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问答

头条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之间的粮食贸易战是怎么回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之间的粮食贸易战是怎么回事?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诸侯争霸的战争迭起,不仅诞生了如齐桓公、... [详细]

六国是怎么走向衰落的?哪七场战役早就给出了答案?
六国是怎么走向衰落的?哪七场战役早就给出了答案?

战国时期,虽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变得强大起来,但其他六国也不是纸糊的摆设,尤其像楚、齐、赵这3国实力非常强。可奇怪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越往后发展其他六国就越弱,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拥有天下一半地... [详细]

07月12日 14:05
古代有数以万计的兵书,孙武凭什么能在其中脱颖而出?
古代有数以万计的兵书,孙武凭什么能在其中脱颖而出?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数以万计的兵书,最著名的自然是《孙子兵法》。而《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更是享誉千年,被尊称为兵圣。但是如果仅仅凭一本兵书,就能成为兵圣,那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上近现代以来,论述孙武... [详细]

07月12日 13:52
如果将赵括换成韩信,那么长平之战的结果会被改变吗?
如果将赵括换成韩信,那么长平之战的结果会被改变吗?

作为一场双方动员兵力高达百万以上,几乎决定了战国命运走向的惨烈会战,秦赵长平大战的悲壮战果,引得多少后人掩卷长思。特别是战事最白热化阶段,赵国主帅赵括“纸上谈兵”的操作,以及四十万赵军降卒被坑杀的... [详细]

07月12日 11:06
赵高和吕不韦都曾盛极一时,吕不韦为何没能杀了秦始皇?
赵高和吕不韦都曾盛极一时,吕不韦为何没能杀了秦始皇?

历史上的权臣,除了少数能够忠心对待皇帝的,大部分人都心怀不轨,哪怕他们一开始也都是想要从一而终,但是随着对权力的痴迷,便越发深陷权力的泥淖中不可自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只要握... [详细]

07月10日 10:13
孙膑已经双脚尽断了,他又是如何打败一生之敌的庞涓?
孙膑已经双脚尽断了,他又是如何打败一生之敌的庞涓?

中国历史上各类的兵法典籍中,《孙子兵法》可以称得上是所有兵法典籍之首了,而他的作者也被称为百世兵家之师,拥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而同一时期除了孙武,还有其他非常有名的军事人才,这其中最有故事的要数孙... [详细]

06月21日 14:39
乐毅曾辅佐燕昭王强大燕国,赵孝成王为何放着他不用?
乐毅曾辅佐燕昭王强大燕国,赵孝成王为何放着他不用?

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们都不会对乐毅这个名字陌生,乐毅是一个政治军事都很精通的全才,曾经辅佐燕昭王强大燕国,并且组织了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五国伐齐,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然而燕昭王的突然去世以及其后继者燕... [详细]

06月21日 13:45
窃符救赵的事件结束后,信陵君魏无忌到底是什么结局?
窃符救赵的事件结束后,信陵君魏无忌到底是什么结局?

信陵君,即是魏无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将领。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 [详细]

06月18日 11:30
韩国为何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优势究竟在哪些地方?
韩国为何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优势究竟在哪些地方?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到了春秋末期,魏赵韩三家联手... [详细]

06月15日 14:35
古代那些建大功立大业的名将,都是如何在军中立威的?
古代那些建大功立大业的名将,都是如何在军中立威的?

带兵打仗,非同儿戏,往往胜则功名富贵,败则身死国灭。要打胜仗,令出必行,能顺畅如意地指挥军队是很必要的。因此古代些个建大功立大业的名将,都很注意在军中立威。将领的威信有赖于长时间地建立,对于刚刚接... [详细]

06月13日 10:16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尝试穿怎样的衣服来度过夏天?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尝试穿怎样的衣服来度过夏天?

热风袭来,越吹越热。热到路面滚烫,躲到大树底下也不管用,热到没朋友……还好有空调、电扇!出门呢?能不能来一件自然、舒适、潇洒又不失庄重之感的衣服?你好!我叫半袖、T恤,我们专治酷暑。问题来了。古人... [详细]

06月12日 09:47
郑国在春秋时期号称“小霸”,那么为何最终却被韩国所灭?
郑国在春秋时期号称“小霸”,那么为何最终却被韩国所灭?

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西周时期诸侯国,享国432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之弟姬友被封国于首都镐京附近,国号为郑,这便是郑国的由来,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在位时期,使得郑国称“... [详细]

06月11日 13:47
在战国诸侯的博弈中,庞涓和孙膑的矛盾到底在哪里?
在战国诸侯的博弈中,庞涓和孙膑的矛盾到底在哪里?

同门相残、忍辱负重、逃出生天、快意恩仇......本应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却在历史上真实上演;庞涓与孙膑这两大顶尖军事人才的个人恩怨,结合战国诸侯间的大博弈来展现,尤其显得惊心动魄、精彩纷呈。... [详细]

06月11日 11:18
都说“秦晋之好”,晋国为何却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阻碍?
都说“秦晋之好”,晋国为何却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阻碍?

许多人都听说“秦晋之好”这个成语,说的是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的关系非常亲密,两国之间多次联姻,建立起了盟友的关系。可是许多人并不了解,在秦国发展的过程中,晋国成为秦国最大的阻碍,双方多次交战,而秦... [详细]

06月10日 13:50
斥候作为古代的侦察兵,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
斥候作为古代的侦察兵,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

古代打仗,战争前的准备尤为重要,要知道敌军真实兵力,主要是派出探子去探,就是尽可能靠近敌人,数数对方有多少兵力,各兵种具体数量,敌人如何部署等等。然后派出侦察兵去查看敌人的军力状况,然后做出估算。... [详细]

06月10日 13:47
廉颇作为赵军转战四方时,攻齐、伐魏、破秦是否有过败绩?
廉颇作为赵军转战四方时,攻齐、伐魏、破秦是否有过败绩?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大名),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成功占领。赵惠文王二十四年... [详细]

06月10日 09:50
秦赵渑池会结束以后,廉颇为何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秦赵渑池会结束以后,廉颇为何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提出愿以十五城换之,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 [详细]

06月10日 09:47
既然吴军已经占领了楚国都城,为何却草草收兵回吴国?
既然吴军已经占领了楚国都城,为何却草草收兵回吴国?

春秋后期,楚平王给儿子太子建征婚,派宠臣费无忌向秦国请求联姻。秦楚两强联姻不是第一次,秦哀公答应了,派出女儿孟嬴。费无忌因与太子建不睦,见孟嬴漂亮,建议楚平王自己娶。楚平王居然答应了。真是一个敢说... [详细]

06月09日 14:11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说法与战国名将廉颇有何关系?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说法与战国名将廉颇有何关系?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宋朝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字面意思来看,作者是在问廉颇老了,他的饭量还好么?不过辛弃疾肯定不是只为表达如此简单的事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背后隐藏... [详细]

06月09日 11:10
廉颇在赵国未尝一败,但为何却没能在魏国建立功业?
廉颇在赵国未尝一败,但为何却没能在魏国建立功业?

说到廉颇蔺相如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廉颇是古代的一位大功臣,同时,关于廉颇小编看到还是有很多人在议论纷纷,有的人说廉颇的功大于过,有的人说廉颇过大于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详细]

06月09日 10:59
廉颇对赵国的忠心毋庸置疑,但晚年为何却逃往魏国?
廉颇对赵国的忠心毋庸置疑,但晚年为何却逃往魏国?

说到廉颇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那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想必大家也是多多少少有听说的,这说明了廉颇的性感特点,那就是忠诚,但是这样的人又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固执,所以最后廉颇没有办法只能逃往魏... [详细]

06月09日 10:56
分页: 8/5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