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义和团的运动过程:义和团与帝国联军之间的恩怨
义和团的运动过程:义和团与帝国联军之间的恩怨

由于德国在山东的侵略行径,使得山东人民对外国侵略者极为反感。早在1897年就发生了巨野教案,山东巡抚李秉衡因此被贬职。在此之后,山东的民教矛盾有增无减。1897年,山东冠县飞地梨园屯(今邢台市威县... [详细]

09月15日 10:08
义和团运动的末日:拳民跪成一排等待清军斩杀
义和团运动的末日:拳民跪成一排等待清军斩杀

1894-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朝野对慈禧的非议巨大,西方列强也强烈要求封建的慈禧让权,还政与更开明,更容易和西方合作的光绪,实行变法,维新图强,无奈之下,慈禧只能做出让步,部分将权力交给光绪... [详细]

09月15日 09:48
义和团的简介: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的简介: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打击... [详细]

09月15日 09:30
庚子国变的结局: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出逃
庚子国变的结局: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出逃

联军的逼近,北京城危在旦夕。1900年8月12日,慈禧开始频繁地召见大臣。她一面下令大臣们迅速商定防御作战的计划,一面让攻打东交民巷的清军开始猛攻使馆。1900年8月13日,她再次给南方各省发出急... [详细]

09月14日 17:38
庚子国变:义和团庚子国变是如何引发的背景原因
庚子国变:义和团庚子国变是如何引发的背景原因

义和团起于山东,初以拜神练拳为主,后因发生教案,逐渐演变为仇教团体,自诩有神助,能避炮火,有红灯照、蓝灯照等法术。戊戌政变后,慈禧以外人偏袒光绪,保护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分子,仇外情绪更烈,山东巡... [详细]

09月14日 17:06
古代当兵就有特招:宋朝新兵入伍后要在脸上刺字
古代当兵就有特招:宋朝新兵入伍后要在脸上刺字

眼下,2015年全国夏秋季征兵工作已全面展开,多地高校大学生报名应征“入伍”。参军为何叫“入伍”?据考,“伍”字最早为最小的军队编制单位。据《周礼》记载:我国古代军队里“五人为伍”,而古代... [详细]

09月14日 16:52
盘点:古代功臣良将为什么总是遭遇“兔死狗烹”
盘点:古代功臣良将为什么总是遭遇“兔死狗烹”

自古帝王欲得王位,不是有意为之,就是不得已为之,必然会除权臣或功臣而后快。因此许多读史者对帝王卸磨杀驴的做法说辞颇多。可是到现在为止,这种现象已然屡有不绝。尽管许多帝王明知道会因做狡兔死、走狗烹的... [详细]

09月14日 14:39
官渡之战疑云:袁绍大将淳于琼因毁容而被杀?
官渡之战疑云:袁绍大将淳于琼因毁容而被杀?

古代男子也重容貌好打扮,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邹忌,《战国策》记载说他出门都要梳洗打扮一番。后世有一个潘安,因为长得美,女人见了就向他车上扔果子,于是就有了“掷果盈车”一词,此后人们形容一个男人长得好,... [详细]

09月14日 14:08
科举制度的终结: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何以波澜不惊
科举制度的终结: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何以波澜不惊

中国的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朝,鼎盛于明朝,可谓是历史悠久,而清朝的科举依旧是仿照前朝八股取士,但更注重对士人思想的防范。客观的说,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具有一定历史优越性的,但随... [详细]

09月14日 13:46
大唐开元通宝:影响中国历史近千年的币制改革
大唐开元通宝:影响中国历史近千年的币制改革

中国的货币,自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才真正得到统一,象征着“天圆地方”圆形方孔的“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自此之后,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 [详细]

09月14日 11:47
明朝百姓为何能忍受官府极度不公平的税收政策?
明朝百姓为何能忍受官府极度不公平的税收政策?

有关古代赋税制度的资料浩如烟海,有关明代制度的史料也不知其数,但明人王士性《广志绎》中的一段却不可多得。有数百字,但无法删节,只能先照录:天下赋税,有土地饶瘠不甚相远者,不知当时征派何以差殊。想国... [详细]

09月14日 11:36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的区别:真迷信与假愚昧真精明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的区别:真迷信与假愚昧真精明

过去一般著述谈到义和团,都视为晚清社会上“反洋教”斗争形成的最高潮。但从辛亥时起,一直有人认为庚子拳民的“奉旨造反”是另有主因的。近年来这种声音逐渐成了主流。例如最近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的集体大工程... [详细]

09月14日 11:03
北宋年间的一场变法之争: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党争
北宋年间的一场变法之争: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党争

新旧之争,王安石变法这场大戏究竟如何?很多的故事在历史的沉淀下变得越发的精彩,我们从后人的角度看前人的故事,不得不感叹一句:真是一场精彩的大戏。镜头转到北宋这个朝代,历史上很多出名的... [详细]

09月14日 11:01
揭秘:历史上朝代盛衰取决于公权力核心是否开放
揭秘:历史上朝代盛衰取决于公权力核心是否开放

一个朝代的盛衰,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公权力的核心是不是开放的。这个核心如果以为自我凝聚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断地保障自己团体成员的利益,以至于关闭门户,以这种方式自求永续,反而是自找灭亡。这种自我封闭的... [详细]

09月14日 10:59
千古奇冤?孙刘联姻真相 刘备没有去东吴招亲!
千古奇冤?孙刘联姻真相 刘备没有去东吴招亲!

乐不思蜀背后的千古奇冤,刘备根本没有去东吴招亲三国演义写刘备到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孔明讨荆州、换刘备。... [详细]

09月14日 10:49
解密名将韩信之死:因为急着要官触怒了汉高祖
解密名将韩信之死:因为急着要官触怒了汉高祖

在刘邦所清除的异姓王中,韩信最为突出。韩信的故事,也算是家喻户晓,什么漂母赠食啦,什么胯下之辱啦,都经典的不得了。这个淮阴人,少年丧父,家里很穷,又不善农事,养成游荡度日的习惯。说得难听些,就是要饭... [详细]

09月14日 10:45
秦朝短命因只建有效战争机器:非良好管理体系
秦朝短命因只建有效战争机器:非良好管理体系

自从秦始皇一统中国,中国就进入了帝国阶段。所谓帝国有两层含义:第一,一个国内只有一个皇帝,国家是统一的;第二,对于四邻而言,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绝对是主控力量。这两个条件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的帝国就... [详细]

09月14日 10:39
胡人并非仅被汉化:改变了汉人穿衣睡觉的习惯
胡人并非仅被汉化:改变了汉人穿衣睡觉的习惯

三国时期的中国谈不上什么大帝国。“五胡乱华”前后建立了十六个小国,大多数也不能算是帝国——至多前秦可以算一个,它曾经统一了几乎整个中国北部地区。不过,这些小国却有值得注意之处:他们的领袖都拥有两个... [详细]

09月14日 10:27
孟子为何不相信革命会流血?革命成功关键在仁义
孟子为何不相信革命会流血?革命成功关键在仁义

关于汤武革命,孟子有一段很有名的话。齐宣王问他:“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说:“于传有之。”齐宣王很害怕,说:“臣弑其君可乎?”孟子则斩钉截铁地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 [详细]

09月14日 10:30
古代官员开始党争:往往意气用事将正义放置一边
古代官员开始党争:往往意气用事将正义放置一边

李选侍本是没甚么心机,所求不过皇贵妃而已。东林如果操持得当,终究可以以借郑、李牵制新兴的魏、客势力。同时,李选侍和郑贵妃还能以老太太的身份多少管束一下有校。明朝开国以来,论说皇帝的素质,不说太祖朱... [详细]

09月14日 10:19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