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唐代诗坛与历史长河中的传奇人物
2025-07-15 16:37:44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是唐代中后期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诗人、道学家,更是我国历史上民间开发澎湖列岛的先驱者。他以卓越的才华、淡泊名利的品格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唐代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寒门苦读,状元及第展锋芒

施肩吾出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睦州分水县桐岘乡(今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贤德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他自幼勤奋好学,不畏劳苦,每日坚持上山识字习文。早年,他在分水五云山、龙门等地刻苦读书,为日后的学业和仕途奠定了坚实基础。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施肩吾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中表现出色,被钦赐状元及第,成为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这一成就不仅为家族带来了荣耀,也为他的人生开了新的篇章。在科举考试中,他凭借深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其应试文章《太羹不和赋》《早春茂雪诗》等,展现出独特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深度。然而,施肩吾并不热衷于官场名利,中进士后,他未待授官便毅然回归故里,潜心著述,这种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在当时的官场中显得尤为珍贵。

诗坛翘楚,作品风格独树一帜

施肩吾一生与诗歌同行,其诗歌创作成果丰硕。他有诗集《西山集》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录其诗197首,《万首唐人绝句》诗集中也收入其诗一百五十一首。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涵盖了山水田园、人生感悟、修道体验等多个方面,风格新奇瑰丽,格调高雅,韵味悠长,后人评价其诗作“新奇瑰丽,格高似陶,韵胜似谢,其品格当不在李杜下”。

例如,他的《岛夷行》一诗:“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生动地描绘了澎湖列岛的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澎湖最古老的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又如《山中玩白鹿》:“呦呦白鹿鸣,怜我山居情。朝饮石上泉,暮宿松间坪。岂畏风霜苦,长随仙者行。”则展现了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超脱境界的追求。这些诗作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创新精神。

道学大家,潜心修道著经典

除了诗歌创作,施肩吾还是一位著名的道学家。他受魏晋文人士大夫崇尚道家的社会风气影响,心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为古十二真仙羽化之地,于是筑室隐居于此,潜心修道炼丹。在修道过程中,他深入研究道家经典,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悟,撰写了多部道学著作,如《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

这些著作在道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道教发展和修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西山群仙会真记》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入禅宗观念,聚焦“虚空”哲学命题,将“空”划分为顽空、性空、法空、真空、不空五个层次,逐层递进阐释修道者从滞于形质至契合天道的境界升华,为修道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

  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徐福东渡的故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散发着神秘的光芒。其中,关于徐福是否为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猜测,更是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与讨论。这一说法究竟是历史的真相,还是后人的附会与想象?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历史,探寻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