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
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出生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贺知章后裔,... [详细]

08月24日 11:16
欧阳修《梦中作》:此诗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欧阳修《梦中作》:此诗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 [详细]

08月24日 11:12
刘翰《立秋》:写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
刘翰《立秋》:写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

刘翰,字武子(一说武之),长沙(今属湖南)人,宋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曾为高宗宪圣吴皇后侄吴益子琚门客,有诗词投呈张孝祥、范成大。久客临安,迄以布衣终身。今存《小山集》一卷。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 [详细]

08月24日 11:09
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此词定稿后关键字句有较大改动
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此词定稿后关键字句有较大改动

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南宋末元初著名词人。张俊六世孙。他主张好词要意趣高远、雅正合律、意境清空,并以所作为论词... [详细]

08月24日 11:05
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
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详细]

08月24日 10:58
吴西逸《清江引·秋居》:作者想追求远离污浊的尘世
吴西逸《清江引·秋居》:作者想追求远离污浊的尘世

吴西逸,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工散曲。现存小令四十七首,他的作品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其散曲《自况》云:“万倾烟霞归路,一川花草香车,利名场上我情疏。蓝田堪种玉,鲁海可... [详细]

08月24日 10:55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此词更多的是悲愁离恨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此词更多的是悲愁离恨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 [详细]

08月24日 10:50
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作者隐秘的情感得以宣泄
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作者隐秘的情感得以宣泄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其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 [详细]

08月24日 10:47
朱淑真《秋夜》:此诗无一“情”字,却无处不含情
朱淑真《秋夜》:此诗无一“情”字,却无处不含情

朱淑贞,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而《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祖籍安徽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的侄女。作品有《断肠词... [详细]

08月24日 10:42
刘禹锡《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之作
刘禹锡《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之作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 [详细]

08月24日 10:39
李煜《长相思·云一涡》: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
李煜《长相思·云一涡》: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 [详细]

08月24日 10:36
韦应物《闻雁》: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凄切古澹
韦应物《闻雁》: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凄切古澹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后人每以... [详细]

08月24日 10:33
柳永《戚氏·晚秋天》:宋人将之与《离骚》媲美
柳永《戚氏·晚秋天》:宋人将之与《离骚》媲美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 [详细]

08月24日 10:31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鲜明地体现了秦词的艺术特色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鲜明地体现了秦词的艺术特色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北宋婉约派词人。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 [详细]

08月24日 10:28
白居易《秋雨夜眠》:全诗紧紧把握了老翁秋雨之夜安眠
白居易《秋雨夜眠》:全诗紧紧把握了老翁秋雨之夜安眠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详细]

08月24日 10:23
李白《太原早秋》:注重文题相映,颔联运用镶嵌的修辞手法
李白《太原早秋》:注重文题相映,颔联运用镶嵌的修辞手法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 [详细]

08月24日 10:20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觉角度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觉角度

周德清(1277年-1365年)元代文学家。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高安市杨圩镇睱塘周家)人。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代。工乐府,善音律。终身不仕。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 [详细]

08月24日 10:16
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全诗如行云流水,毫无生涩之感
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全诗如行云流水,毫无生涩之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详细]

08月24日 10:12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结笔最妙,蕴藉而韵高,尤堪玩赏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结笔最妙,蕴藉而韵高,尤堪玩赏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 [详细]

08月24日 10:04
张可久《清江引·秋怀》:写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张可久《清江引·秋怀》:写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 [详细]

08月24日 10:01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