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开闽王”:王审知的历史功绩与尊称由来
2025-05-26 16:20:13

在福建的历史长河中,“开闽王”这一尊称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镌刻着王审知为这片土地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那么,为何王审知会被尊称为“开闽王”呢?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他在福建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作用。

一、乱世入闽,奠定统一根基

唐末,社会动荡不安,黄巢起义爆发,中原大地陷入战乱之中。王审知与其兄王潮、王审邽率领寿、光二州兵民五千多人,随王绪的起义军由江西南康进入福建。当时的福建,局势复杂,各路势力割据。王氏兄弟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先后攻陷汀州、漳州。

然而,起义军首领王绪生性多疑、妒贤滥杀,引发了部众的不满。在同安北辰山,王氏兄弟与部将上演了竹林兵变、拜剑推帅等事件,王审知在拜剑时,剑竟三拜三升,众人推举他为首领,但他坚决让大哥王潮为主将,自己为副将。此后,王氏兄弟逐步统一福建,为闽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闽国,开独立政权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王审知被朱温封为闽王,这标志着他在福建的统治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正式认可。在他的领导下,福建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权——闽国。王审知作为闽国的开国国君,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来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

他选贤任能,任用德才兼备者为官,使得闽国的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同时,他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他的治理下,福建地区出现了“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的升平景象,被誉为“开闽第一”。

三、保境安民,营造和平环境

在五代十国这个乱世之中,群雄并起,战乱频繁。王审知却主张“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一生坚持不称帝。无论中原政权如何变化,从唐朝到后梁、后唐,他都对中央朝廷称臣纳贡,先后获朝廷册封为琅琊郡王、闽王等。

同时,他采取与南汉、吴越等周边邻国通婚联姻等方式,为福建发展营造了良好、和平的外部环境。在他的努力下,福建在乱世中保持了近三十年的繁荣安定,成为了一片相对安宁的乐土。

四、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繁荣

王审知深知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福建的经济发展。他鼓励垦荒,组织民众开垦荒地,围海造田,大修水利设施,如在福州扩修西湖40里,在长乐、福清等地修筑海堤等,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

在商业方面,他设立“百工院”,发展纺织、陶瓷、冶金、铸造等工业生产。还在福州开辟甘棠港,与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地区开展贸易往来,丝绸、瓷器、茶叶等成为对外输出的重要商品,推动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发展,使福州成为了中国东南贸易大港。

五、兴办教育,推动文化昌盛

王审知不仅注重经济发展,还深刻意识到文化教育的作用。他特别爱惜文人士子,专门设立招贤院的机构来接待他们,大力吸纳来自北方的名流学者,并委以各种官职。

同时,他在福州建立高等学府“四门”,聘请知名人士担任“四门”博士,以教育闽地青年中的出类拔萃者。当时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里村间设有私塾,“幼已佩于师训,长者置于国库”。这些措施使得闽地的文学较之五代十国时期的其他地区要更为兴盛,为福建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后世尊崇,开闽美名远扬

王审知去世后,他的功绩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和尊崇。闽王裔孙以“开闽第一”为堂号,并以黄、红、黑三种颜色写于灯上作为区别潮、审邽、审知派裔的标志。宋太祖御赐“八闽人祖”匾额褒其文治武功,后世尊称他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忠惠尊王”。

在福建各地,有许多纪念王审知的庙宇和遗迹,如北辰山的“王公宫”(又称广利庙、忠惠庙)及“王公墓”(王审知的衣冠冢),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斗顶村的闽王陵等。这些遗迹见证了王审知在福建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也让“开闽王”这一尊称流传千古。

王审知之所以被称为“开闽王”,是因为他在乱世中入闽,统一福建,建立闽国,保境安民,发展经济,兴办教育,为福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功绩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福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闽王”的尊称是对他历史功绩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庞涓算名将吗?——从历史视角解析其军事地位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将星璀璨,庞涓作为魏国名将活跃于历史舞台。关于他是否称得上名将,需结合其军事才能、战略表现及历史评价综合分析。  一、军事才能与实战表现  庞涓在魏国称霸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训练的魏武卒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