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之死:一代贤相的落幕悲歌
2025-05-27 15:01:36

在蒙古帝国与元朝交替的动荡岁月里,耶律楚材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蒙古帝国的统治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这位贤相的结局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离世令人扼腕叹息。

辅佐两朝,功绩卓著

耶律楚材出身契丹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汉文化,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1215年,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成吉思汗听闻耶律楚材的才华,将其收为臣下。此后,耶律楚材先后辅佐成吉思汗、窝阔台两代大汗,长达三十余年。

在政治上,耶律楚材积极推动蒙古帝国的制度建设。他倡立朝仪,让亲王察合台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使蒙古国有了尊汗的下拜礼,强化了中央集权。他还建议窝阔台在中央设立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并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为蒙古帝国的行政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在经济方面,耶律楚材针对中原地区遭受战争破坏、生产凋敝的情况,提出轻徭薄赋、爱惜民力的政策。他设立十路征收课税所,任用儒士为官,使中原地方避免了一次历史大倒退,为蒙古帝国的财政收入提供了保障。在文化上,他大力保护汉儒士,引荐他们进入仕途,如元好问、赵复等人都被他保护并起用,还积极推动儒学的发展,推崇孔子,为元朝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乃马真后称制,渐失信任

窝阔台汗去世后,乃马真皇后称制。乃马真皇后对耶律楚材并不信任,开始逐渐疏远他。奥都剌合蛮通过贿赂的手段成为执政,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但大家敢怒不敢言,只有耶律楚材坚决反对。他多次向乃马真皇后进谏,指出奥都剌合蛮的种种恶行和危害,但乃马真皇后却不为所动,反而对耶律楚材产生了更深的反感。

耶律楚材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小,他所提出的许多建议和政策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他空有一身才华和抱负,却无法在政治上继续施展,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这种政治上的失意,让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悲愤而死,举国同悲

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五月十四日,耶律楚材因长期受到排挤和打压,悲愤交加,最终抑郁而死,享年五十五岁。“砥柱中流断,藏舟半夜移”,消息传出,举国悲哀,许多蒙古人都痛哭,如同失去自己的亲人。汉族的士大夫更是流着眼泪凭吊这位功勋卓著的契丹族政治家。大蒙古国数日内不闻乐声,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耶律楚材死后,乃马真后遵照其遗愿,将他的遗体运回燕京故里,安葬在耶律楚材生前非常眷恋的玉泉山下的瓮山泊(今昆明湖)之滨,与先于他去世的夫人合葬。并为其建庙立像,仪式极为隆重。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追赠耶律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耶律楚材之死,是蒙古帝国和元朝的一大损失。他的一生,为蒙古帝国的统治和元朝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却未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政治环境中善终,这不仅是他的个人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人所敬仰和传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庞涓算名将吗?——从历史视角解析其军事地位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将星璀璨,庞涓作为魏国名将活跃于历史舞台。关于他是否称得上名将,需结合其军事才能、战略表现及历史评价综合分析。  一、军事才能与实战表现  庞涓在魏国称霸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训练的魏武卒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