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一位“作死”的皇帝
2023-06-29 17:05:50

唐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被冠以“作死”之名,行事大胆,作风奇特。他多次顶撞母后,两次被废,却又两度登基。他便是唐中宗李显

李显是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的第七个儿子,金轮皇帝。他景龙四年(710年)五月辛丑日,李显被韦皇后李重茂联手毒杀,终年55岁,谥号景云,葬于定陵。

李显一生中多次顶撞母后武则天,因此被废为庐陵王,先后均被软禁于均州、房州等地。在此期间,李显谨小慎微,低调行事,尽量避免与看守官员发生冲突。他的谨小慎微最终得到了回报。神龙政变爆发,李显再次登基,重返皇位。

然而,重返皇位的李显并没有改变他的作风。他任用韦后之兄韦执谊为相,致使朝政紊乱。对于这一切,韦后不仅不劝谏李显,反而借机大加干预朝政。李显的“作死”行为引起了朝臣的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劝谏。面对众人的劝谏,李显非但不听,反而更加放纵。

李显的“作死”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景龙四年(710年),李显打算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重茂,而自己被称为太上皇。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反对。她们认为,一旦李重茂登基,自己就无法干预朝政。于是,她们决定发动政变,除掉李显。最终,李显被韦皇后和李重茂联手毒杀,终年55岁,谥号景云,葬于定陵。

李显的“作死”行为并非出于私心或贪欲,而是出于一种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态度。他不愿意受到束缚,也不愿意被任何人控制。他希望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是被他人左右。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礼仪的束缚。因此,李显的行为被视为一种叛逆和反叛,他被视为一个不守规矩、不尊重权威的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李显的“作死”行为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他试图打破束缚和限制,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

李显的“作死”行为也反映了他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够掌控一切,而不是被他人控制。他任用韦后之兄韦执谊为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韦执谊是一个无能之辈,他的任用使得朝政紊乱。然而,李显却对他信任有加,这种行为使得他在朝臣中失去了威信。李显的这种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也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结局。

总的来说,李显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他的“作死”行为既反映了他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又反映了他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他的行为使得他在当时的朝野间声名狼藉,但也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启示性的人物,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权力的危险性和追求自由与个性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子通与伍云召:乱世中的风云际会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