句之中倚槛构思。

  林黛玉对家庭有向往,常常提起人家团聚。

  史湘云自得其乐,将她二人作诗的情景写在诗中。

  “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诗人依门思索描绘出此情此景的佳句。而众人酒都喝尽,兴致仍在。

  此处对应出雅与俗,也是她们二人对月联诗,贾家豪宴接近尾声诸人开始“散”场的意思。

  “更残乐已谖[xuān]。渐闻语笑寂”,四更尽了,音乐声也止了。欢声笑语渐渐远去,四周开始寂静。

  道尽曲终人散的情景,月下园林恢复美感,却也透出孤独。至此才到了林黛玉和史湘云自己的情况。史湘云才说是时候了。

  “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剩下月光挥洒下来如轻薄的霜雪一般。能见到台阶上生长出来朝华一瞬的朝菌木槿。

  林黛玉说越来越难,只因没了繁华就没了堆砌,回归自我要难写,需要动真格的。

  曲终人散后的寂寞,就像台阶上的菌团显露出来,预示欢笑与女儿青春如昙花一现

  “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傍晚的灯火,在夜合欢花闭合时就已经点燃,如今依旧通明。溪水从假山石后湍急的泻出,增加了一丝冷意。

  朝菌指朝生夕死的台痕菌类。

  夕棔指昼开夜合的夜合欢花。

  两者都表示美好弹指一瞬。

  林黛玉上句好,史湘云下句妙。此处她还思索一下才想出“棔”字,林黛玉都赞叹她留下了好的。更赞叹“秋湍”更好,将静打破,彻底灵动起来。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落叶都被风吹聚到山脚。婺女星孤高的挂在了天上。

  云根指山脚。古人认为云生山根处。而落叶归根,也表明家的意思。

  林黛玉本意是说自己像婺女星一般,孤零零在异乡,眼看着人家团圆。但这句确实与中秋无关,史湘云总说她不要总提人家的团圆,羡慕人家的好。便说她又“溜了”也不错。

  其实这还是曹雪芹作伏笔,影射黛玉不日又将远去。

  “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月亮的光辉越发盛大。玉兔正在桂树下捣长生不老药。

  史湘云将林黛玉的“溜了”拉回来,再写天上的月。引用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得长生的故事。

图片.png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嫦娥没等丈夫后羿,私自服下长生药后,飞奔月中广寒宫。月亮的光辉掩盖了天上星辰,却造就一对“牛郎织女”。

  嫦娥奔月后与丈夫后羿天人永隔,情况与牛郎织女一样天上人间两相望。代指宝黛生离死别。

  “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有人乘坐仙槎去到织女星处,遇见了牛郎织女。月缺月圆不能够强求。

  牛郎织女生离死别,是林黛玉和史湘云未来将要面对的“大苦”,二人皆有此句为日后伏笔。恰是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等到月底月初天上无月,只有月魂留存在心。一夜未睡,更漏即将干涸,天就要亮了。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窗前的灯火也已经油尽灯枯。池塘上陡然掠过一只鹤,在眼中和池中留下影子。

  “冷月葬花魂”。月光凛凛之下,花的魂魄就仿佛埋葬在这皎皎月色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