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莱兹包围战发生在1944年8月,在接近下诺曼底卡尔瓦多斯省法莱兹城附近德勒、亚尔根坦、维穆捷与尚布瓦四个法国乡镇,盟军试图包围并消灭德国第7军团与第5装甲军团,是属于诺曼地登陆后深入法国内陆战事之一。
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是德国陆军元帅,因为防御能力出色,被称为"防守大师"、"希特勒的救火队员"。沃尔特·莫德尔元帅在德国陆军元帅中算是一位后起之秀,但他在德国最后时刻所表现出的军事才华,令盟军指挥官们侧目,他被希特勒本人称为"东线的救星"。
1944年12月16日,他指挥的突出部之战即阿登攻势中,他的指挥和组织才华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这一突如其来的进攻令西线盟军战线崩溃,德国最后的这场攻势最终以惨败收场。莫德尔元帅于1945年4月鲁尔战役失败,无力回天,自杀身亡。
人物经历
莫德尔1891年1月24日出生于一个德国中产阶级家庭,1909年加入德意志帝国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在凡尔登战役中负伤。一战后继续在德军中服役,历任步兵团长、陆军总参谋部训练局参谋、第4军参谋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莫德尔在入侵波兰时是第4军首席参谋长,在法国战役中为第16军参谋长。他在1940年4月被晋升为少将,当年11月首次获派高级指挥职务,他被分配指挥第3装甲师。他立即着手放弃所有组织和指挥的规条,而提拔爱戴他的人。对于激怒他的军官,他们往往要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莫德尔对于那些不服从命令或是指挥不力的军官经常加以训斥,在军官中他的名声并不好,但是却深受士兵的爱戴,因此也被称为"士兵的指挥官"他还建立了1个联合兵种培训计划,使他的部下无论其原先单位如何,一起被扔在各个特设集团:坦克人员、步兵、工兵、侦察单位一同培训等。因此,莫德尔预计到德军几个月后将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常使用的战斗群模式,而后来这将成为常规做法,它在1940年末和1941年初仍然不是德意志国防军的1个普遍做法。
入侵苏联
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第3装甲师被分配至由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挥的德国第2装甲集团中之第24装甲军。行动于1941年6月22日展开,古德里安敦促他的装甲师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这对莫德尔颇为适合,直至7月4日,由他领导的装甲集团先遣人员已经到达第聂伯河,因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令他获得了骑士铁十字勋章。但是,强渡第聂伯河是另一回事,由于红军准备保卫河岸防线。第3装甲师的先锋被苏联第21军团赶回对岸,直到7月10日,德军才有能力渡河。此行动中,莫德尔获得了更多的部队支援,他指挥的部队被改编分成3组:1支强大的步兵部队将渡河,建立1个桥头堡,1支机动装甲集群将穿过桥头堡,并继续前进,和1支火力支援群包括其几乎所有的火炮。该计划进行得非常成功,并几乎没有任何伤亡。接着的2个星期是艰苦战斗,以掩护装甲集群的侧翼,在此期间,他被分配到第1骑兵师与第3装甲师组成1个"莫德尔战斗群",然后攻击并击溃在罗斯拉夫尔附近集结的大量苏联军队。
斯摩棱斯克陷落后,希特勒下令改变进攻方向,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向南进入乌克兰。其目的是包围在基辅的苏联军队,因此需要在缺乏支援下前进275公里(172英里),第3装甲师将再次成为先锋。1941年8月24日至9月14日莫德尔向苏联西南方面军发动闪电进攻,他告诫部下,速度就是一切。当第3装甲师在罗克费特沙与南方集团军的第16装甲师会师时,包围圈终于形成。虽然他需要数天来消除一切抵抗,基辅附近的包围圈已被封锁。
在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初期,莫德尔通过他的个人努力,按古德里安的要求实现快速的前进步伐。他已经承受了大量风险,在1个地点上第3装甲师只有10辆坦克作战;但他的胆略和应变技巧(对手的战术无能),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莫德尔的决定为他的士兵结束了战争,但他自己没有什么希望见证战败的后果。他在解散他的司令部之前,他对参谋人员说:"是否你们已造了一切事情以证明我们在光明的历史中之作用?有什么可以留给一名战败的指挥官?在古代,只有毒药"。他自杀的决定是保密的,尤其是当他得知苏联人控告他犯下战争罪行,特别是在拉脱维亚的集中营杀死577,000人和驱使175,000人进行苦役。当试图在战线自杀性的战死无果而终后,他在1945年4月21日于森林向头部开枪自杀。该位置,位于与杜伊斯堡和拉廷根村庄之间,即是现今城市拉廷的一部分。据报,希特勒在得知曾经是心腹爱将的莫德尔自杀后,说道"如果莫德尔做的到,那么我也可以"。9天后(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举枪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法莱兹包围战发生在1944年8月,在接近下诺曼底卡尔瓦多斯省法莱兹城附近德勒、亚尔根坦、维穆捷与尚布瓦四个法国乡镇,盟军试图包围并消灭德国第7军团与第5装甲军团,是属于诺曼地登陆后深入法国内陆战事之一。
背景
盟军在诺曼地登陆成功后,在6至7月间进攻受阻,美国第12集团军在奥马尔·布莱德雷率领下于8月起发动猛攻,代号眼镜蛇行动的盟军装甲兵力突破行动,在面对美国第12集团军的攻击下,德军的防线自8月4日起崩溃;可是仍有一小批勇猛德军自8月7日起在摩尔坦向盟军发动反攻(代号为卢提西行动),德军最后攻势是对准部份掉队的盟军由乔治·巴顿指挥的美国第3军团,德军希望切断盟军的联系,并把盟军战线粉碎;但在盟军空中支援及窃听ULTRA得到德军装甲集群进攻之情报后,在当天傍晚德军终于无功败退,美国第12集团军收复摩尔坦。 德军反攻摩尔坦是草率不智的军事行动:当他们必须赶快往东逃出盟军包围,坦克重武器应该优先支援向东突围的德军,但在此关键时刻竟调派部队投入已无可挽回的西部战场;在这过程中德军军力进一步被削弱,给予盟军将领布莱德雷与蒙哥马利乘胜扩大包围战围困整个西线德军。
最初,盟军计划是由哈利·基华指挥的加拿大第1军团自法莱兹南方向北进攻切断德军,并与美国第3军团会师,此时第3军团正在向北进攻亚尔根坦;由于意识到德军将逃出包围,英军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元帅立即修改作战计划:把原先南北盟军会师修改为派大军阻断封闭 德勒与尚布瓦距离11英哩(18千米)路段,以免德军在此突围向东逃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法莱兹包围战发生在1944年8月,在接近下诺曼底卡尔瓦多斯省法莱兹城附近德勒、亚尔根坦、维穆捷与尚布瓦四个法国乡镇,盟军试图包围并消灭德国第7军团与第5装甲军团,是属于诺曼地登陆后深入法国内陆战事之一。
8月9日,由菲利普·德·勒克莱尔指挥的法军第2装甲师收复 勒芒 ,巴顿将军统领美国第3军团之美国第15军于8月10日受令向北进攻,12日到达艾伦康,再继续向Ecouché镇推进,最后在8月14日占领亚尔根坦(位置在法莱兹镇南方14哩(22千米)),这里正是美军布拉德利上将在经过英军统帅蒙哥马利允许后,越界至英军战线攻占的目标城镇(这决策也有艾森豪支持),也是提防加拿大军孤军深入北面,所以追上加拿-军队防区迅速改变位置,在过去曾经导致盟军防区划分上的攻守混乱;盟军大军持续向北追击,已经使当地的数千德军闻风未战先行逃窜。
在美军布莱德雷等候关键的24小时以后,8月15日蒙哥马利才正式修改好战略计划,允诺美军可以更深入北方作战;8月19日,美军第90步兵师攻占尚布瓦,在亚尔根坦镇东北方10公里,美军与加军在这里会师--加军是自北往南进攻,依照事先规划堵住大诺曼底区德军向东突围缺口。
至此同时,美军开始向西进攻,8月30日巴顿率领第3军团于曼特斯镇渡过塞纳河,法军第2装甲师则早在8月24日解放巴黎。
同时在北面,蒙哥马利在的卡昂以南发起新的进攻,在最初的攻势中加拿大第1军团在8月9日实施总计行动,在最初的突破后,进展开始减慢,虽然整天遭到空中攻击,德军(包括武装亲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仍然对盟军造成巨大损失,德军在8月16日在法莱兹北面林地裹亦对加拿大军第2步兵师进行坚强抵抗,而法莱兹则在8月17日被攻占。
加拿大军第4装甲师在8月18日占领德勒,在8月19日,他们夺取了德军曾经占领的圣朗贝尔上蒂弗村及与美军在尚布瓦会师,打通了一条从法莱兹经德勒到尚布瓦的战线,抵御只有散兵游勇的德军。南亚伯达团,亦就是今天的南亚伯达骑兵队的前身,他们与加拿大阿盖尔及萨瑟兰高地团及林肯及韦兰团在圣朗贝尔上蒂弗与德军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这支加拿大军少于200人,却令德军阵亡、受伤及被俘大约3,000人。由于成功指挥了部队顽强抗击德军,大卫·居里少校因而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同时在8月18日,在加拿大军东面的由拉夫·马切克指挥的波兰第1装甲师的87辆攻占了262号山头(法文叫Mont-Ormel,波兰文叫The Mace),以阻止被围困的德军从东面发动的任何反攻,他们在此地亦可以居高临下观察由尚布瓦到维穆捷的道路(现在已是唯一可逃出包围圈的道路)及攻击溃散的德军,波兰军不断重复及猛烈的攻击,特别是在8月20日,当武装亲卫队第2装甲军逃出包围圈时,他们从维穆捷攻击及突破,波军共有325人阵亡、1,002人受伤及114人失踪,他们在8月21日由加拿大第21装甲团替代,而德军大约有2,000人阵亡、5,000人被俘及有359辆车辆被击毁。
由于在南面的美军及法军、西面的英军及北面的加拿大军及波兰军的联合进攻,德军在8月10日已知道自己面临被包围的危险,但阿道夫·希特勒仍然要求在阿夫蓝士发动另一次反攻,而不是宣布撤退。
在8月15日,希特勒用瓦尔特·莫德尔代替京特·冯·克鲁格陆军元帅,克鲁格在当天离开他自己的指挥部,希特勒在7月20日密谋案后已怀疑冯·克鲁格是抵抗组织的成员,之后宣称冯·克鲁格尝试率领其部队向西方盟军投降,但由于不能与盟国特命全权大使联系而失败,而实际上克鲁格(有其他德军军官证实)自己乘坐的车辆被盟军的战斗轰炸机围困及在盟军的空中攻击下不能行动直至日落,盟军没有向冯·克鲁格提出任何投降的条件,数天后冯·克鲁格自杀身亡。
第二天,德国第7军团及第5装甲军团剩下的150,000名士兵几乎完全被包围,希特勒最后命令德军撤向塞纳河,实际上,撤退已从8月14日开始(由布特曼·克里斯多夫·冯·葛斯朵夫男爵策划),希望能救出剩下的德军装甲师,德军步兵在没有任何支援下在波卡基冲出重围,由于意图到达狭窄的法莱兹走廊及逃生,德军逃跑时毫无纪律可言。
在整个诺曼底战役中,盟军的皇家空军第2战术空军及美国陆军第9航空队控制了整个战场的制空权,但德军在实际上只付出较少代价,因为他们分散及掩饰自已的防守位置和只是在晚间移动,但在8月7日的摩尔坦反攻中,他们改为在日间移动及损失因而增加,现在他们被压迫在一个狭窄的口袋内及尝试在日间突围,在盟军的空中及炮火攻击下变得大混乱,而燃烧的车辆冒起的浓烟覆盖了战场上空令盟军飞机难以寻找攻击目标,在一次皇家空军的攻击中,德军损失了175辆坦克及数百名士兵。
德军的撤退变成危急的溃退,他们沿着自己所说的在尚布瓦、圣朗贝尔、德勒及图尔奈下佛尔几条村庄之间的死路(Todesgang)逃命,直至8月21日,经过法国神父格里蒂·格罗德克与德军战地司令谈判后,在包围圈内剩下的德军被命令放下武器投降。
结局
虽然约有100,000名德军因为盟军合围的延迟(其中很多都负伤)而成功撤出,但是还是留下了40,000至50,000名士兵成了战俘,超过10,000人阵亡。道路因为堆满了被击毁的车辆,而变得难以通行(原有880辆坦克及突击炮,损失了730辆)。没有一个装甲师从诺曼底撤出后,还能拥有超过15辆坦克。在塞纳河以西战斗的56个步兵师中,有18个全军覆没,有一个军团指挥官、4个军级指挥官及14名师长被俘,德军损失了大约10,000门火炮及军车,在8月22日,只有武装亲卫队第九霍亨斯陶芬装甲师及教导装甲师能拥有超过15辆完好的坦克。
加拿大军同样承受了惨重的损失,约有5,500人阵亡、负伤或失踪,其中有1,470人阵亡。波兰军则损失了1,441人,其中有325人阵亡,114人失踪。
一些指挥官及战争历史学家对不能俘获大量德军提出疑问,造成及缩小包围圈是盟军巨大的成功;但是有一些观念,虽然封闭了包围圈,送交当局审处的战俘应该非常多,因此有一些人断言波兰军处决了一定数量的德军战俘,因为这时候德军正残酷地镇压华沙起义。
美军向北的进攻终止于友军分界线,布莱德雷没有要求移动分界线(不是不正常的程序),而蒙哥马利亦没有建议这样做,虽然有需要避免友军错误交火,及快速推进的单位可能成为友军误击的受害者如果会师时缺乏良好协调,改变友军分界线不一定做成自伤残杀,布莱德雷亦声言他希望有一支强大的而不是一支力量不足的部队及过度延伸的部队封闭包围圈,但是,第15军在封闭包围圈前向东的进攻掩饰了这个事实。
在各方面的个人个性影响下,争论非常炽热,特别是在战争后出版的回忆录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乔治·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是一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乔治·巴顿作战勇猛顽强, 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最具个性和人性的人。使之成为第二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军事明星。
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传统家庭。18岁时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后获得入西点军校的保送资格。1909年6月,巴顿军校毕业,随即以少尉军衔赴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部队服役。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美国面临战争。巴顿的军事才能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认为他是能在战场上战胜快速机动的德军的优秀将才。1940年7月,马歇尔批准组建装甲师,巴顿受命组建一个装甲旅,并被晋升为准将。同年,巴顿被任命为第二装甲师师长,晋升为少将。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德日意宣战。1942年1月,巴顿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11月,巴顿率领美国特遣队4万多名官兵横渡大西洋,在法属摩洛哥海滨登陆,经过74小时的激战,终于迫使驻摩洛哥的德军投降。北非登陆的成功,为盟军顺利地完成北非战局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巴顿被任命为美国驻摩洛哥总督。
1943年3月5日,巴顿临危受命,接任被隆美尔击败的美第二军军长,他从到达第二军的那天起,便全力以赴地整肃军纪。迅速改变了全军涣散的软弱状态。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第二军向德军发起进攻,一路猛攻猛打,进展迅速,很快与英军在突尼斯北部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
突尼斯战役不久,巴顿晋获中将军衔,升任美第7集团军司令。1943年7月9日,盟军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巴顿率美第7集团军攻取巴勒莫,随后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德军退到意大利本土。
1944年任第三集团军司令,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底登陆,指挥装甲兵团横扫欧洲,直至奥地利,9个月间,歼敌140万,解放大小城镇1.3万座,且相对伤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擢升四星上将,任巴伐利亚洲军事长官,15集团军司令。战争后期,巴顿因殴打士兵遭到媒体抨击(即“打耳光事件”),引起盟军总部的反感。战争结束不久,他又在正式场合出言不慎,被媒体加以利用,使他在军中的地位更受到影响。
1944年12月,巴顿率第3集团军在阿登地区击退德军的大反扑,解救了被围的盟军部队。1945年3月,巴顿再次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1945年5月初,巴顿的第3集团军一直推进到奥地利边境方才住脚。在9个月的推进过程中,巴顿部队歼敌140余万,取得了惊人的战果。4月16日,巴顿被晋升为四星上将。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战结束。巴顿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州军事长官。
1945年12月9日,巴顿在外出打猎时突遇车祸而受重伤,12月21日在德国海德堡一家医院辞世,享年60岁。
在美国军事历史上,没有那一个军事人物像巴顿那样更能征服人们想象力。他在一战中创造了美军的装甲作战,并被公认为二战中美军最为杰出的作战指挥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巴顿组建了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他因此获得“美国第一坦克兵”的美誉。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1932年,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下,当时是少校的乔治·巴顿参与军队对酬恤金进军事件的镇压活动。1939年授命组建装甲旅,晋升为准将。1911年12月,巴顿进入陆军参谋部任职。1912年夏季参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取得五项全能项目的第五名。同年底在陆军参谋部办公室临时任职,一度担任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和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间在《陆海军杂志》上撰文建议改进骑兵军刀获得采纳,他设计的2万把“巴顿剑”被配发到美国陆军部队,使他崭露头角。1913年夏自费赴法国学习剑术。1916年任潘兴将军的中尉副官,两年后升任上尉。1917年随潘兴将军赴法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行动。1940年12月晋少将,任第2装甲师师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之后,巴顿1942年任第一装甲军军长,同年8月率部渡大西洋登陆北非。占领法属摩洛哥。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1943年率领美军与英国将军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国军队肃清了北非德军,1943年3~4月任美第2军军长。晋升为中将,任第一军团司令,7~8月指挥美第7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4年在英国就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1日率部投入战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尔后协同盟军其他部队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逃敌。阿登战役中,奉命率部驰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击退德军进攻。
1945年3~5月率军突破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进抵捷奥边境。9个月间,歼敌140万,解放大小城镇1.3万座,且相对伤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擢升四星上将,德国投降后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同年10月转任第15集团军司令。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期间,巴顿因殴打士兵遭到媒体抨击(即“打耳光事件”),引起盟军总部的反感。战争结束不久,他又在正式场合出言不慎,被媒体加以利用,使他在军中的地位更受到影响。1945年12月9日,打猎途中遇车祸受伤,12月21日殁于德国海德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虽然约有100,000名德军因为盟军合围的延迟(其中很多都负伤)而成功撤出,但是还是留下了40,000至50,000名士兵成了战俘,超过10,000人阵亡。道路因为堆满了被击毁的车辆,而变得难以通行(原有880辆坦克及突击炮,损失了730辆)。没有一个装甲师从诺曼底撤出后,还能拥有超过15辆坦克。在塞纳河以西战斗的56个步兵师中,有18个全军覆没,有一个军团指挥官、4个军级指挥官及14名师长被俘,德军损失了大约10,000门火炮及军车,在8月22日,只有武装亲卫队第九霍亨斯陶芬装甲师及教导装甲师能拥有超过15辆完好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