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 都城为什么从许都迁到邺城
2023-05-09 16:05:00

  除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外,曹操的政治手段还有很多。他善于利用人才,尤其是将高顺张辽徐晃等原来的袁绍部下引入麾下,这些人都成为了曹操的得力干将。曹操还提倡法治,实行重赏罚,使得官兵纪律严明,从而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曹操还很注重文化教育,为自己培养文化人才。他建立了“洛阳学”,聚集了一批文化名流,如司马昭荀彧陈群等,使得曹操的政治文化影响力得以拓展。

  当然,曹操也不是毫无遗憾的。他在打败袁绍后,没有趁胜追击,反而因为误信谗言,打了败仗,失去了中原。同时,他也曾因为妄自尊大,大意失荆州,让刘备趁机夺取荆州。

  总的来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政治手段和思想影响了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的发展。

  迎接汉献帝到许都以后,曹操继续东征西讨,先后平定了徐州、豫州以及大半个青州。北方就袁绍和曹操的势力最大,两者必有一战,于是曹操积极迎战袁绍,最后在官渡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慢慢占据了冀州、并州、幽州以及三郡乌桓。

  曹操又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将自己的据点迁到了邺城,把汉献帝和少量官员留在了许都。此后政令都从邺城发出,那么曹操为什么做这样一个决定呢?根据曹操当时的境遇,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曹操害怕面对汉献帝。自从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都,其实汉献帝的威信全失,只剩下了东汉王朝正统的大义,而曹操掌握了权力,但曹操毕竟是臣子,他从内心也是害怕真正的天子的,这在《后汉书》中是有记载的:

  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次曹操觐见汉献帝,汉献帝对曹操的行为非常不满意,愤怒的说,如果曹操你真想忠心辅佐我,那么就优厚对待我,如果不能做到,那么请大发慈悲不要把我当傀儡!按照汉朝制度,曹操这种“三公”带兵觐见皇帝是有虎贲持刀挟行的,所以曹操请求马上离开,离开后顾视左右,汗流浃背,因为汉献帝动了杀机,从此以后曹操不再觐见刘协。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一个皇帝,汉献帝虽然遭遇坎坷,但毕竟是皇帝,皇帝的威严还是有的,而也是此次觐见之后,曹操不愿意面对汉献帝。

  其二是打破汉献帝这个枷锁。在曹操征战之初,迎接汉献帝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有好处的,所有的政令都可以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出,各地诸侯至少在表面上要遵从,所以曹操的行动是占据大义的。但这也成为了曹操身上的枷锁,曹操终其一生也没敢称帝,只是被封为了魏王。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副作用。

  许都曾是曹操治所,但是自从迎接汉献帝来许都以后,这里在名义上是东汉的都城,而不再是曹操的治所,所以在攻下冀州以后,曹操就选择了地理位置优越,又能提供给大军粮食的邺城作为自己的治所,从而摆脱汉献帝这个枷锁,彻底把汉献帝架空,成了摆设。

  曹操的两次行动都有政治目的,迁汉献帝到许都和迁据点到邺城是曹操一生重要的两件事情,可以说成就了曹操,也限制了曹操,但这已经是曹操最优的选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庞涓算名将吗?——从历史视角解析其军事地位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将星璀璨,庞涓作为魏国名将活跃于历史舞台。关于他是否称得上名将,需结合其军事才能、战略表现及历史评价综合分析。  一、军事才能与实战表现  庞涓在魏国称霸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训练的魏武卒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