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夺荆州后杀关羽:战略转折下的必然选择
2025-10-17 10:45:21 武圣人 张飞 刘备 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然而,东吴吕蒙趁机“白衣渡江”,奇袭荆州,断绝关羽退路。孙权在已控制荆州的情况下,仍坚持处死关羽,这一决策并非冲动之举,而是基于战略、政治与军事的多重考量。

  一、战略破局:打破“孙刘联盟”的必然性

  孙权与刘备的联盟本质是“权宜之计”。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州南郡立足,逐步扩张至益州,形成跨有荆益的态势。孙权虽通过湘水之盟暂时平分荆州,但始终对刘备的势力扩张保持警惕。鲁肃去世后,吕蒙成为东吴军事核心,其战略思想与鲁肃的“联刘抗曹”截然相反。吕蒙认为,关羽“雄心虎志,非池中物”,若放任其发展,东吴将面临曹刘夹击的风险。

  从地缘角度看,荆州是东吴的“西大门”。若关羽控制荆州,东吴的扬州、交州将直接暴露于蜀汉的兵锋之下。吕蒙曾直言:“徐州易取难守,而荆州难取易守。”夺取荆州后,东吴可依托长江天险构建完整的防御体系,彻底消除西部威胁。杀关羽,则是向刘备传递明确信号:孙权已放弃联盟,转而采取独立战略。

  二、政治信号:向曹魏示好与震慑蜀汉

image.png

  孙权杀关羽的决策,带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一方面,这是对曹魏的“投名状”。关羽北伐期间,曹操曾派徐晃增援樊城,并暗中联络孙权。孙权通过杀关羽,向曹魏表明:东吴已与蜀汉彻底决裂,愿与曹魏共同对抗刘备。曹丕后来册封孙权为吴王,正是对这一政治信号的回应。

  另一方面,杀关羽也是对蜀汉的震慑。关羽在荆州经营多年,深得民心,其部将如关平、周仓等均誓死效忠。若留关羽性命,蜀汉可能以“复仇”为名发动反攻,甚至策动荆州旧部叛乱。孙权通过处死关羽,彻底瓦解蜀汉在荆州的政治基础,确保新占领区的稳定。

  三、军事考量:消除潜在威胁的务实选择

  从军事角度看,关羽的存在对东吴构成双重威胁。其一,关羽善用骑兵,其部队在平原作战中极具机动性。若关羽逃往益州,可能整合蜀汉残部,形成对东吴的持续压力。其二,关羽性格刚愎,曾辱骂孙权求婚使者,称“虎女安肯嫁犬子”,彻底破坏孙刘联盟的外交基础。这种个人恩怨可能演变为军事冲突,留下隐患。

  历史案例也印证了这一点。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曾派吕蒙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关羽尽逐东吴所置长吏,双方剑拔弩张。若此次放关羽生路,类似冲突可能再次爆发。孙权选择斩草除根,实为避免未来军事风险的务实之举。

  四、历史评价:战略转折的强硬信号

  孙权杀关羽,标志着东吴从“联刘抗曹”转向“独立抗衡曹刘”的战略转型。这一决策虽导致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却为东吴赢得了战略主动权。此后,东吴凭借长江天险与曹魏形成对峙,最终促成三国鼎立格局的稳定。

  从长远看,孙权的决策具有历史合理性。若留关羽性命,蜀汉可能以“复兴汉室”为名,联合曹魏或独立发动反攻,东吴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杀关羽虽引发刘备的夷陵之战,但东吴凭借陆逊的“火烧连营”战术取得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江东基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