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千古绝唱——清明
2024-06-04 11:35:11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它们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其中,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清明》便是这样一首千年以来素负盛誉的佳作。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七言绝句。《清明》则是他最有名的一首诗,也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清明》这首诗全文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以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接着,“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则通过描写行人在雨中行走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在清明节时对逝去亲人的沉痛思念。最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则通过询问酒家的位置以及牧童的回答,展示了诗人在哀思中寻求慰藉的心情。

《清明》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意境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它不仅展现了杜牧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俗民情以及人们对生死、离别等人生主题的思考。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清明》这首诗千年以来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成为了杜牧最有名的一首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季历的三个儿子:西周王朝崛起的关键血脉

  季历作为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幼子,其家族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奠定了西周王朝的根基。季历的三个儿子——姬昌(周文王)、姬鲜(管叔鲜)与姬度(蔡叔度),不仅在周族崛起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深刻影响了商周交替的历史进程。  一、嫡长子姬昌:西周王朝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