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计出何人,影响几何
2025-05-22 13:44:06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计谋在历史上声名远扬,它深刻地影响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为曹操势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究竟是谁提出了这一影响深远的主意呢?

袁绍阵营:沮授首提“挟天子”构想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袁绍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广泛的地盘,成为了一方诸侯。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袁绍的谋士沮授曾向他提出建议:“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沮授敏锐地察觉到,汉献帝虽是傀儡皇帝,但毕竟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若袁绍能将汉献帝迎接到邺城,以皇帝的名义向天下发号施令,必然能在政治上占据主动,在与其他诸侯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然而,袁绍为人优柔寡断,在听取了其他谋士如郭图淳于琼等的反对意见后,最终拒绝了沮授的建议,错失了这一绝佳的战略机遇。

曹操阵营:毛玠献策“奉天子”策略

与袁绍不同,曹操阵营中的谋士毛玠也提出了类似但更具前瞻性的建议。早在初平三年(192年),毛玠就向曹操进言:“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毛玠准确地洞察了当时的局势,他认为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若曹操能奉迎天子,以天子的名义来号令其他不肯臣服的诸侯,同时发展农业,储备军资,就能够成就王侯霸业。曹操对毛玠的建议极为赞赏,并虚心接纳,任命毛玠为他的幕府功曹,负责选用人员之事。

虽然毛玠的原话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与“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两者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都是利用皇帝的名义来增强自身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很可能是在毛玠建议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曹操实施:计谋成就霸业根基

曹操在听取了毛玠的建议后,开始积极谋划迎奉汉献帝之事。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谋士荀彧等人的支持下,将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并迁都至许都(今河南许昌)。从此,曹操便以天子的名义对各地的诸侯王施加影响。他借天子之命让袁绍去打公孙瓒,又策封东吴的孙权等,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政治优势,整合了北方的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对曹操势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曹操获得了极大的主动权,成为了东汉朝廷的实际掌控者,其他诸侯在名义上都不得不听从他的号令。在经济上,曹操通过屯田等政策,解决了军队的粮草问题,为长期的征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军事上,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师出有名,吸引了众多人才投奔,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这一策略为曹操后来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成为了东汉末年最具实力的诸侯之一。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计谋最初由袁绍的谋士沮授提出,但袁绍未能采纳。而曹操的谋士毛玠提出了类似且更具可行性的建议,曹操积极实施,最终凭借这一策略在乱世中崛起,成就了一番霸业。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展现了谋士们的智慧和眼光,也反映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正确的战略决策对于势力发展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子通与伍云召:乱世中的风云际会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