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唐灭百济之战经过:百济王国被唐新联军所消灭
唐灭百济之战经过:百济王国被唐新联军所消灭

朝鲜半岛上曾经也存在着三个国家,百济,高句丽,新罗。唐初百济联合高句丽,阻碍新罗和唐朝交通与进贡事宜。唐高宗屡次下诏威吓百济无果,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唐朝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帅... [详细]

04月20日 17:26
唐灭百济之战的背景:新罗被高句丽 百济围攻
唐灭百济之战的背景:新罗被高句丽 百济围攻

朝鲜半岛曾经存在着三个国家,其中百济、新罗同为唐朝藩属。唐高祖时,曾册封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百济王。百济恃仗高句丽支持,多次侵犯新罗,二者结为世仇,武装冲突不断。唐太宗诏谕扶余璋,劝其勿侵... [详细]

04月20日 17:20
罗贯中的特意安排:三国演义中吕布拜董卓为干爹
罗贯中的特意安排:三国演义中吕布拜董卓为干爹

《三国演义》里,吕布有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再加上亲爹,被张飞骂作是“三姓家奴”。可是翻开《三国志》,并没有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记载,可知这件事完全是小说家言。认董卓倒是有一点根据,《三国志•吕布传》... [详细]

04月20日 17:20
唐灭百济之战简介:唐朝大军消灭了百济王国
唐灭百济之战简介:唐朝大军消灭了百济王国

唐灭百济之战,是660年发生在百济和唐朝、新罗之间的战争。原因是百济联合高句丽,阻碍新罗和唐朝交通与进贡事宜。唐高宗屡次下诏威吓百济无果,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唐朝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 [详细]

04月20日 17:12
刘伯温为何要把南京通济门设计成“一艘大船”?
刘伯温为何要把南京通济门设计成“一艘大船”?

日前,南京几家媒体都报道,通济门遗址考古获突破,发现了“船形瓮城”的西北角,也就是通济门内瓮城西北角,西墙和北墙的交汇处。通济门考古现场。[$HRgetPages$]通济门是南京“内十三”城门之一,... [详细]

04月20日 17:05
没有陈平,刘邦能否这么快打下天下要打问号?
没有陈平,刘邦能否这么快打下天下要打问号?

提起汉初名相陈平,名气虽不如当时的“三杰”韩信、萧何、张良响亮,却在楚汉之争中同样举足轻重,且更富传奇色彩——张良贵族出身,萧何做过秦朝小吏,而陈平最初却是个穷得差点娶不上媳妇的平头百姓,后来竟高... [详细]

04月20日 17:06
被历史绑架的真相:楚霸王项羽并未烧毁阿房宫
被历史绑架的真相:楚霸王项羽并未烧毁阿房宫

传说中秦始皇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 [详细]

04月20日 17:00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收监女囚犯的监狱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收监女囚犯的监狱

追根溯源,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代的丛棘,亦称“棘丛”。棘,植物名,亦称“酸枣树”,多生于山中和野外,开绿色小花,叶呈椭圆形,茎上多尖刺,秋后枝干老化,尖刺更加坚硬锐利。为了惩罚战俘和奴隶,奴隶主就到... [详细]

04月20日 16:56
揭秘:汉朝汉武帝四十年征战打出中国的雏形
揭秘:汉朝汉武帝四十年征战打出中国的雏形

“中国的疆域范围自汉代以来就大体形成,这说明中国不是一个扩张主义的国家。”这是不久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在一份报告中曾说的一段话。如果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 [详细]

04月20日 16:33
揭秘:项羽在鸿门宴的酒席座次是成心侮辱刘邦?
揭秘:项羽在鸿门宴的酒席座次是成心侮辱刘邦?

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之所以为后人所知,全凭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传神描述。司马迁的《史记》多处写到鸿门宴。但详略明显相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最详,长达1605字。《高祖本纪》、《留侯... [详细]

04月20日 16:25
北宋大臣宋祁为什么会被农民当面训斥无知?
北宋大臣宋祁为什么会被农民当面训斥无知?

一千年前的农民为何敢当面训斥官员农民,可以说是一种身份,也可以说是一种职业。但不管你是否承认,农民都是自古以来最卑微的一个阶层。与之相反的则是官僚阶层,官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尊贵、显赫。几千年来,... [详细]

04月20日 07:39
解密吴楚争霸:楚国为什么会第二次放弃都城?
解密吴楚争霸:楚国为什么会第二次放弃都城?

楚军由郢都一路翻越大、小别山东北而上,吴军则由淮水一路舟船疾驶西北,两军为着相反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行军方面吴军沾了大便宜,步卒搭乘战舟,途中等于休息,楚军不然,为了这次收拾蔡国,楚军专门训... [详细]

04月20日 15:48
解密:越国没被吴国灭国的最关键原因到底是什么?
解密:越国没被吴国灭国的最关键原因到底是什么?

越都此时仅有范蠡所率甲兵三千,加上越王、文种带回的六百残兵,再加上紧急动员的各大夫之私兵家将,总数不过五千,一旦吴军兵临城下,家、国、人俱危在旦夕。勾践自知已经没有力量守城,只能放弃平原地区的... [详细]

04月20日 15:34
解密:越国霸主勾践嗜好品尝苦胆的真正原因?
解密:越国霸主勾践嗜好品尝苦胆的真正原因?

释放勾践回国的事情还是被提到了朝堂会议,伍子胥与伯嚭两位大臣意见尖锐对立,吴王难以裁判,干脆听命于天吧,当场宣布:“寡人这不是正在病中吗?若能迅速疾愈,我就赦免勾践。”伯嚭自越王入吴服役以来,... [详细]

04月20日 15:30
名将司马穰苴:霸气斩杀国君宠臣 力退大国联盟!
名将司马穰苴:霸气斩杀国君宠臣 力退大国联盟!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作为一个大国,常讲武事、长于戒备,而又能做到不穷兵黩武,这样的国家民族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这句话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司马法》,那会儿就有这样的思想,还是很... [详细]

04月20日 15:13
北魏的征兵难题:大量人员挂靠寺院无需服兵役
北魏的征兵难题:大量人员挂靠寺院无需服兵役

公元439年,北凉高僧玄高和尚被拓跋焘请到了平成,并且被重用为太子拓跋晃的老师。拓跋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子,四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尊祖制其母被赐死。因拓跋焘与窦氏深厚的感情,此后的拓跋晃也就交... [详细]

04月20日 15:11
西夏王朝元昊身后王权之争:权臣和太后穷兵黩武
西夏王朝元昊身后王权之争:权臣和太后穷兵黩武

元昊死后,没藏讹庞与群臣商议立新君之事。因元昊临终前曾留下遗嘱:传位于堂弟委哥宁令,大臣们主张按照元昊的遗诏办,但没藏讹庞坚决反对。他认为委哥宁令既没有什么战功可言,又不是昊王之子,不能继承皇位。... [详细]

04月20日 14:58
宋朝如何称呼住宅有规矩:草根百姓房子称“家”
宋朝如何称呼住宅有规矩:草根百姓房子称“家”

《水浒传》中的柴皇城,职务不高,皇城使,相当于武功大夫,正七品。他家住房虽然敞阔,精致,却只能称为“宅”。第五十三回,殷天赐带混混打伤老柴。柴进从横海郡急匆匆赶来探视,“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马”。... [详细]

04月20日 14:44
乾隆时期中国为何人口激增:雍正取消了人头税
乾隆时期中国为何人口激增:雍正取消了人头税

五千年来,古代中国一直是定耕农业国家,其重要制度譬如商礼周礼、周公制宗法、秦汉立郡县制、隋唐行均田制、明清改行混合财税制……均围绕着定耕农业而制订,一切皆以有利农耕为最高原则。古典中国文化是定耕农... [详细]

04月20日 14:36
解密:溥仪在东京审判庭审时为何不指证日本战犯
解密:溥仪在东京审判庭审时为何不指证日本战犯

1946年的8月16日,溥仪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战败投降前夕,日本方面从上而下大量销毁侵略罪证。作为日军长期占据的东北、天津、台北一带的罪证销毁更加干净彻底。于是,从物证上指证日本战犯难度... [详细]

04月20日 14:36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