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手中的玉板子有什么用?
2023-04-28 15:25:44

在观看古代中国相关影视剧时,你有没有注意到,每当大臣们到皇宫去上朝时,手上都会拿着一块板子,那东西叫做朝笏。

在中国历史上,大臣们在朝会上向天子奏报事情时,常常需要提前准备好文字,以便不漏遗漏。当时纸张并没有被发明出来,于是大臣们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板子——朝笏。

朝笏是一种手中拿着的板子,材质有很多种,有玉的、象牙的、竹片的等。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朝笏也不同,朝笏上的饰物也有所不同,这就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随着蔡伦改进造纸术,人们能够使用更为轻便的纸张进行记事,因此在大臣们那里,朝笏已经没有了记事的作用。但在朝堂之上,朝笏还是可以避免与皇帝对视,就像我们在上课时,生怕与老师来个视线交汇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张士诚籍贯考:从盐场少年到江浙霸主

  在元末乱世的风云激荡中,张士诚以盐贩身份起兵反元,最终割据江浙十余年,其人生轨迹与籍贯之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位出身底层的枭雄,究竟来自何方?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给出了清晰答案。  一、盐场少年的发迹之地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