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之子暗养三千勇士:竟无法扳倒一权臣
2024-11-07 10:28:44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东吴,孙权作为一代枭雄,其子孙亮命运却充满了曲折与无奈。孙亮,字子明,作为孙权的幼子,早先并无机会继承皇位,但因其兄长们的相继离世和庶出身份,他最终有幸被立为太子,并在孙权驾崩后即位,成为东吴的第二任皇帝。然而,这位年轻的皇帝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挑战,他暗养三千勇士,却仍无法扳倒权臣孙綝,这段历史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

一、少年登基,权臣当道

孙亮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四月即位,年仅十岁。由于年幼,朝政相继被辅臣诸葛恪孙峻掌控。太平元年(公元256年),孙峻病死,其堂弟孙綝接掌大权。孙綝与孙峻一样,凶暴专横,垄断朝廷大权,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引起了众臣的强烈反感和忿恨。

二、暗养勇士,志在夺权

面对孙綝的专权和僭越,孙亮虽敢怒不敢言,但内心却在等待时机,考虑对策。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十五岁的孙亮开始亲政,他试图通过刁难、质问和怨言来撼动孙綝,但并未成功。于是,孙亮决定采取更为激进的行动,他暗养三千勇士,志在武力夺权。这些勇士由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担任将帅,日夜在苑中操练,动静不小,矛戈都使坏了五千余杆。

三、计划泄露,功败垂成

然而,孙亮的计划并未能如愿实施。孙綝得知消息后,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让弟弟孙据担任宿卫,其他亲信分别驻守各军营,严阵以待。同时,孙亮因急于夺回军权,决定孤注一掷,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诛孙綝。然而,这一计划却因全尚的无能而泄露给了孙綝的堂姐,最终导致计划失败。

四、被废为王,死于非命

不等孙亮动手,孙綝便先发制人,于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九月二十六日率领大军夜袭国都,拿下全尚,杀掉刘丞,将皇宫团团围住。孙亮虽欲亲自上阵,但被近臣和乳母制止。最终,孙綝将孙亮废为会稽王,并派人夺走他的玺绶,宣告其罪行于天下。孙亮在去封地的路上自杀(也有说法是被孙休毒杀),结束了其短暂而悲剧的一生。

五、史学家评价,历史反思

对于孙亮的遭际,史学家陈寿评价说:“孙亮童孺而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孙亮虽然聪明,但在政治上却显得不够成熟和稳重。他受制于权臣日久,夺权心切,谋事不周,在蓄养勇士方面不够隐秘,最终未能像后来清朝的康熙皇帝智擒鳌拜那样除掉孙綝。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政治斗争往往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谨慎谋划和周密布局,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庞涓算名将吗?——从历史视角解析其军事地位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将星璀璨,庞涓作为魏国名将活跃于历史舞台。关于他是否称得上名将,需结合其军事才能、战略表现及历史评价综合分析。  一、军事才能与实战表现  庞涓在魏国称霸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训练的魏武卒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